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中期科技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可燃性的物素称为“燃素”,意即火的原素。 

    在进行上述实验研究的同时,斯塔尔研究了《地下的自然哲学》等医学 

化学著作,1703年,他重印了《地下的自然哲学》一书,并在贝歇尔阐述的 

油土论的地方加上了一个很长的评注,他指出,贝歇尔所说的油土,实际上 

就是存在于一切可燃物体中的燃素。后来,他在《化学基础》一书中进一步 

阐述了他的燃素说。并在他的教学中长期讲授他的燃素说,这样,燃素假说 

这样一个关于燃烧学说的新理论便广泛传播开来。 

     斯塔尔的燃素说认为,燃素是一种火质和火素,但并非火的本身,而是 

一种呈细微粒子状的火的原质或元素;燃素广泛地存在于一切可燃物体之 

中,也存在于金属之中;燃素有时是油质的,有时是火质的,有时是土质的, 

但无论分别存在于植物体、动物体和矿物体的燃素的性状怎样不同,它们在 

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他们的本质属性是它们的可燃性;物体的燃烧过程实质 

上是燃素的逸出过程,燃素本身具有从一种物体转入另一种物体的特性。斯 


… Page 67…

塔尔还认为,如果把金属烧渣与含有燃素的物质一道加热,就可以使金属还 

原。 

     燃素说大体上能解释一些燃烧现象,如油、脂、土、炭等在燃烧之后留 

下来的残渣与灰烬确实比原来的物体要轻得多,而这些现象很有些燃素说所 

解释的那样,这是因为这些物体在燃烧时,燃素随着火焰一道释放出来了。 

这样,其残渣与灰烬自然要比燃烧前轻得多。 

     由于燃素说表面上能解释一些燃烧现象,所以他给当时的化学家们以一 

种理论上的幻觉:似乎燃素说确实是能够正确解释燃烧现象的燃烧学说。正 

因为如此,当时的不少化学家都成了燃素说的忠实信徒,而近代化学也因此 

进入了一个以燃素说为标志的新的历史时期——燃素时期。 



                               4。气体化学 



     (1)燃素说的理论危机 

    从贝歇尔最初提出的燃素说的1669年起,燃素说在欧洲化学界前后风行 

了一个多世纪。 

    根据燃素说的解释,燃素是一种基质,但这种基质却具有变幻莫测的性 

质:它有时是火质,有时是土质,有时是油质,有时是光质,有时是热质。 

它充塞于天地万物之间,流动于雷电风云之中。但无论是在动物体或植物体 

中,还是在矿物体或其他物体中,它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一方面,它是组织 

这些物质的一种基质;另一方面,它又是这些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 

质动因。物质失去它就变成灰烬,而灰烬得到它就会新生。总之,在当时一 

些化学家的心目中,燃素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超级基质。 

    根据燃烧说对燃烧现象所作的理论解释,一切与燃烧有关的化学变化都 

可归结为物体吸收燃素与释放燃素的过程,但在解释一种与燃素有关的化学 

现象时,燃素说始终无法自圆其说。这种与燃素有关的重要化学现象就是金 

属的煅烧现象。 

     燃烧说认为,物体燃烧的过程是物体释放燃素的过程,物体燃烧,燃素 

释放出去了,燃烧物体变成了灰烬。因为燃素被释放出去了,所以物体的灰 

烬也就比物体本身轻得多。对于诸如木炭之类的植物体的燃烧,燃素说是乎 

能得到一种似是而非的解释。可是,同样是物体的燃烧,为什么金属被燃烧 

后,它的灰烬不但不比原来的金属物体轻,反而比原来的金属物体重呢? 

    对于金属燃素 (煅烧)后增加重量的事实,当时一些持燃素论立场的化 

学家颇感困惑,为了使燃素论能自圆其说,法国化学家文耐尔(1723—1775 

年)竟别出心裁地解释:燃素有时具有为地心引力所吸引的向下的重量,他 

把这种向下的重量称为“正重量”,有时具有与地心引力相反的“向上的重 

量”,他把这种“向上的重量”称为“负重量”。由于金属燃素具有“负重 

量”的性质,所以当金属燃烧而释放出燃素时,它的重量就不但没有减轻, 

反而增加了。 

     一种基质,既具有向下的正重量,又具有向上的负重量,这很令人费解, 

于是,有些人费尽心思找到了这样一个比喻:金属失去燃素,好比人死时失 

去灵魂。失去灵魂的死人不是比含有灵魂的人重吗?由此可见,燃烧后的死 

金属要比活金属重。这样,就使燃素不仅成为一种无所不在的基质,而且成 

了一种神秘莫测的幽灵。由于燃素说在解释金属煅烧时所遇到的无法克服的 


… Page 68…

理论困难,它所编织出来的理论幻景正在消逝,理论化学已处于一场新的危 

机之中。 

     把燃素说进一步推向理论危机的动因,是 18世纪初气体化学的初步发 

展。 



     (2)布莱克 

     到 18世纪初,气体化学有了初步发展,特别是对于碳酸气的发现与研 

究,可以说是18世纪气体化学发展的先导。第一个重新发现并深入研究碳酸 

气的是英国化学家布莱克 (1728—1799年)。 

     1746年,18岁的布莱克考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医学,在学习医学之际, 

他同时致力于化学研究,1750年,在他移居爱丁堡的同年,由于医学研究的 

需要,布莱克即开始进行酸类与碱类物质的研究。1754年,他写出了他的博 

士论文《论胃中食物产生的酸,兼论白氧镁》,第二年,他把这篇论文扩充 

为专著,并在爱丁堡学会上宣读了这一著作,1756年,该书以《关于镁石、 

石灰石和其他碱类物质的实验》的书名出版,在这一著作中,他记述了发现 

碳酸气的过程,并对这种气体的性质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在一次实验中,他发现,把石灰石加热,除了制得石灰之外,还可以制 

取一种气体,他把这种气体叫作“固定空气”,并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这种 

气体的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石灰石经过煅烧后减少重量44%,他认 

为,这正是“固定空气”被从中释放出来的缘故。与此同时,他也用镁石(碳 

酸镁)作过类似的实验,发现镁石也含有“固定空气”。他还发现,碳酸镁 

 (镁石)与氧化镁(镁土)的区别,仅仅在于“固定空气”的得失,碳酸镁 

失去“固定空气”即为氧化镁;而氧化镁得到“固定空气”即为碳酸镁。 

     布莱克还用其他许多方法制取过“固定空气”,并认识到在呼吸、发酵、 

木炭燃烧中也能产生这种气体,而空气本身就含有少量的“固体空气”。 

     在制取“固体空气”的基础上,布莱克对这种气体的性质进行了多方面 

的研究。他发现,这种气体能为苛性碱所吸收;能使燃烧的蜡烛熄灭;能使 

动物窒息以至死亡。在当时,“窒素”曾是一个与“燃素”对立的概念,布 

莱克的发现从根本上揭开了“窒素”的秘密,原来“窒素”并不是一种与“燃 

素”对立的基质,而是一种特殊的气体。 

     通过对“固定空气”的深入研究,布莱克进一步指出,石灰石在煅烧后 

失重并转变为苛性石灰,正是由于失去酸性的“固定空气”,而这种“固定 

空气”本身并不是“燃素”,而恰好是“窒素”。他的这些实验与理论,一 

方面使燃素说进一步陷入了严重的理论危机中;另一方面,也为后来推翻燃 

素说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根据与理论启示。 



     (3)卡文迪许 

     继布莱克之后为证实燃素说而进行气体化学研究的,是英国化学家卡文 

迪许(1731—1810年),他是一个公爵的后代。富裕的条件使得他终生都得 

以进行专注的研究。 

     他在气体化学方面的第一个重要贡献,是创用汞槽法制取纯净的二氧化 

碳,并测定了二氧化碳的比重和溶解度,证明了用实践方法制取的二氧化碳, 

与动物呼出二氧化碳和木炭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完全相同,同时,他还发 

现,当空气中含有九分之一的二氧化碳时,就会使蜡烛熄灭。 


… Page 69…

     他在气体化学方面的另一贡献,是制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