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中期科技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蒸汽机时发现,这种蒸汽机的效率很低,大约为 1%,而且小蒸汽机的效率 

又比大蒸汽机的效率要低一些。瓦特根据比热、潜热的概念分析了上述现象, 

认为纽可门蒸汽机的主要缺点是在汽缸内反复进行冷凝,把大量热能浪费于 

重新加热汽缸,而小蒸汽机汽缸面积对汽缸体积的比例更大,因而效率更低。 

针对这个问题,瓦特在1765年研制成功了同汽缸分离的单独的冷凝器,加上 

采取了精密加工、油润滑和设置绝热层等措施,改进了纽可门蒸汽机,使热 

效率提高到3%以上。 

     瓦特开始改进和研制的蒸汽机仍然是单向操作的,可以用于矿井抽水, 

但不能用作工厂生产中的动力机。他经过研究、试验,于1782年研制成功了 

具有连杆、飞轮和离心调速器的双向蒸汽机,使蒸汽机可以把直线运动变为 

连续而均匀的圆周运动。因而可以经过传动装置带动一切机器运转,给整个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提供了一种可靠的通用动力机。从此,动力机、传动机、 

工作机组成了机器生产的系统。这是人类生产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是认识 

和利用自然力的一个大突破。 



                               3。机械技术 



     18世纪工业革命的第三个阶段,是开始用机器制造机器。纺织业和其他 

行业的工作机的创建,动力机的革新特别是双向蒸汽机的发明,为工业的发 

展开辟了巨大的可能性,而实现这种可能性又取决于机器制造业的水平和能 


… Page 101…

力。否则,发明家即使把纺纱机、织布机、蒸汽机等设计出来并造出了样机, 

却不能成批地、合格地把它们生产出来,不足以使整个工业革命实现生产资 

料的更新,工业革命仍不能实现。只有在可以做到机器生产机器的时候,大 

工业才有它的技术基础。 

     18世纪以前,虽然有了用水力、畜力驱动的简单机械,大量的产品基本 

上是靠手工加工的,连生产中所使用的机械装置也得用手工方法生产。纺织 

机靠木匠、钟表匠、纺织工匠的经验制成;早期的蒸汽机是由熟练工匠在简 

陋的小作坊里制造出来的,工匠们凭着精湛的技艺用双手在铁坯料上加工出 

汽缸和活塞等部件。但是,手工加工的速度终究很慢,产量低、成本高,精 

度也差。 

     在制造蒸汽机、纺织机和枪炮的推动下,18世纪末期的机械加工技术也 

有新的进展。在制锁、制枪支中开始实行了可以互换零部件的标准化方法。 

英国机械师莫兹利 (1771—1831年)于1794年发明了车床上的移动刀架, 

于1797年制成了安放在铁底座上带有移动刀架的车床。莫兹利把原来用手握 

持的刀具安装在机架上并使之能沿着车床的中心轴线平行滑动,这种自动刀 

架车床可以方便、迅速、准确地加工直线、平面、圆柱形、圆锥形等多种几 

何形状的部件,使车床真正成为机器制造业自身的工作机。滑动刀架这一简 

单的发明是机械技术史上的重大创造,在 19世纪中英国出版的《全国的工 

业》一书中认为,滑动刀架“对机器使用的改良和推广所产生的影响,不下 

于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良所产生的影响。采用这种附件的结果是各种机器很快 

就完善和便宜了,而且推动了新的发明和改良”。机械化操作的金属切削机 

床可以用来制造各种行业的工作机和动力机,也可以用来自己制造自己,是 

工业革命中名副其实的工作母机。它的出现标志着机器制造业进入到一个崭 

新的阶段。 



                                4。其他技术 



     这一时期,欧洲各国在农业、建筑、运输、矿冶和通讯等方面的技术也 

有所发明和改良。 

     农业中,英国在18世纪出现了诺福克轮作制,发明了全铁的轻犁、畜力 

条播机、畜力耕锄、收割机、脱谷机、切藁机等农具。建筑方面,对材料强 

度的研究和住宅房屋的设计都比以前有大的进步,出现了拱的平衡理论和家 

庭火炉装置。 

     运输业中已开始运用蒸汽动力的轮船,出现了港口和灯塔。工业化学制 

品在这时也有较大规模的生产,突出表现是用于金属、漂白和染色工业中大 

量需要的硫酸和碱的大规模生产。 

     通讯技术中,已开始利用光信号和电进行通报,为以后电报的发明开了 

先河。 

     这一时期的技术发明很多,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的解放、科学实验手 

段的进步和理论的提高,都促进了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而技术的发明和改 

良又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 Page 102…

                        十、中国科学技术的落伍 



     明末清初,中国社会面临着深刻的危机,清朝统治者基本上沿袭了明代 

的各项制度,但由于清兵入关后对商品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反清势力进行了 

残酷的镇压,使经济受到严重摧残。虽然清政府采取了一些恢复措施,但与 

西方同期发展速度相比,却被远远地抛在后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也遭到了 

同样的命运,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差距越来越大。 

     清政府对汉族知识分子的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科学技术的发 

展。特别是康、雍、乾三朝,因感于汉族知识分子中反清情绪仍很强烈,多 

次大兴文字狱,导致我国的学术研究走上了考证古典文献的道路,使学术研 

究严重脱离实际,从而严重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由于清朝严行海禁,使得自1723—1840年的100多年间几乎中止了接受 

西方科技知识,这使我国科技的发展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从16世纪末到18世纪初,即明万历至清康熙的100多年间,是西方科 

技知识传入我国的时期,清朝的科学技术也在西方科技的影响下沿着中国古 

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道路有着缓慢的发展。 



                                 1。天文学 



     (1)西方天文历法的传人 

     16到18世纪罗马教皇派一些传教士到中国来进行传教工作,他们同时 

也带来了包括天文学在内的一些科学技术知识。 

     明代历法,一直使用元代的授时历和回回历,因时间久远,误差很大。 

徐光启因此聘请意大利人龙华民(1559—1654年)等传教士编译西方天文学 

书籍,其成果体现在《崇祯历书》的完成。但新历法由于守旧派的反对和明 

皇室的衰亡,实际上并没有实行。 

     清初,传教士、德国人汤若望 (1591—1666年)将新历献给顺治皇帝, 

因为新法预测的日蚀比旧法精确,遂即颁行,称为时宪历。钦天监监正的职 

务即委派汤若望担任。汤若望于是著《新法表异》详细陈述新法的优点,又 

重新制作已经损坏了的天文仪器,如天球仪、地平日晷和望远镜等。康熙时, 

传教士、比利时人南怀仁 (1623—1688年)在钦天监,他革新了六种仪器: 

黄道经纬仪、赤道经纬仪、纪限仪、象限仪、天体仪和地平经仪,写成《灵 

台仪象志》,绘图说明它们的制法、用法和使用这些仪器测得的各种记录。 

乾隆时,传教士、德国人戴进贤 (1680—1784年)在钦天监为官,传入 17 

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刻卜勒发现的外星运转轨道为椭圆以及牛顿计算地球与 

日、月距离的方法,在他主持纂修的《历象考成后编》中写道:“日月五星 

之本天 (即轨道)旧说以为平圆,今以为椭圆”,“地球与日、月距离之计 

算,采奈端 (即牛顿)之术”,但对哥白尼的日心说和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都尚未论及。18世纪中叶,传教士、法国人蒋友仁(1715—1774年)在《坤 

舆全图》中才介绍了哥白尼的日心说,论述了地球运动的原理。 



     (2)王锡阐和梅文鼎 

     清初一些学者接受了从西方传来的科学知识,积极展开了天文学和其他 

科学的研究。 


… Page 103…

       王锡阐(1628—1682年),字寅旭,号晓庵,江苏吴江人;梅文鼎(1633 

  —1721年),字定九,号勿庵,安徽宣城人。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