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六
婆蹉!如来、应供、正偏智者,对眼不作如是认识:“此是我所有,此是我,此是我之我。”以耳……以鼻……以舌……以身……以意不如是认识:“此是我所有,此是我,此是我之我。”是故,如来对如是问,或不以“世间为常恒,”或不以“世间为无常”……或不以“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释答。”
十七
时,婆蹉姓之普行沙门,从座而起,往世尊住处:
十八
坐于一面之婆蹉姓普行沙门,白世尊曰:“尊瞿昙!世间为常恒耶?”“婆蹉!“世间是常恒”者,此乃余所不记说。”
十九~二六
……'参照四~一二'
二七
“尊瞿昙!如来死后,是非存在又非不存在耶?”“婆蹉!“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者,此亦余所不记说。”
二八
“尊瞿昙!外道普行沙门等,对如是问,或以“世间是常恒,”或以“世间是无常”……或以“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作如是之释答,是以何为因?以何为缘耶?尊瞿昙!然而尊瞿昙对如是问,或不以“世间是常恒,”或不以“世间是无常”……或不以“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作如是释答者,是以何为因?以何为缘耶?”
二九
“婆蹉!外道普行沙门等,于眼作:“此是我所有,此是我,此是我之我。”以耳……以鼻……以舌……以身……以意于意作:“此是我所有,此是我,此是我之我。”如是认识。是故外道普行沙门等对如是问,即作如是释答:“世间是常恒,”或以“世间是无常。”……或以“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
三十
如来、应供、正偏智者,于眼不作如是认识:“此是我所有,此是我,此是我之我。”于耳……鼻……舌……身……意,不作如是认识:“此是我所有,此是我,此是我之我。”是故,如来对如是问,或不以“世间是常恒,”或不以“世间是无常”……或不以“是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释答。”
三一
“殊妙哉!尊瞿昙!稀有哉!尊瞿昙!乃师与其弟子,于此第一之句,意义与意义,文言与文言,相接近、相亲和,无以相违背者。
三二
于此,尊瞿昙!余时而至沙门大目犍连住处,以问此义。沙门目犍连亦与尊瞿昙同以此句此文,用以说明此义。殊妙哉!尊瞿昙!稀有哉!尊瞿昙,乃师与其弟子,于此第一之句,意义与意义、文言与文言,相接近、相亲和,无以相违背者。”
※ 二
时,婆蹉姓之普行沙门,来至世尊住处:
三
坐于一面之婆蹉姓普行沙门,白世尊曰:“尊瞿昙!世间是常恒耶?”“婆蹉!谓“世间是常恒”者,此乃余所不记说。”
四~十一
'参阅第七经四~一一'。
十二
“然则,尊瞿昙!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耶?”“婆蹉!谓“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者,此亦余所不记说。”
十三
“尊瞿昙!外道普行沙门等对如是问,或以“世间是常恒,”或以“世间是无常”……或以“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作如是释答,是以何因?以何缘耶?然而尊瞿昙之于如是问,或不以“世间是常恒”……或“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如是释答者,是何因?何缘耶?”
十四
“婆蹉!外道普行沙门等,以认识色为我,或认识我有色,或认识我中有色,或色中有我。认识受……想……行……识是我,或认识我有识,或我中有识,或识中有我。故外道普行沙门之于如是问即作如是答,或以“世间是常恒,”或以“世间是无常”……或以“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
十五
婆蹉!如来、应供、正偏智者,不认识色为我、或我为色;不认识我中有色,或色中有我。不认识受……想……行……识是我,不认识我有识,或我中有识,或识中有我。故如来之于如是问,不作如是答,或以“世间是常恒,”或以“世间是无常。”……或以“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等。”
十六
时,婆蹉姓之普行沙门,从座而起,赴往尊者大目犍连住处……
十七
坐于一面之婆蹉姓普行沙门,告于尊者大目犍连曰:“尊者目犍连!世间是常恒耶?”“婆蹉!谓“世间是常恒”者,此世尊所不记说C”
十八~二六
'参阅第七经四~一一'
二七
“然则,尊者目犍连!如来死后,是非存在又非不存在耶?”“婆蹉!“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者,此亦世尊所不记说。”
二八
“尊者目犍连!外道普行沙门等之于如是之问,即作如是答:或以“世间是常恒,”或以“世间是无常”……或以“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者,是何因、何缘耶?然而尊者目犍连!对尊瞿昙之如是问,即不作如是答,或以“世间是常恒,”或以““世间是无常”……或以“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等者,是何因、是何缘耶?”
二九
“婆蹉!外道普行沙门认识以色是我,或我为色,或认识我中有色,或色中有我。认识受……想……行……识是我,或认识我是识,或我中有识,或识中有我。故外道普行沙门等对如是问,即如是答:或以“世间是常恒,”或以“世间是无常”……或以“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
三十
婆蹉!如来、应供、正偏智者,不认识以色为我,不认识我为有色,或我中有色,或色中有我,不认识以受……想……行……识为我,亦不认识我为有识,或我中有识,或识中有我。以故如来对如是之问,不作如是答:或“世间是常恒”,或“世间是无常”……或“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
三一
“妙哉!尊者目犍连!稀有哉!尊者目犍连!乃师与其弟子,于此第一之句,意义与意义,文句与文句,相接近、相亲近,而无相违背。
三二
于此,尊者目犍连!余时而诣沙门瞿昙住处,以问此义。沙门瞿昙亦与尊者目犍连同以此句、此文,以说明此义。殊妙哉!尊者目犍连!稀有哉!尊者目犍连!乃师与其弟子,于此第一之句,意义与意义,文句与文句,相接近、相亲和,而无相违背。”
第九 论议堂
※ 二
时,婆蹉姓之普行沙门,诣世尊住处,与世尊共会面……
三
坐于一面之婆蹉普姓行沙门,白世尊曰:“尊瞿昙!往昔之时,众多之种种外道沙门、婆罗门、普行沙门,集会于此论议堂者之间,起此谈论:
四
“此富兰那迦叶拥有群众,为一群之师,知名、誉高,为一派之始祖,为众人所笃敬,说彼或弟子之远逝、死去者等之出生事,谓出生于如此如此之处,出生于如此如此之处。说彼弟子之上士、最上士、最上无双者,其弟子之远逝、死去者之出生事,谓:出生于如此如此之处,出生于如此如此之处。
五
此又末迦利瞿舍罗……
六
此又尼乾陀若提子……
七
此又散若耶毗罗提子……
八
此又波浮陀迦旃延……
九
此又阿耆多翅舍钦婆罗……
十
此又沙门瞿昙拥有群众,为一群之师,知名、誉高,为一派之始祖,众人所笃敬,或说彼弟子之远逝、死去者等之出生事,谓出生于如此如此之处,出生于如此如此之处。说彼之弟子之上士、最上士、最上无双者,其弟子之远逝、死去者之出生事,谓出生如此如此之处,出生如此如此之处。然则,彼对其'弟子'如是说:断渴爱、毁结缚、善灭憍慢,以尽苦际。”
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