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中期文学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唐罗狄克死了,她觉得自己也活不了;为此如果放弃了为父亲报仇的意 

志,那么就蒙受巨大的耻辱。这种残酷的冲突对她来说,比唐罗狄克更为深 

刻。因而她时时刻刻都处于彷徨的焦虑、恐惧之中。她在这冲突之中挣扎。 

     然而这种不可解决的冲突最终却完美地解决了,荣誉与爱情之间的冲 

突,让位于更高的利益,即国家与君王的要求。最后胜利的是国家与君王的 

意义。这种团圆的结局歌颂了英明的君王,也强调了国家利益为第一的理性 

力量。在这里得到的是古典主义的思想,建立了一个时代的世界观。但是丧 

失了焦虑、死亡等冲突的显现形式,也丧失了悲剧的形而上学思维,人们没 

有必要再通过焦虑、毁灭等体验,思考人的生命本身的意义。这部悲喜剧里 

已经告诉人们:服从国家与君王利益的理性力量,必然会解决冲突,因而也 

就没有进行形学上学思考的必要了。悲喜剧宣扬的不是形而上学的意义,而 

是时代的世界观。《熙德》正是一部表现古典主义时代世界观的标准戏剧作 

品。 

     此外还有一种较为普遍流行的看法,认为这部作品是悲剧,甚至是古典 

主义的第一部悲剧,包括高乃依本人都认为这是一部悲剧。这种意见也具有 

一定道理,其根据主要在于悲剧与喜剧是文学的体裁,因此从体裁意义上进 

行区别。古典主义严格区别悲剧与喜剧,决不承认悲剧与喜剧之间的体裁悲 

喜剧。《熙德》具有崇高、恐惧、怜悯等体验,在古典主义者的眼里喜剧是 

不可能具有上述体验,因而尽管冲突得以解决,但是它只能是一部悲剧。但 

是第三种戏剧悲喜剧也是可能产生怜悯、恐惧、焦虑等体验的。另外《熙德》 

还符合古典主义悲剧的体裁要求:题材取自古代历史,重新处理了原有的情 

节,而不是取材现实生活,创造故事;主人公是英雄人物,而不是小人物; 

语言是有韵诗体,而不是散文。从这些特点来看,在当时更多的是被认为是 

悲剧。但是从悲剧的美学来看它是一部悲喜剧。 

      (2)拉辛 

     让·拉辛(1639~1699年)是古典主义悲剧作家。他出生于一个小官吏 

的家里。他家的贵族身份是“长袍贵族”,在世袭贵族看来不是真正贵族。 

拉辛自幼失去双亲,与祖母相依为命。他到冉森派的学校里读书,这对他后 


… Page 19…

来宗教思想产生较深影响,使他具有宗教思想,热衷于神秘教义,个性略显 

优郁。拉辛很早就熟悉古代希腊罗马文学,甚至能够把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 

得斯的诗全部背下来。作家根据古希腊描写爱情的作品《泰亚翟纳和卡丽克 

蕾》创作了一个剧本,曾给莫里哀看过,但这不是成功的剧本。由此他加入 

了莫里哀的剧团。作家的第一部悲剧《戴芭依特》于1664年上演。次年又 

写了悲剧《亚历山大大帝》,这时作家已经离开了莫里哀剧团,把剧本交给 

小波旁剧场演出,在巴黎引起注意。1667年,拉辛的《昂朵马格》演出,给 

法国的剧坛带来新气象。这部作品中出现了与高乃依悲剧人物完全不同的另 

一种人物,不是完美高大的悲剧主人公,而是具有缺点过失的主人公。接着 

拉辛又创作了他唯一的一部喜剧《争讼者》,但反应平淡,只有莫里哀给予 

了高度评价。1679年,高乃依与拉辛竞赛,以同一个题材创作了两部悲部。 

高乃依写《阿格西拉》,拉辛写《倍蕾尼斯》。此后拉辛又写了反映当代人 

生活的悲剧《巴耶塞》。作家由于杰出的戏剧成就,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 

1694年,他任国王的私人秘书,但晚年与国王渐渐疏远,死前国王禁止他入 

宫。 

     拉辛一生创作了11部悲剧、一部喜剧。他的悲剧具有他自己的美学特 

征:其一,虽然他和高乃依一样,都是写理性与感情之间的冲突,但是拉辛 

更注意悲剧人物自身上的两者的冲突,并且这一冲突使悲剧人物在自己的过 

失之中走向死亡或毁灭。因此他的悲剧常常写悲剧人物的弱点。他认为,“应 

当写出他(希波吕托斯)的弱点,让他也有一点对不起父亲的地方,同时又 

无损于他灵魂的高尚”①。其次,正如拉布吕耶尔所说,高乃依写人们值得 

歌颂和应当学习的东西,而拉辛则写现实的东西,因此他的作品着重现实的 

真实性。他说:“为了解决戏剧冲突,乞求于一位女神,或利用一个替身的 

变形,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 ‘逼真’效果呢?这在欧里庇得斯时代倒还可能 

有人相信,而在今天,还有比这更荒唐,更不可置信的吗?”②拉辛的创作 

美学原则是要逼真,而不是应该有的样子。其三,他的悲剧作品以细腻的手 

法描写了人物的心理冲突和发展过程,在心理描写中展示理性与感情之间的 

冲突。尤其是在描写妇女形象时,心理活动的表现更为突出。 

     拉辛的前期悲剧中,《布里塔尼居斯》是比较出色的作品。作品写了异 

父异母兄弟残杀的故事。国王听信谗言,导致悲剧。《费得尔》(1667年) 

是拉辛具有代表性的悲剧,雅典王后爱上了国王前妻的儿子希波吕托斯,后 

来发现希波吕托斯爱上别人,就疯狂地要谋害他。在塑造费得尔形象时,拉 

辛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华,把她的情感活动变化写得颇有层次,同时依照拉 

辛的理论把她写成一个犯错误的人物。《爱斯苔尔》(1689年)与《阿达莉》 

 (1691年)是作家的后期作品。前者写波斯王后爱斯苔尔身为犹太人,利用 

与国王的爱情,拯救犹太人的故事,表现了宗教宽容的思想。后者以反对暴 

政为主题,塑造暴君阿达莉的形象,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 

      《昂朵马格》是拉辛的代表作,也是第一部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作品 


… Page 20…

取材于欧里庇得斯的两部悲剧《昂朵马格》与《特洛亚妇女》。爱比尔国王 

卑吕斯得到特洛亚王子厄克多的遗孀昂朵马格之后,疯狂地爱上了她。为此 

卑吕斯废除了与爱妙娜的婚约,并且掩藏了昂朵马格的儿子。昂朵马格为了 

救儿子只得假意应允与卑吕斯结婚。爱妙娜又气又恨,指使奥赖特杀死卑吕 

斯。卑吕斯死后,爱妙娜也自杀而死,奥赖特则因心爱的人死去而疯狂。 

     古典主义基本特点是崇尚理性,歌颂意志的力量,克制个人情欲,由此 

出发强调国家集体的利益,宣扬个人对国家的义务,认为这是人生的最高目 

的和价值。拉辛以理性与情感的冲突,描写了两类人物。一是丧失理性的悲 

剧人物,这些人物并不是反面形象,只是由于丧失理性,犯了错误。理性与 

感情分裂,冲突不能得到解决,把他们推入走向死亡或疯狂的悲剧结局。拉 

辛以这类人物的悲剧告诫人们丧失理性的可怕后果。 

     卑吕斯是希腊联军著名战将阿喀琉斯的儿子,他自己在战场上也建立伟 

大的功绩。战争胜利之后,他丧失理性,疯狂地爱上了敌人的寡妇。为这份 

没有理性的爱情,完全放弃了国家与民族的利益,根本就忘记了作为国王的 

责任。为博得昂朵马格的爱情,拒绝交出昂朵马格的儿子,甚至愿意做仇敌 

的儿子的父亲。只要能够得到昂朵马格的欢心,就不惜与希腊为敌。和卑吕 

斯一样的是希腊使节奥赖特,他是希腊联军司令阿伽门农的儿子。他带着希 

腊的重要使命来到爱比尔,劝说卑吕斯交出昂朵马格的儿子,以绝后患。为 

了得到爱妙娜的爱情,他也是把自己身负的国家与民族的使命抛在一边,满 

心希望卑吕斯不要交出昂朵马格儿子。他又受爱妙娜的唆使,杀死了卑吕 

斯,可是并没有得到爱妙娜的爱情。情欲失去了理性的导航,最终使他陷入 

疯狂。 

          “我把照耀我的理性压在心里, 

         我抱憾地杀死了一个我崇敬的国王; 

         一天的功夫,我侵犯了人君的威权, 

         使臣的威权,人类的威权, 

         甚至我刚才围攻的祭坛的威权: 

         我变成弑君者,暗杀犯,渎神者。”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