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中期文学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衣干坏事,在小鼠面前装得非常老实温和,其实是极为危险可怕的恶敌。 

有一些寓言以劳动人民为主人公,描写了他们的悲惨生活,也写了他们的善 

良。《死神和樵夫》中樵夫生活沉重,心情痛苦;《樵夫和默居尔》中的樵 

夫善良诚实,不冒领金斧银斧。拉·封丹的寓言具有哲学意味,总结出生活 

中的很多哲理,但没有说教的枯燥,具有法兰西民族的轻松优雅的幽默感。 

     古典主义最突出的成就是戏剧创作方面,产生了高乃依、拉辛、莫里哀 

等伟大作家。 

     尼古拉·布瓦洛—德彼雷奥(1636~1711年),古典主义最重要的美学 

家,出生于资产阶级家庭。他学过神学和法律,但对文学创作具有极大的兴 

趣。他创作过诗歌,最重要的作品是用诗体写成的文艺理论著作《诗的艺 

术》。他的古典主义理论强调理性对创作的作用,他把笛卡尔哲学的方法运 

用到文学上,要求作家写绝对的美。其次,他认为真与美是一致的,美就是 

真,没有任何东西比真更美,由此他提出作家要写得逼真。逼真原则在当时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要求作家描写“自然”。“自然”是文艺摹仿的对 


… Page 9…

象。所谓自然是指天生的人性,即自然人性、客观世界。他说:“你们唯一 

钻研的就应该是自然,谁能善于观察人,并且能鉴识精审,对种种人情衷曲 

能一眼洞彻幽深。”①从研究自然出发,他又提出作家要研究城市、宫廷。 

他把文学的体裁分为“高雅的”和“低俗的”,规定它们之间的区别,主张 

那些高级的喜剧可以在宫廷上演;莫里哀喜剧就配得上宫廷的赏识。他认为 

莫里哀是当时最杰出的作家,但对莫里哀作品中的平民倾向甚为不满。布瓦 

洛的古典主义理论现在看来太多关注形式主义的规则,不过在当时法国社会 

现状来看具有积极的意义。 

     布瓦洛与贝洛勒之间发生的“古今之争”,是古典主义与要求革新的理 

论之间争论。1687年贝洛勒在法兰西学院宣读了他的诗《路易十四时代》。 

他认为路易十四时代并不比罗马奥古斯都时代逊色,当时的作家胜于罗马作 

家。布瓦洛当即退出以示抗议,后来著文说明荷马、维吉尔等的艺术创作绝 

对卓越,来反驳贝洛勒的观点。这场论争说明一种新的美学思想开始露头。 

     古典主义在小说、散文创作方面,也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拉·法夷 

特夫人(1634~1692年)创作的小说《克莱福亲王夫人》,忠实于现实生活, 

把拉辛戏剧中描写人物的方法运用到小说创作。作品写了克莱福亲王夫人的 

爱情生活,最后以坚强的意志弃绝了挚爱的人。19世纪作家法朗士认为,这 

部小说是法国第一部描绘真实激情的法国小说。若望·德·拉·布吕耶尔 

 (1645~1696年)是独具一格的散文家。他的《性格论》中有人物素描、小 

型故事、戏剧性场面等。拉·布吕耶尔认为,对于人类的幸福来说,统一政 

府是不可缺少的,他坚决拥护君主专制制度。他的性格描写体系中保持着古 

典主义的基本精神,按照社会各阶层特点,把各种性格进行分类。 

      (3)德国文学 

     在17世纪中后期的德国文学,除了个别作家之外,没有什么成就,这 

是一个文学贫瘠的时代。德国经过30年战争,满目疮痍,到处废墟,无数 

的城市与乡村成了荒野,全国有超出三分之一的人死于战争。国家被分割为 

很多小公国,失去了中央政权。经济也已完全破产,主要河流航道口岸被外 

国占领,手工业缩减到最低程度,农村田地荒废,矿山被损坏。政治、经济、 

文化都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 

     诗歌创作方面,以巴罗克文学为主,接受外国的影响,作家依附封建公 

侯,宫廷成为文学的中心。作品多华丽浮糜,内容空洞贫乏,语言艳丽,多 

用奇特比喻。但是还有一种诗歌创作,表现出反战的思想内容。反战诗歌写 

了战争给人民、国家带来的灾难,穷兵黩武的暴行,使社会道德沦丧,给人 

类思想意识以毁灭性的打击。作品之中显露出人道主义的思想,对人民痛苦 

生活表示关切。 

     戏剧创作方面,巴罗克式的作品充斥文坛。这些巴罗克式的戏剧以悲剧 

为主,一方面堆砌华丽词藻;另一方面尽情地描写凶杀、荒淫。但还有另一 

类的巴罗克体悲剧,虽然也文词华美,却不乏严肃的思考,关心重大问题, 


… Page 10…

探求人生意义,创作了出真正的悲剧。这类作品是巴罗克体的艺术创作方 

法,与当时德国现实相结合的产物。当时德国民族的现实灾难,天主教的危 

害,都引起了一种极为沉痛的情感,同时还产生了消极颓废的思想情绪。这 

都构成了巴罗克体戏剧产生的基础。格吕菲乌斯(1616~1664年)是一位诗 

人、戏剧家。他创作了一系列悲剧作品。他的悲剧以悲观主义的思想意识来 

描写现实,思想深刻,创作严肃。其作品有《立俄五世·亚尔米扬尼》等。 

     小说创作方面,出现了17世纪后半期德国文学最杰出的作家格里美尔 

斯豪生(1622?~1676年)。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讽刺小说。他的青年时代 

都是在战争中度过的,亲眼目睹了战争给德国带来的深重灾难;这直接对他 

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从人民的思想角度,真实地描绘了德国战争年代 

的社会面貌。他的《西木卜里其西木斯奇遇记》(1668~1669年)给他带来 

了世界性的声誉。小说虽然创作于战争结束的20年之后,但战争中经历的 

悲惨生活仍然深深留在人们心里。西木卜里其西木斯是小说的主人公,名字 

意义是“头脑最最简单的人”。这一名字完全是虚构的,德国人并没有这种 

名字。小说描述了西木卜里其西木斯从童年到中年的生活,是德国普通人生 

活的写照。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了完整的故事。西木卜里其西木斯的母亲因 

为受不了骚扰弃家出走,半路上病死在茅舍里。后来西木卜里其西木斯则被 

好心的农家夫妇收养。但是大兵们又闯进了家里抢劫一空,他不得不逃跑。 

逃入山林,遇到一位隐士,与隐士一起生活。隐士死后,他又重新踏进残酷 

的人间世界。他到军队当过侏儒,做过俘虏,又作为一个猎兵曾经闻名于世。 

他在巴黎被贵族荡妇勾引,陷于淫乱,整日鬼混。后来他又环球旅行,到过 

俄国、朝鲜、日本、澳门、印度洋、君士坦丁堡、意大利等,最后回到德国, 

再过隐士生活。最后一卷写了他第二次远游,到一个荒岛上,自己劳动生活, 

不再回到德国去。小说首先再现了当时德国的现状。这是一个疯狂的世界, 

人类分成家人与烧杀奸淫、无恶不作的野人;同时还把人分为穷人与富人, 

有产者与贫困的人。在这个不同的人构成的世界里,人类的爱已经丧失,一 

些人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人类相互仇视,自私自利,尔虞 

我诈。在这样一个恐怖冷酷的社会之中,哪怕是世界上最最头脑简单而淳朴 

的人,也免不了与那些人同流合污,花言巧语,装腔作势。但他最后还是觉 

得这种生活没有意义,自己一人隐居生活。小说不仅反映了现实生活,对人 

民生活表示同情,还描绘了人类的理想世界。在与尤皮特老人的交谈之中, 

表现了先进思想,他召集德国的杰出人士开国会,制定宪法,消灭奴隶制; 

国王与公爵失去他们的宝座,全人类再也没有统治者;世界上也不会再发生 

战争,各国人民友好相处。小说还表述了生产资料应当公有,男女也应具有 

平等地位的思想。这是德国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采用人民的语言,人物性 

格有一定发展,结构比较紧凑。小说受流浪汉小说影响,但超过流浪汉小说 

的艺术水平。 

     西班牙文学,仍然是作为巴罗克文学的贡戈拉派文学占据统治地位,但 


… Page 11…

比17世纪前期的文学更为衰落,没有产生具有一定价值的文学作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