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德!何者为无相心解脱耶?依于不思惟一切征相,逮达无相心三昧止住。大德!此称为无相心解脱。
九
大德!或依事由,谓此等诸法意义各别,且其名辞亦有别,此即其事由。
※ 十
大德!或依事由,谓此等诸意义为一,惟名辞有别者,以何为其事由耶?
十一
大德!染欲是作量者,嗔恚是作量者,愚痴是作量者。漏尽之比丘,舍弃此等,如断根无本之多罗树,非使生成者,为未来不生之法。大德!于无量心解脱中,知不动心解脱为此等之最第一。然此不动心解脱,为依染欲而空,依嗔恚而空,依愚痴而空。
十二
大德!染欲是障碍,嗔恚是障碍,愚痴是障碍。漏尽之比丘,舍弃此等,如断根无本之多罗树,非使生成者,为未来不生之法。大德!于无所有解脱中,知不动心解脱为此等之最第一。然此不动心解脱,为依染欲而空,依嗔恚而空,依愚痴而空。
十三
大德!染欲为作相者,嗔恚为作相者,愚痴为作相者。漏尽之比丘,舍弃此等,如断根无本之多罗树,非使生成者,为未来不生之法。大德!于无相心解脱中,知不动心解脱为此等最第一。然此不动心解脱,依染欲而空,依嗔恚而空,依愚痴而空。
十四
大德!或依于事由,谓此等诸法之意义为一,唯名辞各别而已,其事由即在
此。”
注1 参照'三六'受相应一九般奢康伽经之一八节。
※ 二
其时,尼乾陀若提子与大尼乾陀集团俱抵达摩叉止陀山。
三
质多居士闻尼乾陀若提子之大尼乾陀集团,到达摩叉止陀山。
四
于是,质多居士与众多信土等,俱赴尼乾陀若提子住处。与彼相会释,交谈亲爱、殷勤之话后,坐于一面。
五
尼乾陀若提子告坐于一面之居士曰:“居士!汝信沙门瞿昙耶?有无寻无伺之三昧,有寻伺之灭尽耶?”。
“大德!余非信世尊,有无寻无伺之三昧,有寻伺之灭尽。”
六
作是言已!尼乾陀若提子顾视己之集团曰:“诸师请看此质多居士是如何质直!此质多居士是如何不幻伪耶!此质多居士是如何不虚妄耶!凡思灭尽寻伺者,或即以网障风。凡思灭尽寻伺者,或即思以已掌遮恒河之流。”
七
“大德!汝对此作如何思惟:慧与信,何者为胜耶?”“居士!慧比信为胜。”
八
“大德!余自望之间,离诸欲,离不善法,有寻有伺,而由离生喜乐逮达住于初禅。大德!余自望之间,由寻、伺之息灭,内部寂静,心为单一性,无寻无伺,由定生喜乐,逮达住于第二禅。大德!余自望之间,离喜,舍心,正知,以身感受乐,谓圣者之说:舍心者、有念者、乐住者、逮达住于第三禅。大德!余自望之间,由乐之舍弃,由苦之舍弃,前既由喜忧之灭没,非苦非乐,舍念清净,逮达住于第四禅。大德!余如是知、如是见,犹须信其他之沙门或婆罗门耶?有无寻无伺之三昧,有寻伺之灭尽。”
九
作是言时,尼乾陀若提子顾视己之集团曰:“诸师请看此质多居士之如何不质直耶!此质多居士之如何幻伪耶!此质多居士如何虚妄耶!”
“大德!于今1,我等了解汝之所言:“诸师请看此质多居士之如何质直耶!此质多居士如何不幻伪耶!此质多居士之如何不虚妄耶!”然而,大德!于今,了解汝如是所言:“诸师请看此质多居士之如何不质直耶!此质多居士之如何幻伪耶!此质多居士如何虚妄耶!”
十
大德!汝先前之言若正真,则汝后之所言为邪伪。然而,大德!若汝后之言为正真,则先前之言为邪伪。大德!此等十种同法可提出询问。汝2了解此等之意义时,汝尼乾陀集团等可夺余3而去。余一询问,一说示,一释答;二询问,二说示,二释答;三询问,三说示,三释答;四询问,四说示,四释答;五询问,五说示,五释答;六询问,六说示,六释答;七询问,七说示,七释答;八询问,八说示,八释答;九询问,九说示,九释答;十询问,十说示,十释答。”
十一
于此,质多居士对尼乾陀若提子未提出此等十种之询问,即从座起而离去。
注1 此一文于此有“吾等”之语,还是质多居士之言。
2 杂阿含经二一卷一六经:“若无一问一说一记论乃至十问十说十记论,云何能诱于我而来 至此庵罗林中欲诱诳我。”
3 patiharati;PTS辞典译为to strike in return。
※ 二
其时,裸形迦叶来至摩叉止陀山,为质多居士旧俗之友。
三
质多居士闻:“我等旧俗之友,裸形迦叶来至摩叉止陀山。”其时,质多居士至裸形迦叶住处,与彼俱会释,交谈亲睦、殷勤之话后,坐于一面。
四
坐于一面之质多居士,问于裸形迦叶曰:“大德!汝出家有多久耶?”
“居士!余出家已三十年矣。”
“大德!汝出家之三十年间,可有胜于人间之法,足以为圣特殊之知见,得安乐住否?”
“居士!出家此等之三十年间,余除裸形、剃头、拔发之外,并无所得更胜于人间之法,及足以为圣特殊之知见,住于安乐者。”
※ 六
作是言已,质多居士语于裸形迦叶曰:“诚然不思议!诚然稀有!是善说正法者耶?出家三十年除裸形、剃发、拔发1之外,并无所得更胜于人间之法,及足以应为圣特殊之何等知见,住于安乐。”
七
“然而,居士!汝做信士经几何时耶?”
“大德!余做信士以来,亦三十年矣。”
八
“居士!汝于此三十年,尝得更胜于人间之法,足以为圣特殊之知见,住于安乐?”
“大德!在家人亦复如是。大德!余自望之间,离诸欲,离不善法,有寻有伺而逮达住于离生喜、乐之初禅。大德!余自望之间,由寻、伺之息灭……逮达住于第二禅。大德!余自望之间,离喜……逮达住于第三禅。大德!余自望之间,由乐之舍弃……逮达住于第四禅。大德!若余果先于世尊而去往时,则世尊对余:“系缚若存者,则为此所系缚,质多居士再生来此世界,彼将无此系缚。”如是悬记非不思议。”
九
如是言已,裸形迦叶言于质多居士曰:“诚然不思议!诚然稀有!是正法之善法者。披白衣之在家人,如是得胜于人间之法,及足以为圣特殊之知见,住于安乐。居士!我将于此教得出家,得受戒。”
十
于是,质多居士伴同裸形迦叶,来诣长老比丘等住处,白彼等曰:“诸大德!此裸形迦叶为我等在俗之旧友,求诸长老得出家、受戒。我将为彼之衣服、托钵食、坐卧具、资助疾病药物等,努力四项要品之获得。”
十一
裸形迦叶即于此教得出家、得受戒。受戒后不久,尊者迦叶,独自远离其他,住于不放逸,精进、专心,不久之后为得此,由善家男子之善家,成为出家之身,究意无上之梵行(涅槃)。于现法中自证知、实证,逮得而住,证知:“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已作、不为如是再生。”尊者迦叶,当即成为阿罗汉之一。
注1 PTS辞典译为“拔发”,然亦解为以马尾(之拂尘)拂尘埃之意。
2 原典出于Kimhi no pi siya bhante“大德!于何无此耶?”之文有一本之脚注作Gihinopi siya bhante故,而如是译之。
※ 二
其时,质多居士罹病而苦恼,病体严重。
三
时,众多宿于游园、森林、树木及药草林树中之诸天,群来集会而语于质多居士曰:“居士!依誓愿,汝于未来世当为转轮王。”如是言已。质多居士语住宿于游园、森林、树木之诸天,宿于草药林树中之诸天曰:“此亦无常,此亦不恒久,此亦必将舍弃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