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该如此省察精进的素质。
(以上是对精进波罗蜜的深入省察。)
六、深入地省察忍辱波罗蜜
「忍辱可以去除对抗所有美德的瞋恨心,也是善者培育种种美德的万灵工具。它是领导众生的菩萨之服饰;是沙门与婆罗门的力量;是一道扑灭怒火的流水;是中和恶人无礼之毒的神咒;是已成功摄受五根的非常者的自然本性与态度。」
「忍辱之素质如海深,也有如海洋的大浪停止之地,即海岸。它有如直透天界与梵天界的云梯,也有如一切美德皆聚在一起的圣殿。它是身、语、意的至高清净。」我们应该如此的省察忍辱的素质。
再者,我们必须如此省察以不断地培育忍辱:「若不紧握带来平静与安宁的忍辱,众生就会追求伤害自身的恶业,后果是他们在今生及来世皆要受苦。」
「虽然我是真的被他人折辱而受苦,然而起因却是在我自己,因为此苦是以我的身体为田,以他人的作为为种子。」
「我的忍辱是还清苦债的方法。」
「若没有做坏事的人,我又怎么可能修持忍辱波罗蜜?」
「虽然此人现在折辱我,但是过去他也曾经惠益过我。」
「他的恶行是我修持忍辱的因,因此它对我有益。」
「众生就有如我的亲生孩子们,一位智者又怎么可以对自己做错事的孩子生气呢?」
「他折辱我是因为他已被愤怒之魔控制了,我应该帮他驱除这只魔鬼。」
「我也是这带来痛苦的恶行的原因之一。(因为若我不存在的话,这件事就不会发生。)
「是名色法在为恶,是名色法受折辱,这两组名色法在此刻已消逝。那么是谁在生谁的气呢?瞋恨是不应该生起的。」
「究竟法都是无我的,并没有造恶者,也没有受折辱的人。」如此省察之后,他不断地培育忍辱。
若是由于长期以来的习气,对折磨而生的怒气继续控制他的心,发心修菩萨道者应该如此省察:「忍辱是对治折辱的修行。」
「带给我痛苦的折辱是一个激起我的信心的因素(因为苦是信心的亲依止缘),也是一个感受世间苦与不圆满的因素。」
「眼等五根门会遇到各种不同的目标是自然的,包括可喜与不可喜的,若想不会遇到不喜欢的目标是不可能的事。」
「由于服从瞋恨的命令,他已因愤怒而精神狂乱。向这种人报复又有什么用呢?」
「佛陀视众生为自己的亲生孩子。因此,发愿修菩萨道的我不可为他们而灰心与生气。」
「若折辱我的人是具有戒行等圣洁的美德,我应该省察:『我不可对这有德行的人生气。』」
「若折辱我的人没有戒行等圣洁的美德,我应该省察:『我应该对你怀有大悲心。』」
「瞋恨使我的美德与名誉受损。」
「对他生气使我将看来丑恶,令我不得安眠等55。而这些是我的敌人所期望与感到高兴的。」
「瞋恨是个强敌,它带来许多危害及破坏一切成就。」
「具有忍辱的人没有仇敌。」
「造恶者会因其恶行而在未来遭受痛苦。只要我能忍辱,我就不会和他一样遭受痛苦。」
「若我以忍辱克制瞋恨,我将克服我那成为怒火之奴的敌人。」
「我不可为了瞋恨而放弃忍辱这一个圣洁的美德。」
「身为一个具有戒行等圣洁美德的人,我怎么可以让排斥这些美德的污染趁着生气而生起?而且缺少了这些美德,我又怎能援助众生与证得佛果。」
「只有具备了忍辱,我们才不会受到外物干扰,而心才有定力。只有具备了定力,我们才能观到诸行(savkhara,有为法)是无常与苦的,诸法(有为法与无为法)是无我的,涅槃是无为法,是不死的等等,而佛性是不可思议与具有无边的力量。」
通过观照而培育了「随顺忍」(anulomika khanti),他了解:「他们是无我的自然现象,根据各自的因缘而生灭。他们不从何处来,也不到何处去。他们并不是一个永恒的个体,也没有一个主宰这些现象的主人。(因为根本就是无我的。)」得以如此如实知见之后,他们明了自己不是「我」的住所。如此省察之后,菩萨不动摇与不退转地朝向目的地,肯定会获得正等正觉。
(以上是对忍辱波罗蜜的深入省察。)
七、深入地省察真实波罗蜜
应该如此省察真实波罗蜜:
「没有真实就不可能拥有戒行等美德,因为不真实就根本不会依愿实行。」
「当不守真实时,全部的恶行也跟着而来。」
「不时时刻刻皆说真实话的人在今生也不会受到他人信任,在每个来世,他的话也无人肯接受。」
「只有具备了真实,我们才能培育戒行等美德。」
「只有以真实作为基础,我们才能净化与成就圣洁的美德,譬如波罗蜜、舍离与善行。因此,在对各种现象保持真实之下,我们才能实行波罗蜜、舍离与善行的作用。而成就菩萨行。」
(以上是对真实波罗蜜的深入的省察。)
八、深入地省察决意波罗蜜
「若无不动摇的决意修习布施波罗蜜等善行,在遇到敌对的吝啬、不道德等烦恼时,我们就不能再坚定与平稳地行善。若不能坚定与平稳,我们即不能善巧与勇猛地行善。缺少了善巧与勇猛,就不能成就正等正觉的先决条件,即布施波罗蜜等。」
「只有对修习布施波罗蜜等善行持有不动摇的心,在遇到敌对的吝啬、不道德等烦恼时,才能继续坚定与平稳地行善。若能保持坚定与平稳,即能善巧与勇猛地行善。唯有如此才能成就正等正觉的先决条件,即布施波罗蜜等。」我们应该如此省察决意的素质。
(以上是对决意波罗蜜的深入省察。)
九、深入地省察慈波罗蜜
「一个很爱自己、时常都为自己的利益着想(自私)的人,若对他人没有慈心,不想去利益他人,那他在今生与来世都不会有成就。那么,一个想要帮助众生证得涅槃之乐的菩萨又该具备多少的慈心呢?只有对众生孕育了无量慈心,菩萨才能帮助众生证得涅槃之乐。」
「我希望在成佛之后能够帮助众生获得出世间之乐──涅槃,因此现在我必须开始希望他们能够获得世间的成就。」
「若我在心里也不能为众生的福利着想,何时才能从身语的行为上去帮助他们获得福利?」
「我现在对众生怀有慈心,未来他们将得以分享我所遗下之法,成为法的继承人与同伴。」
「没有这些众生,就没了修习波罗蜜的条件。因此他们提供了成就佛陀种种德行之条件。他们是一块良田,适于播下善业的种子,是最好修善的场所,是一个值得尊敬的特别地点。如此我们更应该对众生怀有慈心。」
我们也可如此省察慈的素质:
「悲心是导向佛果的第一与最重要的根本修行。因为菩萨乐于毫无分别地为众生提供福利与快乐(慈),所以他为众生除苦的心念(悲)也已根深蒂固而有非常的力量。因此我们必须培育对众生的慈心,也即是悲心的基础。」
(以上是对慈波罗蜜的深入省察。)
十、深入地省察舍波罗蜜
「若没有舍心,他人的污辱与折磨可能会干扰与动摇我的心。心不平稳就不能修善,譬如布施等成佛的先决条件。」
「若不培育舍心,而只是对众生培育慈爱,那是不可能净化诸波罗蜜的。」
「没有舍心,就不能把善业与善果导向提升众生的福利。」
「菩萨对所施之物与受者是不含分别心的。没有舍心就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若不具备舍心,我们难以不顾虑生命与肢体的危险地修持净戒。」
「只有以舍心克服了不喜于善行及克服乐于感官享受之后,我们才会有出离心的力量。」
「只有以智舍(banupekkha)才能正确地省察诸波罗蜜的作用。」
「没有舍心,过多的精进力将导致不能修禅。」
「只有具备了舍心才能专注于忍辱。」
「由于舍心,我们才会真诚。」
「由于对生命中的起起落落保持舍心,我们对修习波罗蜜的决意才能坚定不移。」
「只有舍心才能不顾他人的折辱,这样才能长久住于慈心。」
如此修习诸波罗蜜,保持不动摇的决心去圆满与成就它们。只有具备了舍心才可能办得到这点。
我们应该如此省察舍波罗蜜。
(以上是对舍波罗蜜的深入省察。)
因此省察不修十波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