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西方各国已经进入近代中期的时候,东方各国则处于中古时期,也就
是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时期。东西方社会发展构成了强烈的对比,西方日新月
异,飞速发展;东方的发展则是极其缓慢,以至于几乎停滞。东方各国的政
治、经济都处于重重深刻的矛盾之中。封建社会制度虽然已经没落,但是仍
然残酷地统治着,极力维护封建社会秩序。封建统治者在政治上采用高压的
手段,同时利用宗教思想作为统治的主要辅助方式。因此这一时期东方各国
宗教势力非常强大。高压的统治并没有解决社会矛盾,因而必然使社会矛盾
异常尖锐。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越南、朝鲜、印度等都爆发了反对统治者的
起义。经济上东方各国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国有土地制度与私有土
地制度并存,货币经济发展极其缓慢。农民由于深受地主的剥削,并且要向
国家纳税,使他们的经济活动范围极为有限。其结果是工业、商业难于得到
发展,生产力长期停滞。由于社会的落后,必然遭致西方先进国家的侵略。
因此这又是东方各国被西方侵略者逐渐殖民化的时代,一些东方国家已经被
侵略,成为殖民地。英国的东印度公司自从成立之后,扩张势力,蚕食各地。
1757年英印伯拉希战争之后,整个印度已经置于东印度公司的管辖之下。远
东的国家虽然尚未被西方列强侵略,但也已经是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前
夜。
东方文学由三个文化圈构成:中国文化圈、印度文化圈、阿拉伯文化圈。
在中古期的文学发展中,中国文化圈的各国文学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产
生了很多伟大的作家、作品,日本、朝鲜、越南等都产生了不朽的名著;印
度文化圈的国家,如老挝、泰国、印度尼西亚、缅甸等深受印度佛教、伊斯
兰教的影响,形成一定的共同特点。印度这时处于法式时期,文学上反而没
有什么成就,多为低级庸俗的艳情诗,只有少数个别作家写出了较为有价值
的作品。阿拉伯文学这时处于停滞阶段,没有留下有价值的作品。这是奥斯
曼帝国入侵阿拉伯所致。这一时期阿拉伯文学停滞现象成为学者们进行研究
的一个重要课题。伊朗文学虽然语言上不使用阿拉伯语,以波斯语进行文学
创作,但是文化上与阿拉伯相似,都以伊斯兰教为基础,因此亦属阿拉伯文
化圈。这一时期伊朗文学如同阿拉伯文学,也是没有取得多大的成就。
(1)印度文化圈的文学
印度文化圈文学,主要以佛教为基础,形成某些共同的文学特点。老挝、
泰国、柬埔寨都产生过佛教文学,即使不是佛教文学,也从作品思想、题材、
表现手法等都受到一定影响。
印度文学,是印度封建王朝走向衰落的产物。这一时期封建贵族的地方
势力逐渐强大,17世纪后半叶、18世纪前半叶发生两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 Page 86…
沉重打击了德里王朝的统治。阿富汗封建主也曾大举入侵德里,这时各地的
封建主乘机脱离德里王朝,纷纷独立。而英国的殖民势力也进入印度,逐渐
扩大势力范围。1757年,英印伯拉希战争后,东印度公司打败了印度各地方
势力,把印度置于英国的管辖之下。这是印度法式文学时期。法式文学的特
点是形式主义倾向,表现为追求语词华丽,比喻的奇特。在内容上多是爱情
诗,但不是讴歌纯洁、自由、健康的爱情,而是描写低级庸俗的爱情,甚至
以女人身体的各部位作为诗歌创作的题材。但是法式文学影响深远,甚至对
近代文学都产生影响。法式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是德沃德特(1673—1769
年),保存到现在的作品有18种,多是一些爱情诗,还有一部用诗体写的
象征剧《幻境的骗局》。这一时期还有少数与形式主义截然不同的文学,描
写了社会现实,激发出民族主义精神。普生(1613—1715年),是法式文学
时期别具一格的作家。他原名马尼拉姆,从小爱好文学。他的诗歌风格豪放
雄奇,很少男女艳情内容的诗作。他有三部作品,《西瓦吉王》、《西瓦吉
五十二首》、《切德尔沙尔十首》。前两部作品都写西瓦吉的故事。西瓦吉
是马拉塔族的农民起义领袖,他与莫卧儿王朝的奥伦皇帝作战,取得了一次
次的胜利,最终建立了独立王国。《西瓦吉王》有384首诗,歌颂了西瓦吉
的卓著战功,也赞美了他的维护印度的英勇行为,肯定了好善乐助的同情
心。《西瓦吉五十二首》也是歌颂西瓦吉的诗集,描写了他出征、战斗的经
历。普生是法式时期最重要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诗把印地语文学从艳情中
解放出来。另一位不同于法式文学的诗人觉特拉杰,创作了长篇叙事诗《赫
米尔王颂》。全诗969节,叙述了赫米尔与阿拉乌丁的战斗故事,塑造赫米
尔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描写了他如何以弱制胜,活捉阿拉乌丁。诗人把赫
米尔作为印度教民族的象征来写,这鼓舞了与英国殖民者进行斗争的印度人
民。《赫米尔王颂》是一部颂扬民族主义精神的优秀诗作,在印度文学史上
有着重要的地位。
缅甸文学,主要是宗教文学与宫廷文学。宗教文学既有僧侣作家,也有
世俗作家。他们的作品或是表现佛教精神,或是翻译佛教经典。基甘辛基
(1757~约1813年),是僧侣作家的代表性人物。他的贡献是改革了“密
达萨”文体,使这一文体更具表现力,语言多生动的比喻,创造出了成语。
吴奥巴达(约1758~1798年)从巴利文译出了十大佛本生经故事,文句简
明,形象生动。这一时期主要是非僧侣作家创作的文学占统治地位。历史学
家吴哥拉(约1678—1738年)编写了缅甸第一部大型编年史《大史》,这
部编年史也是散文佳作。诗人巴德塔亚扎(1672~1752年)越过宫墙去写劳
动人民的生活,使充斥宗教与宫廷内容的缅甸文学耳目一新。他的《红宝石
眼神马》是缅甸第一部戏剧作品。列维通达拉(1727~?)创作的《美娑山
脚》、 《皎洁月色》是缅甸文学史的名作。
泰国文学,这一时期也以宗教与宫廷文学为主。宗教文学主要是翻译佛
教典籍和僧侣创作的诗歌。宫廷文学也较为发达。国王本人多为作家,因而
… Page 87…
文学倍受重视。著名宫廷诗人西巴拉(约1658~1693年)创作了长诗《西
巴拉悲歌》,全诗1070行。这是一首游记诗,描述了诗人自己流放途中见
闻,诗句瑰丽,清新悦耳。祖国的大好河山壮美迷人,表现了对宫廷的不满,
充满反抗精神。探玛蒂贝亲王(1732~1758年)创作了宗教内容的长诗《南
陀巴南屈》和《帕马来屈》。后者是泰国文学中的最长叙事诗,艺术技巧完
美,声调自然,词句优雅。
印度尼西亚与马来西亚文学,受印度和伊斯兰文学影响。这一时期以接
受伊斯兰文化影响为主。马六甲王朝覆灭后,古典文学衰败。18世纪末,荷
兰殖民主义者蚕食爪哇,古典文学曾经复兴。被新爪哇语文学时期,一些作
家改写古典名著,也写出了反映现实的作品。
(2)中国文化圈的文学概况
中国文化圈的文学,有着某种程度的共同模式:一、多以儒、释、道为
文学的思想基础,但是每个国家的思想,根据民族特点有所不同。朝鲜这一
时期重儒家思想;日本则以神佛思想为主,儒家亦有影响;越南也深受儒家
影响。二、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朝鲜和越南文学同中国文学一样,与政治有
密切的关系,作品中多反映社会重大问题。但日本文学则远离政治,具有一
定程度的唯美倾向。这一倾向与贵族生活结合起来时,表现为唯美主义;与
町人生活结合起来时,表现为消遣游乐的戏作文学。三、民族语言和汉语并
用,这一时期朝鲜、越南、日本都有了自己的语言,但朝鲜、越南比日本使
用的汉字要多,汉诗文仍然作为正统文学的主流,而日本则以日文作品为
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