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书指津--(青年版·社科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希腊波斯战争史》(希罗多德)、《路易十四时代史》(伏尔泰)、《历
史哲学》(黑格尔)等都是历史学界有口皆碑的好书。读这样的历史书,能
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读史使人明智”这句话的份量。

读史书如同读其他学科的书一样,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初不妨从
通史入手。在如今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读一读世界通史,对我们了解整
个世界的面貌,各个国家的来龙去脉,自然很有好处。作为一个中国人,读
一读中国通史,也会使我们对今日中国的现状,有一个颇具深度的认识。读
通史的方式不妨是通览,重全局而不必在细节上过多纠缠。

有了读通史的经验,则可以开始读专史、国别史、断代史。专史指的是
某个专门问题的历史,国别史指的是某个国家的历史,断代史指的是某个时
代或某个朝代的历史。选择不同问题、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历史著作,不
妨凭着自己的思想兴趣。关心经济者不妨读一读经济史;想更深入地了解美
国,不妨读一读美国史。漫长的人类历史上,总有一些时代会令人特别感兴
趣,如古希腊罗马时代,如春秋战国,如文艺复兴,如二次世界大战,等等,
有关这些时代的史书不胜枚举,不妨择善而读。

史有史料、史识之分。好的史书,应该史料真实丰富,史识深刻独到。
好的读史者,自然也应该既重史料,也重史识。史料丰满着知性感觉,史识
指引着思维方向。当然,史书若能在史料、史识之上还有史趣,那就更能使
读史者兴味盎然,不忍释卷了。

(黄伟林)


[导读书目]

《人类的故事》

[美]房龙著,刘缘子、吴维亚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房龙1913 年开始写书,1921 年写出《人类的故事》,一举成名。所以
说,《人类的故事》是房龙的成名作。

房龙这部成名作影响了几代中国读者。

历史学家曹聚仁曾多次叙述自己读这本书的经历:“有一回,在真如车
站等车,从南新书店买到了房龙的《人类的故事》;这部书,一直就从真如
看到了上海北站,又从北站看到了家中,从黄昏看到了天明,看完了才睡觉。
这是我认识房龙之始,一直便成为这位自由主义者的信徒!这件小事,对于
我的一生,影响非常之大;本来我立志要做康德,后来一变而有志于成为房
龙了!”“这五十年中,总是看了又看,除了《儒林外史》、《红楼梦》,
没有其他的书这么吸引我了。我还立志要写一部《东方的人类故事》。岁月
迫人,看来是写不成了;但房龙对我的影响,真的比王船山、章实斋还深远
呢?”

林谷先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被录取的大学生,就读于南开大学外文
系。当时他的老师就向他推荐了《人类的故事》。他深感此书“不仅文字浅
显易懂而且读起来兴趣盎然,不忍释手”。

1988 年三联书店又出版了《人类的故事》的中译本,不到10 年重印7
次,发行量近10 万册。由此可见,《人类的故事》在20 世纪上半叶、中叶、
下半叶都广泛地影响了中国读者,堪称历史通俗读物中的经典。

房龙自称此书“讲的是全人类的故事,不仅仅是欧洲人或西半球人的故
事”。但是,通览全书,我们还是可以认定,此书基本上是一部“西方的人
类故事”。房龙是一个历史学家,对西方历史博览精熟。除了对早期两河流
域东方文明作简明的概述和穿插中间的关于佛陀、孔子、穆罕默德等东方伟
人的简介外,《人类的故事》对西方从古希腊到古罗马,从中世纪到文艺复
兴,从法国革命到世界大战的历史作了详细的叙述。从中,我们不仅能对西
方的文明历史有相当清晰的粗线条了解,而且,也会对我们听过许多却不甚
了了的西方历史现象如骑士制度,十字军,宗教改革,重商主义有更深入的
认识。

本书写的是人类历史,却以《人类的故事》为书名,恰好体现了房龙写
作的特点。房龙用叙述故事的方式写历史而赢得广大的读者,这一写作秘诀
早已为人所知。郁达夫就曾说过:“房龙的方法实在巧妙不过,干燥无味的
科学常识,经他那么的一写,无论大人小孩,读他书的人,都觉得娓娓忘倦
了。”“房龙的笔,有这一种魔力,但这也不是他的特创,这不过是将文学
家的手法,拿来用以讲述科学而已。”然而,尽管秘诀早已公开,但通晓历
史者却鲜有房龙这番文学功力,缺乏房龙那种对历史细节烂熟于心从容道来
的描述能力。更何况,《人类的故事》不仅体现了历史和文学的结合,同时
还渗透着房龙思想的魅力。在房龙眼里,历史好比“时光老人”在过去年代
的无数领域中间修筑起来的巨大的“经验之塔”,他自认为《人类的故事》
是一把“打开历史之门的钥匙”,他这样对广大青年读者说:“纵览围绕我


们四周的光荣历史,便能使我们获得新的胆量,在我们回到日常工作中去之
后,将会勇气百倍地面对遇到的各种问题。”这充满智慧的思想自然成为广
大读者攀登历史之塔俯瞰现实大地的精神动力。

(黄伟林)


《发明的故事》

德博诺编,蒋太培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好书是各种各样的。有的书好是因为它表达了某种深刻而又有创见的思
想,有的书好是因为它显示了某种高雅而纯正的趣味。绝大多数好书都有一
个作者。是作者,而不是编者。我的体会是,大多数编者编成的书,往往是
不尽如人意的。

也有例外。我学过好几种英语教材,教材往往不是一个人写作的,更多
是某个人编成的。在我学过的多种英语教材中,我最心仪的就是《新概念英
语》。这套教材选收了数百篇英语短文。除了拥有其他优秀的英语教材的大
多数优点外,我觉得《新概念英语》最妙的是编者选文的眼光。这些由几十
个单词或至多几百个单词组成的英语短文,是那么简洁、漂亮、隽永。阅读
这些短文,不仅能学到英语,而且能体验到英语的文化魅力和性格魅力。

读《发明的故事》的时候,我又产生了类似的感觉。这本书介绍了300
多种人类历史上重要的发明:它们是怎样产生的?是谁作出的?对社会产生
了什么样的影响?编者德博诺宣称:“本书不是技术史,而是关于具体的发
明和发明家的故事。”

全书40 多万字,介绍300 多种发明。每种发明独立为一篇短文,长约
1000 多字,短则三四百字。在这极其简约的文字中,却包含了极其充实、饱
满,既有深刻思想,又有健康情趣的内容。

耳听是虚,眼见为实。我们不妨读其中一篇发明故事。


检眼镜

检眼镜发射出一种狭窄的光束,光束穿过眼睛的瞳孔,照亮后面的视网
膜。检眼镜由精选的若干微型透镜组成,这些微型透镜把受检查者的视网膜
聚焦在观察者的眼前。根据眼睛内天然透镜系统的“强度”或曲率选择透镜。
只用检眼镜,不用其它的任何东西,观察者就能知道眼睛的近视程度和远视
程度。由于视网膜在人体中所处的位置,很容易在视网膜上详细地检查微血
管,从而诊断出许多影响血管的疾病(如糖尿病和心脏病等)。

检眼镜是英国人巴贝奇于1847 年发明的。他曾制造出一台机械“计算
机”。他把自已发明的检眼镜交给一个作外科医生的朋友,叫他试一试。可
是这个头脑迟钝的家伙却把它束之高阁,使巴贝奇丧失了发明检眼镜的荣
誉。

此后不久,在1851 年,赫姆霍尔兹独立地发明了一种不同的检眼镜,并
在医学界得到了应用。
古尔德

全文300 多字,讲明了检眼镜的原理、功能、发明史话和影响。我想象
不出还有什么更简洁的方式表达这些内容。

编者德博诺为每一类发明都写了《小引》,检眼镜属于卫生类。在卫生
类的《小引》中,我们读到德博诺关于上面这篇小品文的议论。他认为,这
个发明史话说明了关于发明创造的三个基本原理:一个有发明头脑的人,常
常在一些不大相干的领域有发明创造;发明家们可能在大致相同的年代独立
地发明相同或相似的器件;一项发明即使完美,也有可能被埋没,除非发明
家或其他的人决心为之奋斗到底,让全世界都知道它的价值。把德博诺的发
挥和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