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后期军事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茨的《战争论》和若米尼的《战争艺术概论》,是资产阶级军事理论的经典 

之作,标志着资产阶级军事理论体系的确立。 

     奥地利的卡尔大公 (1771—1847年)、德国的毛奇 (1800—1891年), 

也是当时颇有建树的军事理论家。卡尔大公是奥地利君主利奥波德二世之 

子,奥地利元帅。在指挥与拿破仑一世的军队作战中屡获胜绩。1801年升任 

奥地利军事委员会主席,锐意施行改革,建立和制定了新的军事制度和军事 

条令。著有《从1796年的德国战局论战略原理》、《1799年德国和瑞士战 

史》等。在军事科学的范畴和研究对象问题上,他主张将军事科学划分为战 

略(或关于战争的科学)和战术(或军事艺术)两大部分,认为进攻作战最 

有利,而防御作战只有在尔后预定要转入进攻时才有意义,主张在攻防中都 

要在决定性的地点集中优势兵力。他以军事领率兼理论家而在资产阶级思想 

史中占有一席之地。毛奇,亦称老毛奇,生于一个没落贵族家庭。1826年毕 

业于柏林军事学院。他的军事生涯长达70余年,不仅是出色的战地指挥官, 

而且是德国最著名的军事思想家之一。他与“铁血宰相”俾斯麦被并称为不 

可拆散的“雌雄剑”。在1858—1871年任普鲁士总参谋长期间。他改制扩军, 

革新装备,制定未来战争计划,从而使普军在丹麦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 

争中均获胜利,实现了在普鲁士领导下的德意志统一。1870年受封为伯爵, 

次年晋升为元帅。1871—1888年任德意志帝国总参谋长。他曾主持编写战史 

工作,并著有《毛奇军事论文集》、《军事教训(交战的准备)》等军事著 

作。毛奇继承了克劳塞维茨的军事思想,坚持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的观点;在 

战争中主张先敌动员,重视利用铁路调动军队,突然袭击,分进合击,利用 

外线作战手段在速战速决中取胜。 

     近代后期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发展,充分表现出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勃 

勃进取精神,它继承并大大发展了以往军事学的成果,运用当时最先进的哲 


… Page 107…

学思想观察分析战争现象,使军事思想上升到新的理论层面,使军事科学进 

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这一时期的军事思想强调研究战争的历史经 

验,探索战争的规律和方法用以指导战争,重视军事技术的作用,重视武器 

装备的改进和军队编制、制度的改革,重视政治精神因素和人的作用,重视 

地理、自然条件对战争的影响,这些都包含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成分。但 

是,也应当看到,这一时期的军事思想也存在夸大军事统帅个人的作用、夸 

大武器尤其是新式武器的作用以及片面强调地理环境的决定作用等偏颇,这 

些又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这一时期军事科学的局限性。 



      (2)克劳塞维茨与《战争论》 

     克劳塞维茨于1780年6月1日出生在普鲁士马格德堡一个小贵族家庭。 

12岁便被父亲送进普鲁士军队,在步兵当士官生。1793年,普鲁士与奥地利 

联合同革命后的法国军队作战,13岁的克劳塞维茨参加了围攻美因兹城的战 

斗。1795年,普鲁士与法国媾和,此后他在军队度过十多年的平静生活。其 

间,他阅读了大量新出的军事书籍,并学习拉丁文、数学以及哲学、历史, 

广泛涉猎各方面知识。1801年被荐送柏林军官学校,系统地学习了军事知识 

和康德的哲学思想。1803年毕业后,担任了普鲁士奥古斯特亲王的副官,并 

继续从事军事科学的研究工作,侧重研究了这一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法国军事 

著作,撰写发表了一些军事评论和政治、哲学研究文章。1806年10月,在 

第4次反法联盟对法战争中,克劳塞维茨随亲王参加奥尔施泰特会战,被法 

军俘虏,翌年获释。国家屈辱和个人不幸,激发了他改革强军的决心,回国 

后即写了《关于普鲁士未来反法行动》的备忘录,并积极投身军事改革工作。 

1809年初,调普军总参谋部工作,任总参谋长兼军事改革委员会主席沙恩霍 

斯特的办公室主任,协助其进行军事改革。1810年8月29日,克劳塞维茨 

晋升少校军衔,被任命为柏林军官学校战略学和战术学教官,并为王太子讲 

授军事课。在这两年里,他得以将自己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上升为理论并加以 

整理,为王太子讲课的8本244页的提纲,已初步形成他的战争学说轮廓。 

1812年春,克劳塞维茨反对普鲁士国王同拿破仑结盟,辞去了军职,去俄国 

参加反拿破仑的战争。在俄军,他担任沙皇顾问冯·富尔将军的中校副官。 

当年6月22日,拿破仑向俄宣战。战争期间,克劳塞维茨在骑兵军任参谋长, 

参加了一系列会战的筹划和战斗,并荣获沙皇金质佩剑奖。1814年回归普 

军,翌年任布吕歇尔军团第3军参谋长,在第7次反法联盟对法战争中,参 

加了利尼会战、滑铁卢会战,直至联军最后战胜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欧洲 

的封建势力得以巩固,普鲁士封建势力继而排斥具有资产阶级进步思想的改 

革者。克劳塞维茨先被任命为莱茵军团参谋长,后被调任柏林军官学校校长。 

1818年9月升为少将军衔,时年38岁。他并因功绩卓著、才干出众而被重 

用,反被限制在只管行政不得过问教育的校长职位上。这使得雄心勃勃、才 

华横溢的克劳塞维茨陷入痛苦和失望。在任校长的12年间,他闭门潜心于战 

争理论的研究工作,矢志著书立说,先后研究了1566—1815年间所发生过的 

130多个战例,撰写了论述荷兰独立战争、路易十四战争、拿破仑战争以及 

1813年德意志解放战争等一系列战史研究的评论,整理总结了自己所亲历的 

几次战争的经验,撰写了许多重要战史著作,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理论概括 

和提升。1830年春,克劳塞维茨调任炮兵第二监察部监察。当时《战争论》 

尚未修订完成,他不得不中断这项理论工程,将3000多页手稿包封起来,以 


… Page 108…

备再作修改。1831年5月,他被调任驻波兰边境普军参谋长,同年11月6 

日卒于布雷斯劳,终年51岁。 

     克劳塞维茨去世后,他的妻子玛丽整理出版了《克劳塞维茨将军遗著》 

共10卷。除对战史研究评论的各卷外,前3卷就是《战争论》。全书60余 

万字,分3卷8篇124章,分别论述战争性质、战争理论、战略、战斗、军 

队、进攻与防御和战争计划等。 

      《战争论》是克劳塞维茨在总结以往战争经验特别是拿破仑战争经验的 

基础上,用12年时间写成的。克劳塞维茨在政治信仰上倾向封建君主制,反 

对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在他参与的战争中,始终与拿破仑为敌。但他也通 

过亲身的经历认识到,“法国革命战争突然打开了一个同过去完全不同的战 

争现象的世界”,“在拿破仑所指挥的战争中形成一套最好的方法,带来了 

使所有人惊叹的成果”。他看到拿破仑以其革命精神改造了全部战略体系, 

冲破了一切旧的战争法规和惯例,创造了全民征兵制,建立了由各兵种组成 

的独立的师和军,创造了以散兵和步兵纵队的配合为基础的新的作战方式, 

强调进攻,集中优势兵力于主要战场,迅速机动,并掌握强大的预备队,力 

求消灭敌有生力量等等。相比之下,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军制、作战方法和军 

事学术思想已显得陈腐不堪。这些都迫使人们以新的眼光去重新审示战争, 

探求和提出新的战略战术思想。克劳塞维茨非常重视拿破仑战争胜利和失败 

的经验教训,他把拿破仑称为“战争之神”,并积极致力于仿效法国,改革 

普鲁士落后的军制和军事思想。克劳塞维茨在战争研究的思维方法上,深受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影响。他运用辩证方法总结战争经验,探讨战争 

理论问题,第一次明确地提出“战争哲学”的命题,并致力于在战争哲学、 

战争最一般的理论原则方面提出独创性的见解,因而使他的著作取得空前的 

成就,达到了同时代所无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