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条件、性能等。这是我们获得预见能力和保证预测正确的条件,也是正向思维法的基本要求。 □ 反向思维法反向思维法是在思维路线上,与正向思维方法相反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是指人们在思考问题时,跳出常规,改变思考对象的空间排列顺序,从反方向寻找解决办法。如从A事物与B事物的联系中,反推出B事物与A事物的另一种联系。反向思维法利用了事物的可逆性。因事物具有可逆性,我们就可以从反方向进行推断,寻找常规的岔道,并沿着岔道继续思考,运用逻辑推理去寻找新的方法和方案。这种方法在科学思维中运用得较为普遍。例如马克思从人体解剖理解猴体,就是著名的例子。马克思认为人是通过劳动由猴子变来的,而猴子生活的时代已不可复返;再者,猴子相对人类来说,是不成熟的。理解了人体就能理解猴体。所以,马克思一反常规中的从现有的关于动物如猴体、类人猿的史实资料研究人体的思路,从人体研究反推猿猴的特征及那种早已逝去,只可在思维中重塑的猿猴生存条件、状况,从而既科学解剖了人类社会,又正确解析了猿猴。反向思维法在实际的领导活动中也是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例如,日本某企业家的经营发展之路就是这样。该企业生产的产品在日本国内销路很好,此类产品在国外也很畅销。正因为如此,日本国内的同行业厂商把眼光仅仅瞄向国内市场。但这个企业家却不是这样,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在开辟国内市场的同时,力图把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并很快真正地占领了国际市场。在此基础上,该厂商还在国外投资办厂,生产该类产品。反向思维法是从反向看问题,寻找常规的岔道,但它的运用是有条件的。这种〃寻找〃不是主观地搭配,任意地推理。上述例子中的日本厂商之所以反向地寻求国外销售,是因为国际市场的确需要此类产品,而不是他的反向思维法导致国际市场对此类产品的需求。同理,运用反向思维法,必须掌握事物内部的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没有这种因果关系,反向思维法就难以成立。例如,我们常说〃花是红的〃,〃红的〃是花的颜色,或一种特性,但不是〃花〃之为〃花〃的原因,也非〃花〃之为〃花〃的结果,所以,就不能反向思维,说红的是花,这是对反向思维法的误用,无论在科学思维中,还是实际行为中,都不会奏效,相反,只会带来思维紊乱和行动的失败。
□ 转向法转向法是创造性思维的又一方法。转向法是指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其思路在一个方向上受阻时,便马上转向另一个方向,经过多次转向,直到获得创造性思维成果和创造性行动的方法。事物都是由多方面、多层次构成的复合体,事物的发展也都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具有多种发展可能性。因此,当我们思考事物和改造事物,在一个方向受到阻力时,便可在事物自身另寻它径。例如,各国政府都很重视教育,都希望自己的国民尽可能多地接受高等教育。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能够进入高等学府接受正规高等教育的,必是公民中的一小部分,即使象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是如此。这时,就需要哈佛经理们利用转向法,即另辟它径。于是,世界各国的成人高等教育相继兴起,这就使一些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进入高等学府的人都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成人高等教育的兴起,不仅提高了公民的文化素质、文化技术等,而且政府也减轻了教育投资方面的负担,并保证了社会各方面工作的正常开展。
转向法在社会生活中运用得非常普遍,并经常取得创造性成果。如在思想工作中,当哈佛经理批评某一位工作中犯纪而不肯认错的员工时,他必须不时地从一个方向转向另一个方向,只有这样,他才可以让犯纪员工心悦诚服,接受批评教育。再如在谈判中,当发现对方不易被攻下,或发现沿原方向继续谈下去会对已方不利,容易让对方抓到把柄,就应转变方向,寻找新的、有利于自己的方向,以获得谈判的胜利。但是,转向法不是随意地发生的,如果一个人没有进取和彻底的精神,对事物反映迟钝,观察力差,发现不了问题,那么,既使他想转向,也不知转向何方。所以,转向法对运用者有较高的要求,这就是人们必须有较敏锐的观察问题能力,善于发现问题苗头,从而为思维转向提供思维入口;也必须具有不厌倦于再做转向思考的毅力和追求完善、尽职尽责、积极进取的精神,从而使思维转向成为创造性思维链条的一个又一个环节。最终使人们的思维和工作获得一个又一个的突破性成果。
□ 放松法放松法是一种不成其为方法的方法。放松法是指人们在思考问题时,经过了长期的冥思苦想,却找不到创造性的答案,而此时,思维主体已是因注意力高度集中、眼睛过分紧张而处于身体非常劳累、大脑非常疲乏的状态,思维主体应放下手边的工作,并暂时忘掉它,去散步、闲聊、观赏自然风光、参加某项体育活动,使身体状况得到恢复,大脑神经得到调节,并让大脑松弛一下,这样,当思维主体体力充沛、心情愉快、大脑放松时,在不经意间会发现创造性答案的方法。一般说来,创造性思维需要思维主体具备目标专一、精神集中的品格。但是,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有时人们考虑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迟迟难以攻破,这可能是由于人们在较长时间内把思路集中在一个问题上,并围绕一些常规思来想去,往往很容易形成某种思维定势,从而缚束的人们的思维创造能力,使思路走入死胡同。所以,此时的最佳选择是放松。例如,阿基米德定律的发现就是这样。阿基米德是希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聪明过人,一天,国王想考考他就故意给他出了一道难题:计算皇冠的体积。皇冠枝枝杈杈凸凹不平,毫无规则可言,阿基米德整天冥思苦想,但这哪是〃长×宽×高〃能够算出来的?无可奈何之下,阿基米德暂时把它抛到九霄云外,去浴池洗澡,先放松一下。而正是在这放松之中,阿基米德忽然找到了答案,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可以想象,没有放松法,也许留给我们后人的将不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发现,而是一位伟大科学家可能被国王儿戏般地处死之千古遗憾。所以,尽管放松法是一种不成其为方法的方法,但如果我们陷入思维僵局后,再一味地苦苦思索,不仅白白耗费精力,有时还会产生负面影响,即因屡战屡败而产生畏难情绪,影响今后的思维活动和工作。此时不妨利用放松法,让放松法把我们引出思维低谷,并帮助我们找到创造性的答案。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很多,不限于上述论述的五种。在实际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中,随时还可以总结、发现其他的方法。但不管是已有的,还是将要总结出的,每种方法只能具体地以运用,即只能根据实际情况而选择某一种方法,而不能事前主观地规定解放某一问题必须用某一种方法,这样是与创造性思维的特性相背的,也有悖于上述几种方法的共性:灵活性。所以,对于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我们也需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创造性并具体运用本身包涵了客观地运用这一要求。
十、创造性思维典范纵观各国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永远的胜利者,也没有永远的失败者。许多曾经声名显赫的大公司现今已失去了以往的活力,日趋衰败。许多默默无闻的小企业却生机勃勃,迅速崛起。究其因,关键在于企业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企业创新的源泉,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无形资源。它超越常规、独辟蹊径,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既使是在资金匮乏,技术薄弱,甚至在逆境的情况下,也经常能为企业争得生存和发展的生机和活力。诚然,作为思维的载体的人,人的素质与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人才难得,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更难得,但是,切不可忽视企业组织环境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在那些封闭、保守、僵化的组织体系中,很难找到创造性思维的踪迹,即便有,也难以为组织所接受。这就使得本来就已很稀缺的创造性思维,更显得珍贵。现代企业的竞争,已步入这样一个崭新的阶段,不再是热衷于成本,价格的绞杀战和广告,宣传的推销战,而是依靠技术、信息、智慧的效量。这一切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