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构也即应运而生。这类机构,在普鲁士和奥匈帝国称总军务司令部,在俄国
称总军务部。1785年,普鲁士军队出现了参谋部,负责为军事统帅传令联络、
搜集资料;1806年沙恩霍斯特将其发展为独立的作战参谋机构。但是,只有
到19世纪中叶,当毛奇任参谋长时,普鲁士总参谋部才得到了真正的发展。
毛奇在1857年以后的整整31年中,一直是普鲁士总参谋部的总参谋长。在
这期间,普鲁士的参谋本部发展得极为迅速,有着很高的权威,以致当时有
很多人认为,在指挥军队作战的负责上,总参谋长毛奇实在比国王和总司令
还更为重要。正因为如此,普鲁士的参谋机构一直被其他国家奉为样板,对
许多国家近代参谋机构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主要国家都先后建立了总参谋部或类似机构。俄国
是在1762年至1763年间正式建立总参谋部的,由陆军院副院长兼总参谋长。
当时总参谋部编制为40名将军和军官,其主要任务是:准备未来战争各个战
场的有关资料,培训军需官,管理地图绘制工作,等等。由于一部分军官被
调到陆军院工作,因而长时期内俄军总参谋部仅是一个空架子。后来,保罗
一世曾撤消了总参谋部。1812年,亚历山大一世又将其恢复,并提高了参谋
军官的地位和作用。参谋人员中,外国雇佣军官很多,普鲁士著名军事理论
家冯·克劳塞维茨即曾在俄军总部任职。美国则在1813年设置了总参谋部。
与欧洲国家不同的是,美军的总参谋部只是陆军部长手下的一个办事机构,
其使命是协助陆军部长指挥部队。日本参谋本部的设立,比欧美国家要晚些。
1871年至1874年间、在兵部省内曾设立参谋局。1878年,撤消了参谋局,
成立了参谋本部,并作为一个独立的军令机关脱离政府而直接听命于天皇。
这是日本军制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措施。
从各国军队的情况看,总参谋部的主要任务是,在总参谋长领导下,贯
彻执行最高统帅的命令、指示,搜集和提供情报,拟定和组织实施战略战役
计划与动员计划,指挥和协调各军种、各战区、各种武装组织的作战行动,
有的还负责拟定和组织实施武装力量建设计划。近代后期的战争实践证明,
… Page 92…
总参谋部作为军事指挥中枢,在军队建设和作战指挥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
用。比如,在1870至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双方的强弱并不完全在兵器方
面,而是在他们的参谋本部。在毛奇的领导下,普鲁士参谋本部具有远见,
运转灵便,富有效率,早在1867年便拟定了具有高度攻势性的精密的战争计
划。当时法国驻柏林的武官斯托费尔在向法王的报告中即已预见到,一旦战
争爆发,在普鲁士的各种优势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他们的参谋本部军官团,
这将是其致胜的最重要因素。而法国参谋本部的军官,却是些一天到晚忙于
例行公事的刀笔之吏。可以说,缺少一个有效的参谋本部,这是法国战败的
一个主要原因。因此,普法战争后,参谋制度进一步引起了各国军队的重视。
(2)日益庞大的军队规模与日趋复杂的组织编制
纵观各国军队建设发展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出,决定和影响军队组织
编制的有军事战略、军事理论、作战思想等诸因素,但最根本的还是军事技
术和武器装备。在冷兵器时代,军队使用的武器主要是弓、箭、刀、马等,
因此组织结构也比较简单,其编成只有步兵和骑兵。在17世纪中期以前,各
国军队规模大都比较小,组成也比较单一。中国发明的火药传入欧洲以后,
欧洲一些国家的军队开始使用轻火器和明火枪,军队的组织结构产生了转折
性的变化,开始出现新式步兵和炮兵这两种新成份。尤其是到18世纪拿破仑
时期,他不仅第一次使炮兵成为一个独立的兵种,使其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
有了突破性发展,而且将步兵、炮兵、骑兵合编起来使用,极大地增强了部
队的机动能力和独立作战能力,这可以说是现代合成军队的雏形。19世纪中
叶以后,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在军事上的应用,为军队提供了大量新型武器
装备,军队的组织编制随之进一步发生了重大变化。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
“随着新作战工具即射击火器的发明,军队的整个内部组织就必然改变了,
各个人借以组成军队并能作为军队行动的那些关系就改变了,各个军队相互
①
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近代尤其是近代后期以来,许多国家的军队在组
织编制方面发生了两个重大而明显的变化。
一是军队规模日益增大,出现了庞大的常备军。近代以前,在欧洲很少
有国家军队的人数能超过5万人。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封建割据的局面,同
时推行对外扩张政策也需要强大原武力作后盾;更重要的是,资本主义经济
的巨大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这样就使建立和保持一支庞大的军队不
仅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需要,而且有了客观可能。于是,欧美许多国家
军队的规模有了急剧增长。比如,在克里木战争爆发的1853年,法国陆军是
欧洲最强大的陆军,总兵力达55—57万人,海军拥有171艘战舰;英国有陆
军16。2万人,海军拥有200余艘舰船。俄国陆军正规部队和非正规部队在册
官兵总数达140万人,实际服役约为100万人,海军总兵力约为9万余人,
拥有384艘战舰。美国由于国会在1816年通过了一个关于每百万人口只能征
兵1000名正规军的规定,因而陆军总人数增长不快,平时在1万人左右的规
模波动。但在1815年的第二次独立战争和1846—1848年的美墨战争中却扩
大了4至5倍,最多时陆军达6万多人,海军达1。1万多人。军队变成常备
军后,开始逐步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正规军队。军人有了标准的制服,各级指
挥官的军衔也趋于固定,并制定了一系列条令和条例。军队有了由国家提供
的兵营,并按标准配备武器和其他制式装备,按照各种条令和条例进行统一
① 《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1 卷,战士出版社1982 年版,第53 页。
… Page 93…
训练和实施战斗。
二是军队的组织制度日趋复杂。欧洲各国的武装力量一般由陆军和海军
组成。随着武器装备种类的增加、技术分工趋细、专业性加强,陆、海军的
编制出现了向复杂化发展的趋势。
在陆军中,虽然步兵仍是主要兵种,但工兵和炮兵已作为独立的兵种出
现,并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最早的专业工程分队于 17世纪出现在法
国。18世纪初,俄国彼得一世批准了坑道工兵连的编制、舟桥队的编制和军
事工程团的编制。19世纪初,其工兵的基本编制单位是工兵连。其间虽然曾
成立了负责工兵指挥的工兵局,并将一些工兵连合编成为营和团,但实际上
它们仍然是各自为战的技术独立单位。随着工兵技术保障器材的技术发展和
遂行任务专业化程度的提高,1816年后出现了军属工兵营的编制。到19世
纪中叶,俄军的师已有了工兵连配属,集团军也开始编有工兵长官。19世纪
下半叶,由于筑城、交通、新式通信器材和工程技术装备的进一步发展,在
其编成内又出现了野战电报通信队、铁道营、水雷连、野战工程机械队等。
在美国内战中,北方为保证军用铁路畅通,曾建立了铁路工程兵兵团,人数
达1万。这时,工兵任务有了很大程度的扩大,人数也在迅速增加。在一些
国家庞大的军队中,工兵人数已占总人数的2%。炮兵和工兵一样,也是最
早分化出的技术兵种。虽然炮兵早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在大部分国家即
已列为军队正式编制,但仍未成为独立的兵种。到18世纪,欧洲一些主要国
家的军队已出现了将炮连编入团和旅内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