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后期宗教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伊林派、耶诺霍夫派、彩绘派、约翰派、持戒派、戒酒派、托尔斯泰派等。 

几乎所有的教派都发生了分裂,分化出一些不同的宗教派别。这些新成立的 

宗教团体,给保守的俄罗斯东正教会带来了一丝活力,激发出一些新的宗教 

和社会的热情。 

     保守与变革,传统与进步,统一与分裂是东正教在1815—1871年间的双 

重变奏。 



                              5。基督教的扩张 



     19世纪被一些教会史学家称为“惊奇的世纪”,因为在这一时期,基督 

教传教事业盛极一时,基督教在全球迅速扩张,不仅在欧洲、北美,而且在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甚至在一些非常偏远的地区都取得了立脚点。基督 

教成为全球性的宗教之一。 

      (1)世界近代后期基督教传教活动的特点 

     1815—1871年是基督教扩张最为迅速的时期,是基督教传教活动的高潮 

时期。与前一段时期基督教的传教活动相比,表现出规模大、范围广、组织 

多、方式变化的特点。 

     这一时期基督教传教活动从天主教的越山主义和新教的福音觉醒运动中 

汲取了营养和推动力。越山主义和福音觉醒运动激发起巨大的宗教热情。 

     1815年拿破仑战争失败后,罗马教廷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复兴,“传信 

部”和耶稣会重新恢复活动,新的传教组织不断成立。热心于传教事业的信 

徒和神职人员增多,他们的加入给天主教会的传教活动注入了新的力量。这 

一时期天主教传教活动的基地是法国,参加传教的人以修士和神职人员为 


… Page 36…

主。男性传教士的2/3—3/4,女性传教人员的4/5都来自法国。除法国外, 

意大利、德国和比利时的天主教传教活动也非常兴盛。在这些国家中,许多 

隐修会和协会参加了传教活动,除了耶稣会以外,圣神会、辣匝禄会、多明 

我会、方济各会、嘉布遣修会都对传教活动表现了极大的兴趣,支持传教事 

业的重新复兴。其中1822年成立的里昂传信会,使平信徒也非常关心传教事 

业。这些协会派出大批传教士奔赴世界各地,开展传教活动,传播天主教教 

义。在他们的努力下,在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为数不多的天主教徒恢复了宗 

教生活的活力;在中国,大批农民在传教士的帮助下加入了天主教会,但是 

中国的农民不大积极参加公共活动,所以天主教社团虽然比新教社团大,但 

影响一般不如后者;在非洲中部,天主教会也吸引了大批信徒。在传教方式 

上,天主教会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早期传教活动中以武力逼迫集体入教的 

手段已被摒弃,更多地依靠宗教本身的吸引力,皈依者大多数是以个人或家 

庭入教方式加入教会。 

    新教传教活动的大规模兴起开始于19世纪。在新教福音奋兴运动的推动 

下,欧美等国家的新教传教组织纷纷成立,将新教传播到亚、非、拉美等广 

大地区,使新教徒人数空前增加。到1900年,世界总人口为16亿多人,基 

督教徒总数为5。5亿多人,新教徒总数则为 1。5亿多人,占世界总人口的 

9。9%,占基督徒总数的27%。除了分布在欧洲和北美外,亚、非、拉美、大 

洋洲地区的新教徒人数达到1300多万人,与19世纪开始时的分布有了巨大 

的变化。这种变化都是由于传教的结果,新教国外传教事业的迅速发展把新 

教传播到地球上几乎所有的国家,使新教真正成为世界范围的宗教派别。 

    新教传教活动以英、美为中心,欧洲大陆的其他国家如德国、比利时、 

荷兰等国家的新教宗派积极参与。英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无论在传教人数 

还是在传教经费等方面,一直占据首位,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在国际 

社会中地位的上升,海外殖民活动的增强,美国逐渐赶上并超过了英国。比 

如在传教人员上,英美两国的传教人员占当时新教海外传教人员的3/4,可 

见宗教的传播与经济、政治实力是一致的。 

    在英国,前一阶段成立的新教传教组织如“浸礼宗广传福音会”、“伦 

敦传教差会”、“国教会传教差会”、“苏格兰传教差会”、“格拉斯哥差 

会”积极向英国的殖民地传教,保持英国在传教方面的领先地位。在美国, 

1810年成立了“美部会”,1814年成立了“美国浸礼宗传教差会”,1816 

年成立了“美国圣经会”,使美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新教传教国家。随着美 

国海外传教运动的扩大,数以千计的大学生基督徒奔赴世界各地,给美国新 

教传教活动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最终在19世纪末成立了“学生志愿传道团”。 

在欧洲各国,各种新教组织不断成立自己的海外传教机构,把福音觉醒运动 

激发起来的活力引导到传教事业中。1815年“巴塞尔福音传教差会”成立; 

1821年“丹麦传教差会”成立;1824年,“柏林宣教会”和“巴黎宣教会” 

同时成立;1828年,“礼贤会”成立;1836年又有了2个新教传教组织在德 

国成立,它们是“莱比锡路德宗福音传教差会”、“德国北方传教差会”。 

此外,挪威、瑞典、芬兰也成立了一些传教组织。整个欧洲大陆向国外派遣 

传教士的传教组织数以百计。欧洲大陆的新教传教士在荷属东印度群岛特别 

活跃,使东印度群岛发展成为远东新教徒最为集中的地区,同时,欧洲大陆 

的传教士在南非传教也很积极。 

    新教传教组织的特点是实行多元化的管理方式,传教士接受各个国家各 


… Page 37…

个宗派传教差会的领导,而不是象天主教那样由罗马朝廷统一管理。这样就 

使新教传教活动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权,成为新教传教活动迅速发展的 

原因之一。在这些传教活动中,出现了一些著名的传教士,比如苏格兰第一 

个国外传教士亚历山大·达夫,致力于教育工作,来吸引印度有文化的阶层 

信奉基督教。另一位安立甘宗福音派传教士塞缪尔·马斯顿在澳大利亚、新 

西兰及太平洋岛屿传教40多年。伦敦传教会派遣的罗伯特·莫费特和戴维·利 

文斯通在南非传教多年,将基督教带到了南非。1807年,伦敦会派遣罗伯 

特·马礼逊到中国,他成为第一个到中国的新教传教士。这些都是新教传教 

运动的先驱人物,他们接受所在国家和传教组织的派遣,满怀宗教热情和政 

治使命,奔赴世界各地,甚至进入荒无人迹的丛林、岛屿传播基督教的福音, 

打开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门户。紧随他们之后,成千上万的传教士进入了这些 

国家。 

     新教的传教活动在方式上也很有特点,新教的传教士比较注重在大城市 

中兴建各类医院和学校、出版书局,出版各类报刊杂志,注意利用西方文化 

来扩大基督教的影响。在发展一般信徒时,也注意向信徒灌输宗教知识,加 

深其信仰,从而促进了基督教势力的迅速扩展。 

     概括起来讲,这一时期基督教传教活动的特点是:第一,传教活动不仅 

有天主教,而且新教各宗派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这一时期基督教迅速 

扩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传教范围包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几乎所有 

的地区和国家,传教士深入到许多原始的丛林中,大洋的岛屿上的原始部落 

中传教,使基督教的影响遍及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第三,传教组织增多,几 

乎所有的天主教、新教教派均有自己的传教组织,还出现了多个宗派联合成 

立传教组织。与之相适应,传教士的人数也急剧增加,尤其是女传教士的作 

用日益增强;第四,与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相对应,天主教的传教活动以法 

国为中心,新教的传教活动以英国、美国为中心;第五,在传教方式上改变 

了强迫集体入教的做法,一般更强调利用宗教和西方文化的影响,自愿地以 

个人或家庭为单位信仰基督教。 

     世界近代后期督教传教活动的迅速发展有政治上、经济上的原因。政治 

上,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方完全确立,实现了国家统一,使之能够集中力量进 

行对外扩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