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书指津--(青年版·社科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书是莱辛重要的美学著作,副题是“或论画与诗的界限”。它是针对
温克尔曼把希腊古典艺术理想归结为“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的观点而
发。作者长于分析又富于幻想,文笔明白晓畅,富有激情。

《美育书简》

[德]席勒著,徐恒醇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明白晓

《美育书简》在德国古典美学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它不仅是第一部美育
的宣言书,而且还是一本对美的本质特征作了深入探讨的难能可贵的著作。
“因为正是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达到自由。”席勒的美育宣言,尽管带有美
育理论开创期的不成熟,但并不妨碍我们去探究它的魅力和价值。

《艺术哲学》

[法]丹纳著,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但并不妨碍我
丹纳认为:伟大的艺术家不是孤立的,而只是百花盛开的园林中一株茂


盛的植物的“一根最高的枝条”。由于有群众的复杂而无穷无尽的和声,艺
术家才成其为伟大。而种族、环境和时代精神三大要素对艺术家风格的形成
具有重大影响。

《生活与美学》

[俄]车尔尼雪夫斯基著,周扬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三

他是俄国革命中的“普罗米修斯”,也是文学上的“普罗米修斯”。只
要想起他在牢狱、苦役、流放中所度过的21 年的悠长岁月,再回头看一看他
在美学上所列出的有名公式——“美是生活”,我们不能不为他执着的生活
信念和坚韧的人格而惊叹不已!他所展示的美,才是思想和心灵完美结合的
生活,才是真正的具有美的价值的生活。

《人,艺术和文学中的精神》[瑞士]C。G。荣格著,孔长安、丁刚译,
华夏出版社出版。

荣格撰写这些文稿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自己创立的分析心理学理论来解释
艺术创作心理。荣格的理论基础是他的集体无意识学说的核心——原型理
论。这一理论是支撑本书的理论基石,它直接启发了现代文学艺术研究中最
重要的流派之一“原型批评”。

《艺术与宗教》

乌格里诺维奇著,王先睿、李鹏增译,三联书店出版。

人类历史上的艺术成果同宗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的关系一直吸引
着艺术爱好者和历史工作者的兴趣。本书着重阐述了艺术和宗教的起源、膜
拜艺术的特点、艺术与无神论的关系,并根据哲学和社会理论做出相应的结
论。

《海明威谈创作》

董衡巽编选,三联书店出版

海明威从直觉出发,讲述自己特有的创作原则、技巧和方法,也谈及别
人的创作和绘画。文中娓娓道来,不乏启迪回味之言,也不失鲜明的个性色
彩。海明威仍是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真正的作家。

《欧洲小说的演化》

吉列斯比著,胡家峦、冯国忠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吉列斯比教授给我们提供了一部简明的欧洲小说发展史。这部著作始终
贯串着比较的方法,在占有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从不同民族的文
学中“小说”这一文类的相互关系来考察这一文类的特点及其变化,而不是
孤立地仅就文类在某一民族文学中的表现来加以描述。

《古希腊罗马美学》

阎国忠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美学家都属于一定的时代,他们与自己的时代也构成了一个整体。美学
史才是一个整体。古希腊罗马美学包含了近代西方美学几乎所有重要理论原
则的萌芽。它是一把开启古希腊罗马社会和西方美学的智慧钥匙。


《西方的丑学——感性的多元取向》

刘东著,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场饶有趣味的文化巡礼,通过追踪Aesthetics(原译“美学”)一词
内涵在整个西方文明沿革中的递嬗,独辟蹊径地重新对西方文化主潮,特别
是文艺心理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概括研究。从他着力描写古希腊的美的宗教、
美丑对峙的浮士德精神和万念俱灰的丑学等之中,你会得到一次丰富的艺术
享受。

《今日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十四位著名批评家评谈录》

王逢振著,漓江出版社出版。

本书最大的特色是新颖和丰富。因为作者访问了当今西方14 位著名批评
家,包括詹姆逊、伊瑟、赛义德、伊格尔顿等具有国际影响的学者。他们生
动地介绍了西方文学批评现状和自己的观点,涉及到当今较新的理论学派。

(本部分提要书目由李咏梅、梁丽明、黄伟林撰写)


文化

[综合导读]

今天,文化几乎成为一个无所不包的词汇,文化学亦成为本时代的一门
显学。甚至许多经典学科也受到文化思维的挑战,比如,文学研究已出现自
性模糊衍化成文化研究的趋势。

为文化下定义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它似乎已成为一个可意会难言
传的东西。对文化作尽可能宽泛的理解或许更为明智。在本书推荐的一系列
文化类图书中,大概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一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
和文化比较,诸如《文化类同与文化利用》、《中国人气质》和《房龙地理》
等;二是人类历史不同阶段的文化生成和文化演变,如《文明与野蛮》、《蛮
性的遗留》、《亦新亦旧的一代》等,三是一些介绍文化经典,阐释文化奥
秘的名著,如《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经典常谈》和《禅外说禅》等。
这几个方面大致对理解文化圈定了一个既约定俗成又流动开放的范围,它明
确了我们对文化的理解,也为我们理解文化提供了必要的弹性和自由。

文化自身定义的宽泛导致了文化类图书的驳杂,我们很难像读那些传统
学科的图书那样循序渐进。也许,阅读文化类图书对一个非专业读者来说,
很大程度是出于一种开阔眼界与活跃观念的需求。文史哲等传统学科已形成
了相对稳定的学术规范,读者在进入文史哲的阅读空间时更需要的是严谨和
沉潜。相比之下,文化类著作的读者倒不妨自由和散漫一些。面对五花八门
东突西撞的文化类图书,读者或许会觉得耳目一新。

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文化千差万别。差别不仅体现为丰富驳杂的文化现
象,也体现为难以把握的文化心理。读这些文化类图书或许能使我们超越自
我的樊篱,认识到文化的多元化和异质性,更宽容、更通达地面对我们身处
其中的世界。

人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拥有不同的文化表现。阅读文化类著作,意识到
先人的种种习惯风俗,我们或许会目瞪口呆。然而,看清了文化生成的逻辑
和文化演变的轨迹,我们或许能更透彻、更智慧地理解我们身处其中的时代。

人类漫长的历史积累了无数的文化果实。这些文化果实由于年代久远已
使我们感到陌生和疏远,读一读学者们对这些果实的分析和考察,无疑会有
助于加强我们的文化修养,使我们获得一定的深度和多维的向度,不至于沦
为现代社会最常见的“单面人”。

全球化的时代在某种意义上也可称为文化共享的时代。交通与通讯最大
限度地缩短了人们的物理空间距离。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从此就一元化了。
阅读文化类著作,我们会忽然发现一个无限大的空间,任何单面的诠释都变
得荒诞不经,文化成为一个复合的、多维的、变化万千又在人类生活中无孔
不入的存在。人经过不知多少万年的进化,早已经陷入了文化的恢恢天网。
人在文化中,人成为文化。或许,这种体验本身就是文化类图书对我们构成
的无限魅力。

(黄伟林)


[导读书目]

《文明与野蛮》

[美]罗伯特·路威著,吕叔湘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文明与野蛮》是一本谈人类文明的书。更具体地说,作者罗伯特·路
威教授试图通过这本书阐述一个道理:文明人身上还残余着许多野蛮的因
素,野蛮人身上也有许多文明的成分。

路威教授所说的文明人更重要的是指白种人,野蛮人指的则是原始初民
和现代世界上还生活在氏族社会阶段的那些人种。显而易见,路威教授摆脱
了一般白种人唯我独尊的思想意识,力图以一种客观平等的人文观念来谈论
人类文明。

人类文明包罗万有,个人知识囿于一隅。以个人知识谈论人类文明,近
乎庄子所谓“以有涯随无涯”,难度之大可想而知。然而,路威先生知识广
博,如同一部百科全书,大到科学、国家、文字、教育,小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