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书指津--(青年版·社科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四,是作者的文采。作者是训练有素的文章家,曾著有《作文杂谈》
一书,深谙文章之道。尤其可贵的是,作者在作文方面不是纸上谈兵、眼高
手低,他的《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等散文随笔,在文
坛享有盛誉。《顺生论》虽然是一部人生哲学专著,但作者却能以美文之笔


写出,是哲学和文学相结合的典范。随手引一段《后记》文字:“是人生,
我们时时在其中,像是并不觉得它;一旦设想跳到其外,绕着它看看,就立
刻会发现,它是神异的,或说怪异的。你爱它,他会给你带来苦;你恨它,
却又躲不开;你同它讲理,讲不清楚;不讲,决心胡混,又会惹来麻烦。”
这番议论,有理有情,亦庄亦谐,富于逻辑又充满想象,诗美和哲思尽在其
中。

其实,《顺生论》的妙处,决不是上述四点就可以概括。我不过隔靴搔
痒、浅浅道来。私心里,我愿意把张中行的《顺生论》与培根的《论说文集》
相提并论。在哲学与诗,人生与文采的融合以及文体的纯净、简洁、工整方
面,《顺生论》和《论说文集》堪称中西双璧。

(黄伟林)


《爱因斯坦谈人生》

[美]海伦·杜卡斯、巴纳希·霍夫曼编,高志凯译,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

20 世纪地球上几乎每一个受过初等以上教育的人都会知道爱因斯坦,他
是牛顿之后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如今,上过中学的人大都知道牛顿
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理论,这些物理学原理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
活的常识。相反,尽管人们也知道爱因斯坦最伟大的贡献是广义相对论,但
能真正理解这一原理的人,在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上至今仍不很多。

我们习惯于把科学家理解为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人。莎士比亚也借哈
姆莱特之口道出:人是宇宙的精英,万物的灵长。从事人文科学的人往往把
人看得格外高贵,仿佛宇宙乾坤都在人的掌握之中。我们可称这种现象为人
的自命不凡。然而,我们熟悉的大科学家牛顿却似乎没有人类天生的这份傲
慢,他有一句名言,意思是知识的海洋浩瀚无边,他自己不过是一个在海边
拾贝壳的小孩。这句名言对知识的博大和人的渺小作了一个相当有力的对
比。很有趣,在爱因斯坦留下的大量文稿中,我们也常常能发现类似的观点。

不妨摘引几段爱因斯坦的文字作为证据。

任何一位认真从事科学研究的人都深信,在宇宙的种种规律中间明显地
存在着一种精神,这种精神远远地超越于人类的精神,能力有限的人类在这
一精神面前应当感到渺小。

我在大自然里所发现的只有一种宏伟壮观的结构,对于这种结构现在人
们的了解还很不完善,这种结构会使任何一个勤于思考的人感到“谦卑”。

作为一个人,人所具备的智力仅够使自己清楚地认识到,在大自然面前
自己的智力是何等地欠缺。如果这种谦卑精神能为世人所共有,那么人类活
动的世界就会更加具有吸引力了。

读了爱因斯坦上述三段文字,我们或许会改变自己对这位伟大科学家的
认识。显而易见,爱因斯坦不是以一个自然的征服者或改造者的面貌出现的,
相反,在自然规律面前,爱因斯坦更像一个虔诚的宗教信徒,他甚至明确地
表达过这样的观点:“如果我身上有什么称得上宗教性的东西,那就是一种
对迄今为止我们的科学所能揭示的世界的结构的无限敬畏。”在这里,世界
的结构是客观的自然,科学不过是对自然本身存在的规律的表述,科学家则
是进行这种表述的人。所以,与其把科学家想象成自然的征服者和改造者,
不如把科学家理解为自然的认识者和传达者。

当然,要实现对自然的正确认识或把自然深藏不露的规律传达出来,决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必须付出学习的艰辛。只是,作为一个对自然规律怀
抱巨大激情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不仅知道学习的艰辛,而且理解学习的欢乐,
他曾对一批大学一年级学生写过这样的文字:“千万别把学习视为义务,而
应该把学习视为一种值得羡慕的机会,它能使你们了解精神领域中美的解放
力量,它不但能使你们自己欢乐无比,而且还能使你们将来为之工作的社会
受益匪浅。”

以上所有爱因斯坦的文字都引自《爱因斯坦谈人生》一书。这是一本不
到8 万字的小册子,其中汇集了爱因斯坦浩繁书信中的部分片断。编者认为:
爱因斯坦不仅在他所从事的科学领域里是一位出类拔萃的艺术家,在运用语


言文字方面也是一位艺术家。而作为读者,我认为,爱因斯坦这些文字不仅
表现了他精湛的文字表达技巧,更为重要的是,它们表现了爱因斯坦这位伟
大科学家深刻精警的思想。这些深刻精警的思想已远远超越了科学理论的范
围,涉及道德、伦理、宗教、哲学、艺术及至政治,它表明爱因斯坦不仅是
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英国皇家学会会长汤姆逊曾称
誉爱因斯坦的理论是“人类思想史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无疑,这里所说
爱因斯坦的理论不仅指那惊世骇俗的相对论,而且也包括爱因斯坦富于人性
魅力和公正立场的人文思想。

(黄伟林)


《朝话》

梁漱溟著。见《梁漱溟全集》第二卷,中国文化书院学术委员会编,山
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现有单行本。

书大概可以分几类,有的是普及性的,人人皆可读,有的是针对某一范
围的读者的,只特别适合某一年龄段或某一文化层次的读者。《朝话》属后
者,年纪小的读起来可能难有所解,而对老年人来说,《朝话》中的人生经
验和感受,读之就会有共鸣。对于年青人,由于对世界有许多欲望和兴趣,
对人生有不少向往但又存有盲点和空缺,《朝话》读起来就有切实的充实感
和满足感。

《朝话》是梁漱溟先生40 岁前后的一些讲话。那时候他在办学,每天一
早,天还没亮,他就把学生集合起来做早课。早课的内容,就是梁先生的即
兴演讲。这些演讲或长或短,那些人生经验和感受可说是他自己刚刚经历或
正在体验着的。这些演讲记录下来,就成了《朝话》。人生的意义、事业的
成就、婚姻、家庭、朋友、学问、知识、读书、择业、社会地位等这些看起
来非常严肃的问题,在他这些即兴讲话之中,变得轻松而具有活泼的穿透力。
正像他在《朝话》中一再强调的,他追求也愿意使生命超越机械性的运转而
具有自觉自主的能力,因此,习惯中我们视为人生中固定的东西,往往暗藏
着否定的因素,而那些否定的因素经梁先生一点便昭然若揭。比如我们习惯
认为一个人十分聪明,且有才气,那么他就很可能容易做出成就,但梁漱溟
却这样提示我们:“如何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顺顺当当,就不容易。假如
此人是资质很平庸的,他自己内心的矛盾冲突或许少;这个意思就是说他还
好办。若是资质很聪颖的人,他自己有点才气,其问题就越复杂,越难办!
虽然他才气有,聪明有,但怕他私欲也比旁人盛,比旁人多。大概有聪明的
人,好出风头,爱面子,对声色货利等等,格外比旁人贪,格外比旁人求;
这是他斩不断的病。”这样的看法由于作者敏锐的感受,常具有穿透力,得
以突破我们原有的固定的东西。人生因为有太多固定的东西而渐渐使生命进
入机械性运转,《朝话》常常提醒要克服这种机械性,尽管它也一再谈到这
种克服的难度。

《朝话》时时表述着一种对创造的赞同。只有创造,生命才是活的,因
为创造之中,包含了一个人的勇气,也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朝话》佩服
孙中山:“他真是一个有大勇的人。他以一个匹夫,竟然想推翻二百多年大
清帝国的统治。没有疯狂似的野心巨胆,是不能作此想的。然而没有智慧,
则此想亦不能发生。他何以不为强大无比的清朝所慑服呢?他并非不知其强
大;但同时他知此原非定局,而是可以变的。他何以不自看渺小?他晓得是
可以增长起来的。这便是他的智慧。”

《朝话》并不系统,甚至可以说它是较为零散的。《先父所给予我的帮
助》一篇中,作者对于父亲感激不尽的是父亲给予他自由,由此可见自由在
作者心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