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七
凡意、凡法、凡意识、凡依意识所识知之法。
十八
诸比丘!于此一切知解、晓了、离欲、舍弃者,谓之善能尽苦。”
注1 PTS本应是十而误为一一以下各节即有龃龉。
'二八' 第六 燃烧
一
尔时,世尊住伽耶象头山,与一千比丘等俱。
二
于此处,世尊对诸比丘曰:“诸比丘!一切为烧。诸比丘!云何一切为烧耶?
三~七
诸比丘!眼为烧、色为烧、眼识为烧、眼触为烧,凡缘此眼触所生之受,或苦、或乐、或非苦非乐,此亦为烧。缘何为烧耶?我说因贪欲之火、因嗔恚之火、因愚痴之火高烧,因生、老、死,因忧、悲、苦、恼、绝望而烧。其是……鼻是………舌是……身是……
八
意是烧、法是烧、意识是烧、意触是烧,凡缘此意触所生之受,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亦为所烧。缘何而烧耶?我说因贪欲之火、因嗔恚之火、因愚痴之火高烧,因生、老、死,因忧、悲、苦、恼、绝望而烧。
九
诸比丘!如是观者,多闻之圣弟子于眼亦生厌嫌、于色亦生厌嫌、于眼识亦生厌嫌、于眼触亦生厌嫌,凡缘此眼触所生之受,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此亦生厌嫌。于耳亦……于鼻亦……于舌亦……于身亦……于意亦……凡缘此意所生之受,或苦、或乐、或非苦非乐,亦生厌嫌,因厌嫌而离欲,因离欲而得解脱,于解脱则“我解脱”之智生。证知:生已尽、梵行已成、应作已作、更不为如是来此生。”
十
世尊言此,彼等比丘心生欢喜,欢受世尊之所说。
十一
然而宣说此教法已,使彼等比丘无所取着,其心已由诸漏解脱。
'二九' 第七 盲闇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园。
二
于此处,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一切是盲闇。诸比丘!何者是盲闇耶?
三~五
诸比丘!眼是盲闇,色是盲闇,眼识是盲闇,眼触是盲闇,凡缘眼触所生之受,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此亦是盲闇。因何而致盲闇耶?我谓:因生、老、死,因忧、悲、苦、恼、绝望而致盲闇。耳是……鼻是……
六
舌是盲闇,味是盲闇,舌识是盲闇,舌触是盲闇,凡缘此舌触所生之受,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此亦是盲闇。因何而致盲闇耶?我谓:因生、老、死、因忧、悲、苦恼、绝望而致盲闇。
七
身是盲闇……
八
意是盲闇,法是盲闇,意识是盲闇,意触是盲闇,缘此意触所生之受,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此亦是盲闇。因何而致盲闇耶?我谓:因生、老、死、因忧、悲、苦、恼、绝望而致盲闇。
九
诸比丘!如是观者,多闻之圣弟子厌嫌于眼、厌嫌于色、厌嫌于眼识、厌嫌于眼触,凡缘此眼触所生之受,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亦厌嫌于此……乃至……缘意触所生之受,或苦、或乐、或非苦非乐,亦厌嫌于此。因厌嫌而离欲,因离欲而得解脱,因解脱而“我解脱”之智生。证知:生已尽、梵行已成、应作已作、更不为如是来此生。”
'三十三陵' 第八 适宜
※ 二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灭除一切思量适宜之道,且谛听,善思惟,我当说。
三
诸比丘!以何为灭除一切思量适宜之道耶?
四~六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不思量眼,不思量有眼,不因眼而思量,不思量眼为我有。不思量色,不思量有色,不因色而思量,不思量色为我有。不思量眼识,不思量有眼识,不因眼识而思量,不思量眼识为我有。不思量眼触,不思量有眼触,不因眼触而思量,不思量眼触为我有。凡缘此眼触所生之受,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对此亦不思量,亦不思量有此,亦不因此而思量,亦不思量此为我有。对其……对鼻……
七~八
不思量舌,不思量有舌,不因舌而思量,不思量舌为我有。不思量味,不思量有味,不因味而思量,不思量味为我有。不思量舌识,不思量有舌识,不因舌识而思量,不思量舌识为我有。不思量舌触,不思量有舌触,不因舌触而思量,不思量舌触为我有。凡缘舌触所生之受,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对此亦不思量,亦不思量有此,不因此而思量,亦不思量此为我有。于身……
九
不思量意,不思量有意,不因意而思量,不思量意为我有。不思量法,不思量有法,不因法而思量,不思量法为我有。不思量意识,不思量有意识,不因意识而思量,不思量意识为我有。不思量意触,不思量有意触,不因意触而思量,不思量意触为我有。凡缘意触所生之受,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对此亦不思量,不思量有此,不因此而思量,不思量此为我有。
十
不思量一切,不思量有一切,不因一切而思量,不思量一切为我有。
十一
彼无如是之思量,而对世不予执着一物,无执着则无爱慕,无爱慕而独自入于涅槃。证知:生已尽、梵行已成、应作已作、不为如是再生。
十二
诸比丘!此为灭除一切思量适宜之道。”
'三一' 第九 有验(一)
※ 二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灭除一切思量有验之道,且谛听。
三
诸比丘!何者为灭除一切思量有验之道耶?
四~八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不思量眼,不思量有眼,不因眼而思量,不思量眼为我有。不思量色……不思量眼识……不思量眼触……凡缘眼触所生之受,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对此亦不思量,有此亦不思量,因此亦不思量,亦不思量此为我有。诸比丘!凡或思量物,或思量有物,或因物而思量,或思量物为我有,由此而有不安、变异,由此不安、变异者而有着,世人唯有欢喜此执着。于耳……于鼻……于舌……于身……
九
不思量意,不思量有意,不因意而思量,不思量意为我有。不思量法,不思量有法,不因法而思量,不思量法为我有。不思量意识,不思量有意识,不因意识而思量,不思量意识为我有。不思量意触,不思量有意触,不因意触而思量,不思量意触为我有。凡缘意触所生受,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亦不思量此,亦不思量有此,亦不因此而思量,亦不思量此为我有。诸比丘!凡或思量物,或思量有物,或因物而思量,或思量物为我有。由此而有不安、变异,由此不安、变异而有着,世人唯有欢喜此执着。
十
诸比丘!于蕴、界、处,彼亦不思量此,亦不思量有此,亦不因此而思量,亦不思量此为我有。彼无如是思量,不执着世之一物,无执着则无爱慕,无爱慕则独自入于涅槃。证知:生已尽、梵行已成、应作已作、不为如是再生。
十一
诸比丘!此为灭除一切思量有验之道。”
'三二' 第十 有验(二)
※ 二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灭除一切思量有验之道,对此且谛听。
三
诸比丘!何者为灭除一切思量有验之道耶?
四~八
诸比丘!汝等于此作如何思量,眼是常住耶?抑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凡物之无常者,是苦耶?抑是乐耶?”
“大德,是苦。”
“凡物之无常、苦而变坏之法,以“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之我。”如是认识耶?”
“不也,大德!此非是。”
“色……眼识……眼触是常住耶?抑是无常耶?”
“大德,此是无常。”
“凡缘此眼触所生之受,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其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