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显其酸色。并以“今日之苦……辛……甘……苛……不苛……碱……不碱食羹为善,”即着手多取于不碱,以显其不碱之色。
五
诸比丘!彼愚痴不聪明无能之厨士,则不得庇护、不得俸给、不得奖赏。何以故?诸比丘!彼愚痴不聪明无能之厨士,乃不知主人之食相。
六
诸比丘!如是,于此有一类愚痴不聪明无能之比丘,于身观身,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彼虽于身观身而住,然其心不得定,不能断随烦恼,彼不知其相。于受……于心……于法观法,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彼虽于法观法而住,然其心不得定,不能断随烦恼,彼不知其相。
七
诸比丘!彼愚痴不聪明无能之比丘,不得现法乐住,不得正知、正念。何以故 ?诸比丘!彼愚痴不聪明之比丘,不知自之心相。”
八
“诸比丘!譬如对王、王臣,有具智聪明善能之厨士,备酸、苦、辛、苛、不苛、碱、不碱、种种之羹。诸比丘!彼具智聪明善能之厨士,知主人之食相以“今日之此食羹为善”,即着手多取于此,以显其色。以“今日酸之食羹为善”,即着手多取于酸,以显其酸之色。以“今日之苦……辛……甘……苛……不苛……碱……不碱食羹为善,”即着手多取于不碱,以显其不碱之色。
九
诸比丘!彼具智聪明善能之厨士,乃能得庇护、得俸给、得奖。何以故?诸比丘!彼具智聪明善能之厨士,乃知主人之食相。
十
诸比丘!如是,于此有一类具智聪明善能之比丘,于身观身,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彼于身观身而住,其心得定,断随烦恼,彼知其相。于受……于心……于法观法,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彼于法观法而住,其心得定,断随烦恼,彼知其相。
十一
诸比丘!彼具智聪明善能之比丘,得现法乐住,得正念、正知。何以故?诸比丘,彼具智聪明善能之比丘,知自之心相。”
注1 杂阿含经二四、一二(大正藏二、一七三b)。
'九' 第九 病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毗舍离国竹林丛中。
二
于此,世尊告诸比丘曰:
“诸比丘!汝等于毗舍离之附近,随亲友、相识、友好而入雨安居,我于此处竹林丛入雨安居。”
“唯唯!大德!”彼诸比丘应诺世尊,乃于毗舍离之附近,随亲友、相识、友好而入雨安居。世尊于竹林丛入雨安居。
三
时,世尊入雨安居后,忽起重病,转为将致死之剧痛。于此,世尊住于正念、正知而不沮丧。
四
时,世尊思念:“我若不告随从、不顾比丘众而入般涅槃者,则不相称。我宜住精勤,降伏此病,以留住寿行。”时,世尊住于精勤,降伏彼病,以留住寿行。
五
时,世尊病愈。病愈未久,即出精舍,于精舍后清凉处,设座而坐。
六
时,具寿阿难诣世尊住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阿难白世尊曰:
“是庆幸事。大德!能忍耐,是庆幸事。大德!世尊足矣。大德!因见世尊病,我身惶惧,四面不明、诸法不辨。大德!但我有少分之安心,世尊未对比丘众作少分之宣称,当不为般涅槃。”
七
“阿难!比丘众对我何所须耶?阿难!我说无别内外之法。阿难!于如来法中无有“师”。阿难!若思“我统理比丘众”、“比丘众思念恃靠于我”,对于比丘众应有所宣称。阿难!然而如来不思“我统理比丘众”、“比丘众思念恃靠于我”。阿难!如来更何须对比丘众有所宣称耶?
八
阿难!我今已经年老衰,加久生之年龄已八十岁。阿难!譬如助行古车之皮纽,阿难!如来之身,亦似为皮纽所助而行。
九
阿难!如来不作意一切相、灭一一之受,住于具足无相心三昧时,如来则得安稳。阿难!然而应以自为洲、以自为依处,不以其他为依处;以法为洲、以法为依处,不以其他为依处而住。
阿难!云何比丘应以自为洲、以自为依处,不以其他为依处、以法为洲、以法为依处,不以其他为依处而住耶?
十
阿难!于此有比丘,于身观身,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于受……于心……于法观法,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阿难!如是,比丘以自为洲、以自为依处,不以其他为依处;以法为洲、以法为依处,不以其他为依处而住。
十一
阿难!于今或我灭度后,应以自为洲、以自为依处,不以其他为依处;以法为洲、以法为依处,不以其他为依处,则于勤学(佛法)者中,乃我最上之比丘。”
注1 长部经典原典第二卷九八页。
'十' 第十 比丘尼
一
舍卫城……
二
时,具寿阿难于晨早时分,着下衣、持衣、钵,往一比丘尼寺。往已,设座而坐。
三
时,众多之比丘尼来至具寿阿难之处。至已,礼敬具寿阿难,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彼诸比丘尼,言于具寿阿难曰:
四
“大德阿难!此处众多之比丘尼,善系心于四念处而住,知前后升降之广大。”
“姊妹!如是。姊妹!如是。姊妹!诸比丘、比丘尼,善系心于四念处而住者,于彼则期于知前后升降之广大。”
五
时,具寿阿难说法教授彼诸比丘尼,劝导、赞励,使之庆喜,即从座起而离去。时,具寿阿难行往舍卫城乞食。食后,由乞食归来,诣世尊住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阿难,白世尊曰:
“大德!我晨早时分,若下衣、持衣、钵,往一比丘尼寺。至已,设座而坐。大德!时众比丘尼来至我处。至已,对我礼敬而坐于一面。大德!坐于一面之彼诸比丘尼,言于我曰:“大德阿难!此处众多之比丘尼,善系心于四念处而住,如前后升降之广大。”大德!如是说之,我对彼诸比丘尼日:“姊妹!如是。姊妹!如是。姊妹!诸比丘、比丘尼善系心于四念处而住者,于彼则期知于前后升降之广大。””
六
“阿难!如是、如是。阿难!诸比丘、比丘尼善系心于四念处而住者,于彼则期知于前后升降之广大。以何为四念耶?
七
阿难!于此有比丘,于身观身,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彼于身观身而住,然或身之所缘、身之热烦、心之退缩,使念散乱于外。阿难!彼比丘应于净相以系心,彼以系心于净相,则生胜喜;有胜喜者,则生喜;有意喜者,则身轻安;身轻安者,则受乐;有乐者,则得心定。彼如是思择:“我系于心,成就其所系处;今摄而休息。”彼摄而休息,乃无寻求、无伺察。彼知:“我无寻、无伺,而于内有念乐。”
八~九
阿难!又于受……于心……
十
于法观法,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以世间之贪忧而住。彼于法观法而住,然或法之所缘、身之热烦、心之退缩,使念散乱于外。阿难!彼比丘应于净相以系心,彼系心于净相,则生胜喜;有胜喜者,则生喜;有意喜者,则身轻安;有身轻安者,则受乐;有乐者,则得心定。彼如是思择:“我系于心,成就其所系处;今摄而休息。”彼摄而休息,则无寻求、无伺察。彼知:“我无寻、无伺,于内有念乐。”
十一
阿难!如是为修习系念。
十二
阿难!云何为修习无系念?
十三
阿难!比丘于外不系心,知“我心不系于外”;又知心于前后不摄取、解脱,为“无系”;又知“于身观身,热诚、正知、正念而住于乐。”
十四
阿难!比丘对外不系心,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