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夺取了德国的国家政权,并开始实行法西斯专政制度。法西斯政府除实行法
西斯专政,建立法西斯制度外,还根据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原则对全国的国民
经济进行改组,建立德国经济总会,发展垄断资本和经济军事化,进行备战,
准备发动侵略战争。这些政策推动了德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急剧发展。它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国家向垄断组织实行巨额军事订货,保证垄断资本的利润不断增
长。
法西斯统治年代,国家军费支出不断提高。1932年,布吕宁德国政府的
军费支出为6。7亿马克,占国家年度预算支出的10%或占国民收入的1。5%。
在1933~1939年期间,法西斯纳粹德国的军费总支出为600多亿帝国马克,
占同期国家预算支出的40%或占国民收入11%。这些军费主要用于向垄断组
… Page 37…
织进行军事订货。例如,1938/1939年度国家向克虏伯军工公司进行军事订
货额,从1932/1933年度的930万马克增长到1。45亿马克,扩大了约15倍。
与此同时,克虏伯公司所得的纯利润额也从700万马克增长到1。22亿马克,
即增加了17。5倍。所以,垄断资本家大发备战横财。
二是国家颁布“卡特尔条例”等法令,推动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化。
这是德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了发展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德国采取两大措施:一方面是强制推行卡特尔化。为此目的,1933
年7月,希特勒法西斯政府颁布了“卡特尔条例”,它规定帝国经济部有权
组建新卡特尔组织,各种卡特尔有权兼并局外企业,等等。这些措施促进了
卡特尔的发展,加速了生产和资本集中化的进程。1930年德国有卡特尔2100
个,1936年有2500个,1937年有卡特尔1700个。这证明卡特尔组织和生产
资本日益集中化了。另一方面,是发展股份公司。1937年德国政府颁布了“股
份公司改革法”,它规定要淘汰那些资本不足10万马克的股份公司,新建股
份公司的股份资本金不准少于50万马克。这个政策有力促进了股份公司的发
展和集中化。1933年德国有股份公司9148个,1937年有6094个,1939年
有5353个。这样,1939年德国股份公司数量较1933年减少了43%。1939
年,股份公司的平均资本总额也从1933年的220万帝国马克增长至380万帝
国马克。这些数字说明德国的生产和资本集中化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此外,
德国政府还强迫封闭了约20万家手工业企业和约10万家小型零售企业。德
国法西斯政府推行的反动政策加速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化,促进了德国垄断
组织和资本的发展。
三是实行经济军事化。
这是德国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标志。德国经济军事化主要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立军事化经济体制。首先是建立专业管理局。希特勒政权在1933
—1936年期间,建立了帝国经济部,负责调节指挥全国经济工作。为了开展
扩军备战,在帝国经济部下又设立了各种专业管理局,分别管理工业、农业、
外贸、市场、物价等部门。其次是根据1934年“德国经济有机结构条例”规
定,在原有企业主联合会和各垄断组织的基础上建立两类经济调节机构,由
垄断巨头控制。一类是部门调节机构,它包括工业、商业、银行、保险业、
动力经济和手工业等六个经济集团。在全国经济集团下又分设44个部门经济
组,350个专业组,640个专业小组。另一类是地区调节机构。其组织形式是
省经济厅、市、区经济分支机构,全国共建立了18个地区调节机构。以上两
类经济调节机构都在全德经济院管制下履行政府权力,根据德国经济有机结
构条例规定从事活动。
第二、建立德国经济总会。法西斯政权为了适应扩军备战的需要,于1937
年7月15日建立了“德国经济总会”。它由德国的工业、银行、商业巨头及
纳粹分子管制,负责指导国家经济政策及法令的制定。具有实权,被誉为“德
国的真正政府”。
第三,实行扩军备战的“四年计划”。从1933~1939年,德国经济政策
的最高目标是实现经济军事化,为了实现战争经济的目标,德国政府制定了
发展军工生产的“四年计划”(1935~1939年)。戈林负责“四年计划”的
全权督办工作,法本公司的经理卡尔·克赫负责计划实施工作。德国法西斯
政权鼓吹“大炮代替黄油”,将巨额资金用于扩军备战和生产军工产品。
… Page 38…
总而言之,德国法西斯专政时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1939年,德国国家垄断资本约有250亿马克,占全国总资本的20%以上,控
制了全国政治及经济命脉。法西斯政权成为了垄断资本及垄断资产阶级的统
治工具。
(3)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德国经济
①实行战时经济。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发展军工生产,在
德国推行经济军事化和战时经济的方针。德国加强经济军事化的措施主要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立经济总署。战争爆发后,德国法西斯国家就在国防军最高指挥
部下建立了经济总署,负责对战时经济的管制。1943年10月又设置了军备
及军事工业部和有关原料、军事供应、生产、主要军用品技术、建筑工程和
动力工程等6个专业管理局,负责战时经济组织工作。
二是成立军备委员会。1942年春,德国在军火弹药部下建立了军备委员
会,其职责是对全部经济部门实行监督和管制,并成为德国重要的调节军事
经济的机构。
三是发展军工生产。这是德国战时经济的重要内容。德国发动侵略战争
后,立即采取措施,将整个国民经济纳入战争经济轨道,扩大军事订货,发
展军工生产。战时,德国政府向垄断巨头进行军事订货价值达7000亿马克以
上。从1938~1944年,德国的军工生产扩大了5倍多。
四是实行战时经济政策。在战争期间,德国法西斯政权为了筹集军费,
在各个领域实行战时经济政策。首先是增加税收。战争期间,德国通过提高
税收取得了1827亿马克。其次是发行国债。1945年发行国债为3793亿马克,
较1939年的371亿马克增长了10倍多。再次是大量发行货币。德国政府在
战时实行通货膨胀政策,扩大货币流通量。1939年为87亿马克,1945年春
为528亿马克。结果导致财政状况恶化,出现了巨额财政赤字,赤字额占国
家预算总额的34%。最后是对占领区实行掠夺,推行以战养战方针。德国发
动战争后,先后占领了10多个欧洲国家,为了解决资金、战略原料、财力及
物力等问题,对占领区进行疯狂的劫掠,掠夺了大量的战略原料、物资、黄
金、外汇、运输工具及机器设备,从而加强了德国的反动军事力量。
②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事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势力获得了新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是垄断资本不断扩大。在大战期间,德国的垄断组织代表人物不仅掌
握了战时军工生产的计划和领导的大权,而且在国家强制卡特尔化过程中扩
大了股份资本和组织规模。1939~1943年期间,拥有股份资本5000万马克
以上的特大公司从63个发展为108个,它的资本总额扩大了约1倍。这些大
公司的资本在全部股份资本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也从32%上升至49%。同时,
出现了一批掌握政治、经济、军事实权的新财阀,德国法西斯第二号头目赫
尔曼·戈林就是典型的新财阀代表人物。戈林康采恩这个大型垄断组织是依
靠强权剥夺犹太人和盗窃国库发展起来的。1938年,戈林康采恩有资本4亿
马克,1941年的资本增长到25亿马克,1943年扩大至60亿马克。其它垄断
组织,如法本化学公司、克虏伯、钢托拉斯、费利克等康采恩的资本也获得
了很大增长。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