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台湾作家研究丛书]第七卷林海音评传 作者:周玉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希望的船》林海音认为也是好作品,在大陆即已著名的女作家沉樱,给“联副”寄来了她的翻译作品。张秀亚在“一支短笛”以后,7月里又开始一个新的专栏“斐的来信”,以书信体谈论文学,在台湾的大中学生中引起很大反响。杨子当年以“朱子”为笔名写了长篇连载《浸在酒里的花朵》,咸思则翻译了当时在美国“生活”杂志连载的《温莎公爵夫人回忆录》。 
  1957年到“联副”来的作者有杨思谌、萧铜、马各等位。这年“联副”调整版面,决定自4月1日起加一“妇女生活”版,由林海音主编,十栏,每周一出刊。又于7月起每星期将“联副”辟为整版的一篇星期小说,也由林海音发稿,而周一至周六的“联副”,则由焦家驹主编,篇幅增为十三栏,加了“信不信由你”洋漫画和“今世春秋”专栏。星期小说每期可容纳万字左右,由张英超画插图两幅。从1957年7月7日开始,每周一篇,到1960年1月10日止,两年半的时间,发表了一百多篇。佳作极多,也不一定出自名家之手。写星期小说的,有陆珍年、孟际、丁衣、公孙嬿、吴痴、童钟晋、郭嗣汾、包乔龄、刘咸思、黄金枝、郭良蕙、舒畅、童真、徐苹、宋承书、郭智化、琦君、陶邦彦、王敬义、徐薏蓝、韩漪、邵僴、呼啸、田先进、皮述民、王逢吉、马各、杨思谌、毕璞、乔晓芙、陆白烈、紫藤、沉樱、邹郎、聂华苓、管琼、朱西宁、李春阳、钟肇政、劳影、赫连宙、袁爱琼、云山樵、朱夜、姚芷、章君谷、梅逊、鱼贞、钟理和、周啸虹、司马中原、耿沛、隐地、庄灵、丁树南、秦战、郑焕等。说明林海音网罗了当时台湾的多数优秀小说家。由于来稿的踊跃,加上“联副”每天也刊载短篇小说,“联副”成为小说的丰收园地,是台湾小说发展的一个重镇。林海音认为星期小说中司马中原的《鸟羽》,朱西宁的《偶》,郭智化的《九层槽》,咸思的《莲心》,隐地的《榜上》,鱼贝的《绝招》,钟理和的《贫贱夫妻》,翻译小说中卡缪的《来客》等,都是让人难忘的好小说。 
  至于编辑工作的调整,过了不数月,“联副”便改回由林海音编,据林海音回忆,大约在九十月份的时候又由她编“联副”,林海音的工作量变得非常大,“星期小说”、“妇女生活”都要照常发稿,好在“妇女生活”出到三十八期,也就停了,林海音可以专心编“联副”和“星期小说”了。这时候台湾本省的老作家陈火泉开始为“联副”撰稿,钟肇政常以“路家”作为他翻译日文的笔名,司马桑敦的日本通信也写得较多,海外的稿件多起来。侯榕生这时在菲律宾,常寄回作品来。东方画会的萧勤正在西班牙,开始了他的“海外艺坛”的通信。连载有王蓝的中篇小说《妻的秘密》,文心也有中篇小说《千岁桧》,白先勇也于12月5日写了短篇小说《小黄儿》来。姚姮、徐斌、杨海宴、郑清文、吴友诗都有创作或翻译给“联副”。 
  1958年初起,有一篇重要的长篇小说,即敏学写的《霓虹桥》,故事的主要背景是美国与加拿大交界的霓虹桥,写一对中国留学生夫妇的悲剧,非常真实动人。连载以后,感动了许多读者。还刊载了另一篇翻译小说即法国沙冈的第二本小说《岁月》。 
  这一年,汪梦湘以笔名“东方望”为文,这笔名继续了很久,后来他给别的报刊杂志撰稿,也用的是它,杂文风格仍一秉以往。这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法国的卡缪,林海音马上找到他的万字小说《来客》,由何欣翻译,刊于1月26日的星期小说版。余光中也为“联副”翻译毛姆的小说《书袋》。谢冰莹到马来西亚教书去了,时时给林海音写来通信报道她在那儿的生活和感想。“联副”这段时期有十二栏的篇幅,以林海音的说法是“很阔气”,可以给读者许多东西看,文艺性高多了。但是到3月里,就又减为九栏了。 
  这一年,施翠峰找来了日文的卡缪名著《异乡人》,在“联副”翻译连载,读者颇为欣赏。郑清文、钟肇政都有不少短篇小说来。夏元瑜在“联副”登场是1958年3月25日的事,谈邮票上的昆虫。《霓虹桥》读者非常受小说的感动,纷纷写信来问各种问题,作者敏学不得不做个总答复。他说书中男女主角虽无其人,但作者却是为了国际间一个不合理、不合法、不公平的愤怒和憎恨而写的,也因此受到美国官方的注意。 
  早先以“庄妻”为笔名的作者,现在又以“庄根房”为笔名重来“联副”,林海音认为他仍是那样富于哲学家气质地写他的散文式小说。林海音开始给长篇连载配上插图。因为魏希文的关系,林海音会见了早年在大陆认识的女画家梁白波,她当年在上海成舍我办的高级小型立报上,画连续漫画,以一个时髦女性做主角,“七七事变”前她和画家叶浅予等人到北平去,与林海音结识,那时林海音还没有结婚。此番在台湾相见,彼此都有说不出来的亲切,但梁白波的情绪并不是很好,正独自北来生活,林海音希望她重拾画笔,振作起来,便邀她画插图,但是她画了两三部小说的插图,就难以为继了。 
  赵云、王家诚这一对后来成为夫妇的年轻作者,以写短篇小说为多。蔡文甫、邱刚健、吴瀛涛、张时、杨文璞也都来到“联副”,或译或写。宣诚则是直接由德文翻译作品或报道德国文坛。笔名“奔炀”的张良泽也开始小说的写作,张菱舲写来散文。8月间“联副”又刊登了一个重要的翻译小说,就是郑清茂翻译日本原田康子的《挽歌》。原田康子是日本战后兴起的女作家,当时被称为日本文坛的一朵奇葩,这部小说在日本是畅销书,在台湾也拥有大量读者。 
  余光中、鲁蛟、辛郁、吴望尧、夏菁、罗门、夐虹、方良、舒兰、覃子豪、丹扉、上官予、辛鱼、钟鼎文,都有诗作,老一辈的金溟若、乔鹏书、钱歌川也都有文章。萧勤开始寄来他的艺术的意大利旅行通信。 
  这一年“联副”对被禁于前苏联而且有可能得诺贝尔奖的帕斯捷尔纳克(林海音译作巴斯特奈克)的《日瓦格医生》有所报道。还有王镇国译介的《西洋文学名著》,原是他为广播电台编写的,材料很完整,林海音认为它可以作为西洋名著的资料,也很有可读性。对在美国轰动畅销并引起道德争端的《罗丽塔》,“联副”也有报道。 
  1959年的开始,林海音自己上了一个中篇小说《惠安馆传奇》,这是林海音的名著《城南旧事》的第一部分。这一年写作活跃的有郑清文、邵僴、文心,他们为“联副”撰稿已经有三年了。“联副”后来的主编痖弦,是在1959年2月16日才出现在“联副”上,是一首长诗《赫鲁晓夫》,很适合朗诵。余光中也常有作品,诗作或评介欧美文学,何明亮则不时译介或报道日本文学。女作家方面,琦君、沉樱、孟瑶、丹扉也时见作品,她们的作品也都很稳健练达了。在香港工作的作家易金,写《幕前冷语》专栏,每天一篇,读者很多,专门报道大陆方面尤其是文化方面的情况。4月14日,钟理和的第一篇小说《苍蝇》出现在“联副”上,第二篇《做田》发表在同月18日上,从此奠定了他向“联副”投稿的基础,一直到他1960年8月3日去世。钟理和一生的著作,百分之九十是在“联副”发表的。徐薏蓝的中篇《悲歌》5月5日起连载。劳影又重出现于“联副”,丁树南译了一些《现代寓言》,王文兴翻译纯文学作品。林海音的《晓云》6月9日起开始连载。郑清茂又为“联副”自日文转译波兰的小说《一周的第八天》。9月12日,钟肇政译日本井上靖的新著畅销小说《冰壁》开始连载。这年底,“联副”仍在何凡的《风云人物》推荐下结束了。美国《时代》周刊一年一度的《风云人物》推荐及揭晓,是全世界瞩目之事,自林海音1953年底接编以来,何凡就及时地将它翻译过来,一年一度已是第七年了。 
  1960年的开年,“联副”连载了林枕客的《血价》,写医院、病人因需血而产生的血的故事,卖血背后的种种黑暗。故事写实动人,也给了读者许多常识和意想不到的真事。林枕客即台湾南部名记者林今开,他除了采访新闻、写文艺作品外,对于医院也特别关心。这时喜爱文艺及学习写作的青年渐渐多起来了,林海音便请丁树南选译许多国外指导学习写作的文章,总题目就叫《写作浅谈》。为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