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当代军事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长期僵持不下。 

     与此同时,双方军队都沿战线建立了纵深防御。中朝方面后来取消了原 

计划进行的以运动战方式进攻的第六次战役。美韩军队则一方面发动大规模 

地面攻势,试图将战线北推;一方面以空军对中朝军队后方发动大规模袭击, 

企图切断中朝军队的后勤补给线。 

    在地面,美韩军队于8月18日向东线的朝鲜人民军阵地发起夏季攻势, 

历时1个月,仅推进数公里,志愿军同时在战线中部和西部进行了一系列小 

规模战术反击。9月29日美韩军队发起大规模秋季攻势,中朝军队顽强地抗 

击了美军的集群坦克进攻,美韩军队伤亡和损失严重,被迫于10月22日停 

止进攻。在秋季攻势中,美韩军队平均推进了不足2公里。这表明,原来不 

熟悉阵地战的中朝军队完全可以守住既有的战线。秋季攻势以后,美国方面 

于11月27日在停战谈判中同意以双方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 

    在空中,美国空军从 1951年秋季起对中朝军队后方发动被称为“绞杀 

战”的大规模空中轰炸,企图通过破坏桥梁和铁路切断中朝军队的后勤补给, 

进而削弱中朝军队的正面防御。美军一度平均每天出动约900架次飞机,攻 

击的重点是清川江附近“三角地区”的铁路运输枢纽,1952年还曾在朝鲜北 

部和中国境内部分地区使用细菌武器。志愿军后勤、运输和工程部队在极端 

艰难的条件下始终保持运输线的畅通,有力地保障了前线的防御作战。1951 

年9月起,创建不久的中国空军正式参加大规模空战,在苏联空军的配合下, 

先后击落击伤数百架美军飞机。1952年7月以后,美空军在继续袭扰交通线 

的同时,把攻击重点转向其他目标,表明美军认识到已无法通过“绞杀战” 

达到预期目的。 

    从1951年11月末到1952年9月,双方在战线上都采取守势,前沿阵地 

上只有小规模攻防战斗,美空军继续袭扰中朝军队后方。在此期间,中朝军 

队在前沿修筑了横贯朝鲜半岛、纵深达20—30公里的极其复杂的坑道防御体 

系,有效地解决了在敌绝对优势火力下在阵地上生存的问题。1952年9月, 

停战谈判因战俘问题处于僵局。双方为取得军事上的有利地位以打破僵局, 

重新开始激烈的攻防作战。从9月18日到10月31日,中朝军队进行秋季战 

术反击,依托坑道防御体系攻击了敌数十个目标,杀伤美韩军队2万多人。 

10月14日美韩军队向上甘岭地区发动猛烈进攻,在43昼夜内向不足4平方 

公里的两个高地发射炮弹190万发,投掷弹5000枚,并出动6万余人连续进 


… Page 77…

行地面攻击。志愿军凭借坑道防御体系与敌反复争夺表面阵地,击退了美韩 

军队的进攻,并大量杀伤敌军。秋季反击作战和上甘岭战役使美国军政首脑 

进一步认识到,依靠既有兵力和手段无法改变双方在战场上的均势。 

     1953年初艾森豪威尔就任美国总统后,美国政府内部曾研究过在朝鲜半 

岛北部登陆、封锁中国海岸、以至使用原子弹等项措施。中朝军队在 1952 

年末至1953年春进行了大规模反登陆作战的准备。1953年春美国政策的基 

点转向力争停战。随后,停战谈判的僵局开始被打破。为进一步向美韩方面 

施加压力,中朝军队在1953年5月到7月进行了夏季反击作战,重点打击韩 

国军队。在7月中下旬进行的金城战役中,志愿军消灭韩国军队4个师的大 

部,将战线南推15公里,并击退美韩军队的反击,基本守住了新占领的地区。 

     金城战役以后,韩国方面仍顽固拒绝停战。美国则不顾韩国的反对,决 

心单独签订停战协定,并向朝中方面保证将负责韩国方面同样遵守停战协 

定。7月24日,双方重新校正军事分界线,将该线向南推192平方公里。7 

月27日,朝中方面代表和“联合国军”代表在板门店签订停战协定。同日, 

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和“联合国军” 

总司令克拉克分别签署停战协定。韩国方面拒绝签字。同日22时,全线正式 

停火。至此,朝鲜战争结束。 

    根据停战协定,在军事分界线两侧建立了非军事区,设立了双方代表参 

加的军事停战委员会以及中立国监察委员会。但是,战俘遣返工作受到美韩 

方面的严重干扰,争取全面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高一级政治会议长期未能举 

行。朝鲜半岛北南方依然处于政治分裂和军事对峙的状态。1958年10月25 

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回国内。美国军队仍长期留驻韩国。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首次大规模局部战争。美国派遣数 

十万军队参战而未能取得胜利,中朝方面面对强大对手取得了有利的结局, 

中国军队经受了现代战争的考验。朝鲜战争对东亚局势,对有关国家的军事 

战略和军队建设,都产生深远影响。 



                               3。越南战争 



     1954年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以后,法国被迫从印度支那撤 

军,承认越南独立;在北纬17度线附近设立临时军事分界线,将越南划分为 

南北两个“集结地区”;确定1956年7月举行国际监督下的全国普选,建立 

统一的政权。在北方,1945年9月就已成立越南劳动党(当时称印度支那共 

产党)领导的越南民主共和国,胡志明任主席。1954年劳动党中央决定,按 

照日内瓦协议停止在南方的军事活动,将军队撤回北方,在南方仅开展和平 

的政治斗争。在南方,美国在日内瓦会议后迅速介入,在政治上取代了法国 

的影响。1956年美国支持南方的吴庭艳阻挠全国普选,在南方成立越南共和 

国。越南南北方两个政权分立的局面由此长期化。 

     吴庭艳在南方实行半家族的独裁统治,50年代中后期开展“除共运动”, 

残酷镇压反对势力,使数十万人遭迫害。南方原有的游击反抗活动一度沉寂。 

美国通过提供军事援助、帮助训练军队、派遣军事顾问等方式支持南越政权。 

50年代末,南方出现小规模的自发武装反抗,在某些地区发展为游击战。由 

于南方局势的变化,劳动党中央在50年代末逐渐改变对武装斗争的态度。 

1960年9月,劳动党确定南方革命的目标是推翻美国支持的吴庭艳政权。年 


… Page 78…

底,劳动党中央恢复在南方的分支机构南方局;南方各界代表成立越南南方 

民族解放阵线,提出推翻美吴统治,建立民族民主联合政府,实现国家和平 

统一等目标。1961年初,劳动党中央决定武装斗争应达到与政治斗争同样的 

水平,确定在丛林和山区以武装斗争为主,在平原地区政治斗争与武装斗争 

并重,在城市以政治斗争为主的方针。南方民族解放阵线随即建立解放武装 

力量,南方的武装斗争迅速发展。南越政权则拒绝进行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 

建议的社会政治改良,处境日益困难。1961年美国肯尼迪政府上台后,放弃 

社会政治改良的要求,于1961年11月决定通过有限的军事干涉支持南越政 

权使用军事手段消灭解放武装力量。越南的国内冲突由此发展为美国参加的 

战争。 

     战争的第一阶段,从1961年11月到1964年7月。 

     美国将这一阶段的作战努力称为特种战争。特种战争是专门用于对付游 

击战的。它要求使用除美国战斗部队以外的一切军事手段,包括提供军事援 

助、派遣军事顾问和少量支援部队等,帮助有关国家军队作战。简单地说, 

就是美国出钱、出枪,其他国家出人。肯尼迪政府认为,这是一种“非常规 

战争”或“次有限战争”,是全面战争和有限战争以外的第三种战争形式。 

美国还认为,越南南方解放武装力量能够迅速发展,主要是由于得到北方的 

支持,得到当地群众的拥护和有适合游击战的自然条件。所以,美国制定的 

特种战争计划要求达到以下具体目标:(1)阻断北方通往南方的主要通道“胡 

志明小道”;(2)铲除在中部高原、西贡周围和越柬边境地区的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