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青时,在学习和国事之余,彼得喜欢组织身边的心腹宴饮狂欢,命名为“醉僧堂会”,并用东正教职务来称呼其中的会员。他甚至从中选出一人当“教皇”,并带领众人向“教皇”叩拜。这种活动受到当时很多人,特别是传统宗教人士的诟病,但彼得依然我行我素。
除了这种胡闹之外,彼得本人非常节俭,称得上精打细算,与一掷千金的君王相比他远远算不上阔绰。
他在英国访问的时候,曾经结识一位女演员,在分别的时候,彼得令缅什科夫赠给她四千卢布,女演员抱怨沙皇太小气。缅什科夫报告了彼得。于是两人间有了一段有趣的对话。
“缅希科夫,你以为,我是你那样挥霍无度的人吗?那些老头子为四千卢布就会尽心竭力地为我效劳,而她却干得不怎么样。”
“按劳取酬嘛!”缅什科夫口答道。
最出人意料的是,彼得将爱情送给了一位战俘、女奴——叶卡捷琳挪·阿列克谢耶芙娜。
叶卡捷琳娜本来是一位立陶宛农夫的女儿,被俄军俘获的战俘,缅什科夫的女奴,彼得在缅什科夫那里见到她后,雄视天下的帝王之心很快被这个温柔的女奴征服。
据说,叶卡捷琳娜体魄健美,对战争生活视若等闲,只要彼得一声召唤,她可以跋涉几百俄里的泥泞土地前去救他而不以为苦。
后来,彼得册立叶卡捷琳娜为后。与一个无名女俘成婚,这分明是对旧习俗的挑战,全然不把欧洲众多希望成为他妻子的公主们和延续了多少年的神圣传统放在眼里,此举曾引起欧洲各国王室哗然,而彼得不改初衷。
彼得和叶卡捷琳娜感情很好,据一位外交官记载:
“饭后,沙皇和皇后举行舞会,这个舞会持续了约三个小时;沙皇常常和皇后、小公主们跳舞,他不时地亲吻她们;在这种场合,他对皇后流露出更多的柔情;可以说句公平话,尽管她的出身寒微,但她对这位伟大君主的宠爱当之无愧。”
而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彼得为叶卡捷琳娜举行了一个隆重的加冕典礼,授予她“女皇”的尊号。彼得亲自向女皇献上王冠,第二天,又以将军的身份出现在祝贺者之中。
彼得知道叶卡捷琳娜未必会有什么治国长才,但她一定会按部就班地沿着自己开创的道路发展俄罗斯,所以他将整个俄罗斯的命运交给了叶卡捷琳娜。
叶卡捷琳娜一世女皇在彼得死后的40天里,每天在彼得灵前痛哭两次。当时有人写道: “宫廷侍从都感到惊奇,女皇哪里来的这么多眼泪。”
侧文5:威严的魅力
在叶卡捷琳娜二世同时代的俄国人心中,她不仅是伟大而令人敬畏的,而且就其美貌而言,也不逊于任何当世的美人,人们称她为塞米拉米达——古代亚述杰出而美貌的女王。
据当时人们记载,这位女王唇红齿白,肌肤格外鲜艳,粟色的长发非常秀美,眉毛是黑色的,眼睛是浅棕色的,散发着蓝色的光泽。
但是叶卡捷琳娜二世自己却并不这样认为:“说实话,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非常漂亮的,但我是讨人喜欢的,因此我想,这就是我的力量所在。”这是叶卡特林娜二世对自己所作的评价。
其实叶卡捷琳娜身材矮小,但她很早就习惯于在人们面前高高昂起头,这一习惯她保持了一生,这使周围的人总是觉得她比真实的情况高得多。同时,在她的脸上总是荡漾着果敢和自信,内在的勇气赋予了她一种威严的魅力。
侧文6:女皇的画像
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世人中的形象是多元的,有人说她是风流女皇,这不假,这位女皇一生面首无数,她一生都对爱情充满了渴望,但她的爱情对象更换的频率比较高。
不过她很少被爱情冲昏头脑,她不会把国家大事仅仅因为感情就托付给一个无能之辈。对于情夫中的无能之辈,她会赐给他们地位和财富,但不会给他们权力。其实,跟她保持亲密关系较久的往往也是那些有才华的大臣,比如将军波将金。因为在她的生命中,占第一位的是权欲,第二位才是情欲。
有人说她性格坚定,比如一次军事演习中,她抱病参加,一连5个小时没有下马,她虽然病得都吃不下东西,却仍然要让人们觉得她健康、快乐。不过,在沙皇的皇冠下,仍然是一个女人,她喜欢人们的奉承,在这一点她甚至比一般女性更为显著。
1780年,英国大使咨询波将金如何说服女皇,让她在英法冲突中偏向英国。波将金的回答是“奉承她”,他说:“您不必用一些合乎理智的道理去说服她,她不会听您的,您可以直接从激起她的感情入手。您既不必用英国的宝贝,也不必用英国的舰队来向她作出许诺,她不需要这些。她需要的只是赞扬和恭维。”
有人说她冷酷无情,比如刚一上台就杀死自己的丈夫,还把那位自小被投入监狱、对世界一无所知的可怜沙皇伊凡六世处死。但有时她又显得非常仁慈,急人所急,当她听到一位海军上将的妻子难产时,她飞奔到上将家中,挽起袖子,系上围裙,对助产妇说:“来,现在咱俩—起把事情尽量干好。”
有人说她非常刻薄,很难接近,比如她对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冷嘲热讽。但对她的侍从
来说,却不是如此。一次她按铃呼唤侍从,很久不见人,她发现侍从们在聚精会神地打牌,她温和地让其中一个人去替她办事,而她则坐下替他打牌,免得搅了牌局。
有人认为她是一个毫无感情的专制君王,威严而毫无情趣。但这位女皇不仅能写出缠绵的文章,而且居然保持着一颗童心,在她60多岁的时候,还进行捉迷藏等各种儿童游戏,本人还对此得意洋洋:“我仍热情不减,就象五岁小孩一样,喜欢看孩子们捉迷藏和任何其他儿童游戏。青年人和我的孙子们都说,我不在场时就没有真正的欢乐,我在场使他们就感到自己比我不在场时更加勇敢,更加自由自在。这就是说,我是个真正的快活小丑。”
侧文7、女皇的墓志铭
叶卡捷琳娜二世曾玩过一个游戏,那就是给自己写一个墓志铭,她是这样写的:
“这里安葬着叶卡特林娜二世。她于1729年4月21日(5月9日)生于施特廷。为了同彼得三世结婚,她于1744年来到俄国。十四岁时,她拟定了取悦于自己丈夫、伊丽莎白和人民三方面的计划。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她没有放过任何东西。十八年忧郁、孤独的生活,使她有可能阅读很多书籍。登上俄国皇位之后,她为国家谋求福利,并且力图给自己的臣民以幸福、自由和财富。她轻易地宽恕别人,对任何人都不怀恨在心。她天性宽厚,不苛求于人,性格快活,有着共和政体拥护者的胸怀和一颗善良的心,她有许多朋友。她在工作中得心应手,她喜欢社交和艺术。”
不管这些话与事实有多少出入,但我们不妨把这段墓志铭看作她对自己的盖棺论定,这也许是她希望拥有的在人们心中的形象。
侧文8:将军与皇帝
库图佐夫历经了叶卡捷琳娜二世、保罗一世和亚历山大一世三位皇帝,他一生的坎坷与辉煌都与这三位君主有关,其遭际却相差颇多。
在他第一次负重伤之时,当时他的集团军总司令在给叶卡特林娜二世的报告中说:“莫斯科军团的伤员中有中校库图佐夫。他把一个由新兵组成的营带得非常好,以致在战斗中超过其他老兵营。”
女皇亲自过问库图佐夫的伤势,并发给他一万卢布作为奖励。女皇下谕旨给医生说:“必须医好库图佐夫,他将成为我的大将军。”
库图佐夫不仅骁勇过人,而且善于创新,坚决摒弃那些过时而死板的线式战术,在战斗中实行灵活主动的机动战术原则,他成为18世纪最有名望的军事家之一。
库图佐夫还是天才的外交家和政治家。1792年被派往土耳其任特命大使。解决了一系列有利于俄国的重要问题。在柏林仅逗留两个月,就把普鲁士争取到俄国一边反对法国。
库图佐夫具有军人雷厉风行和坦率直言的作风,这赢得了叶卡捷琳娜女皇的赏识。然而同女皇的识人之明相比,后来的两位沙皇却没充分认识到这位老将的过人之处。
沙皇保罗和亚历山大都盲目崇拜普鲁士的军事传统,生搬硬套,甚至连普鲁士军人的假发和胡须的版式都要学习,全然无视俄国军队从彼得大帝以来形成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军事传统。这遭到了以库图佐夫为首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