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部经-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正士,为正士之语。诸比丘!复次,云何正士,为正士之业?诸比丘!于此正士,远离杀生、远离不与取、远离于诸爱欲境所行之过失。诸比丘!如是之正士,为行正士之业。诸比丘!复次,云何正士,有正士之见?诸比丘!于此正士有如是之见谓:有施,有供养、有供奉、对诸善行、恶行之业,有异熟之果、有此世、有他世、有母、有父、有化生之有情,世间有诸沙门、婆罗门之完全已度,完成所行,对此世、地也、知自谅、已体显,有宣说者。诸比丘!如是之正士,为有正士之见。诸比丘!复次云何为正士行正士之布施。有所思虑行布施,行清净之布施,行具应报之见之布施。诸比丘!如是之正士,为行正士之布施。诸比丘、彼之正士具足如是之正法,有如是正士之信,为如是正士之思惟,为如是正士之思量,有如是正士之语,为如是正士之业,有如是正士之见,行如是正士之布施已,身坏死后,彼诸正士之所趣生于彼处。诸比丘!云何为彼诸正士之所趣,谓:或为天之大处,或为人之大处。’
  世尊为如是语已,彼诸比丘对世尊之所说欢喜、随喜而奉行。


  

第一O六
1 原本sannam为sunnam之误排。

第一O七
1 gananam gapanajivanam Lord Chalmer;Neumann均解为‘算数家之算数生活’,今依字面解释作如是译之。
2 samanna有二义,一为心平等性,二为沙门性。今依前后之关系而取前者之义。

第一0八
1 平常,比丘在自己住处内只着三衣中的最下衣安陀会(下衣),外出时,则特别在上半身缠上郁多罗僧(上衣)。因此,此处之衣是指上衣。
2 此处之衣是指僧伽梨。此丘外出时,习惯身缠上下二衣,于腕上则挂僧伽梨衣。
3 原本有sattham sabyanjanam kevalaparipunpam parisuddham brahmacariyam abhivadanti;任何一字都应解释为和abhivadanti有关系,诸异本最初二字sattha sabyanjana,作为诸法之同格,今如是译之。
4 原本有gopakehihi,为gopakehiti之误排。

第一O九
1 原本中附以‘?’,想是误排。
2 前文有关‘受’之述,原本脱漏
3 原本有patipucchavinita,作如是译在Samyutta…N中有Patipuccha…vinita(熟练于质问)。后者之例甚多,或者此为正确!

第一一O
1 tunhibhutam tunhibhutam同语重覆,用力表现,作如是译。


第一一一 不断经

  北传汉译无此经。

  本经是世尊赞叹舍利弗而语诸比丘。舍利弗有种种胜慧,观不断之法观。不断之法观者,即次第修习九次第定,以超越解脱出离下位定而至上位定,亦出离最后之灭尽定。舍利弗观此法观,于圣戒,定、慧、解脱,得自在究竟,以赞说正是世尊之法嗣。

第二品 不断品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住舍卫城只陀林给孤独园。时,世尊对诸比丘曰:‘诸比丘!’诸比丘应诺世尊曰:‘世尊!’世尊乃如是言:
  ‘诸比丘!舍利弗是贤者,诸比丘!舍利弗是大慧者。诸比丘!舍利弗是广慧者。诸比丘!舍利弗是疾慧者。诸比丘!舍利弗是速慧者。诸比丘!舍利弗是捷慧者。诸比丘!舍利弗是决慧者。诸比丘!舍利弗半月以观不断之法观。其时,诸比丘!舍利弗不断之法观有如是事。诸比丘!谓:此舍利弗离诸爱欲,离诸不善法,有寻,有伺,由离生喜、乐,具足初禅而住。而于彼初禅为法之寻、伺、喜、乐、心一境性及触、受、想、思、心、欲、胜解、精进、念、舍、作意。彼于此诸法,令不断安立。彼于此等之诸法,自觉生,自觉止住,自觉地没去。彼如是了知:‘如是此等之诸法,无已而生,有已而了知。’彼于此等之诸法不亲1近,不没入,不昧着,不固着,解脱,离系,而令解放心而住。彼了知‘更有出离。’彼独思而亦‘有广修习。’
  复次,诸比丘!舍利弗灭寻、伺,内心成为安静。心有一趣性,无寻、无伺,由定生喜、乐,具足第二禅而住。而于第二禅中之诸法,内心安静、喜、乐、心一境性,触、受、想、思、心、欲、胜解、精进、念、舍、作意。彼于此等之诸法,令不断安立。彼于此等之诸法,自觉生,自觉止住,自觉地灭去。彼如是了知:‘如是此等之诸法,无已而生,有已而了知。’彼于此等之诸法,不亲近,不没入,不味着,不固执,解脱,离系而令解放心而住。彼了知‘更有出离。’彼独思而亦‘有其广修习。’
  复次,诸比丘!脱喜、舍而住,有念,有正知;且身觉受乐,宣说诸圣者之‘舍而有念乐住。’成就第三禅而住。而第三禅中之诸法之舍、乐、念、正知、心一境性及触、受、想、思、心、欲、胜触、精进、舍、作意。彼于此等之诸法,不断安立。彼于此等之诸法,自觉生,自觉止住,自觉地没去。彼如是了知‘如是此等之诸法,无已而生,有已而了知。’彼于此等之诸法,不亲近,不没入,不味者,不固执,解脱,离系而令解放心而住。彼了知‘更有出离。’彼独思而亦‘有其广修习。’
  复次,诸比丘!舍利弗舍离乐,舍离苦,又灭以前所有之喜悦、忧恼,无苦,无乐,舍念清净,成就第四禅而住。而第四禅中之诸法之舍、不苦不乐之受、心之无感兴、念、清净、心一境性及触、受、想、思、心、欲、胜解、精进、念、舍、作意。彼于此等之诸法,令不断安立。彼于此等之诸法,自觉生,自觉止住,自觉地没去。彼如是了知‘如是此等之法,无已而生,有已而了知。’彼于此等之诸法,不亲近,不没入,不味着,不固执,解脱,离系而令解放心而住。彼了知‘更有出离。’彼独思而亦‘有其广修习。’ 
  复次,诸比丘!舍利弗超越一切种之色想,超诸有对想,无作意种种想,成就‘虚空无限’及空无边处而住。而空无边处中诸法之空无边处想、心一境性及触、受、想、思、心、欲、胜解、精进、念、舍、作意。彼于此等之诸法,令不断安立。彼于此等之诸法,自觉生,自觉止住,自觉地没去。彼如是了知‘如是此等之诸法,无已而生,有已而了知。’彼于此等之诸法,不亲近,不没入,不味着,不固执,解脱,离系而令解放心而住。彼了知‘更有出离。’彼独思而亦‘有其广修习。’
  复次,诸比丘!舍利弗超越一切种之空无边处,‘识无边’之成就识无边处而住。而识无边处中诸法之识无边处想、心一境性及触、受、想、思、心、欲、胜解、精进、念、舍、作意。彼于此等之诸法,令不断安立。彼于此等之诸法,自觉生,自觉止住,自觉地没去。彼如是了知‘如是此等之诸法,无已而生,有已而了知。’彼于此等之诸法,不亲近,不没入,不味着,不固着,解脱,离系而令解放心而住。彼了知‘更有出离。’彼独思而亦‘有其广修习。’ 
  复次,诸比丘!舍利弗超越一切种之识无边处,‘无所有’之成就无所有处而住。而无所有处中诸法之无所有处想、心一境性及触、受、想、思、心、欲、胜解、精进、念、舍、作意。彼于此等之诸法,令不断安立。彼于此等之诸法,自觉生,自觉止住,自觉地没去。彼如是了知‘如是此等之诸法,无已而生,有已而了知。’彼于此等之诸法,不亲近,不没入,不味着,不固着,解脱,离系,而令解放心而住。彼了如‘更有出离。’彼独思而亦‘有其广修习。’
  复次,诸比丘!舍利弗超越一切种之无所有处,成就非想非非想处而住。彼由其定,其念而出起。彼由其定,其念而起已,而诸过去,已灭,为已变法,以偏观其诸法,‘如是此等之诸法,无已而生,生已而了知。’彼于此等之诸法,不亲近,不没入,不味着,不固执,解脱,离系,而令解放心而住。彼了知‘更有出离。’彼独思而亦‘有其广修习。’
  复次,诸比丘!舍利弗超越一切种之非想非非想处,成就想受灭而住。而慧见已,彼之诸漏灭尽。彼由定具念而出起。彼其由定,其念出起已,其诸过去,已灭,为已变法,偏观其诸法,‘如是此等之诸法,无已而生,有已而了知。’彼于此等之诸法,不亲近,不没入,不味着,不固着,解脱,离系,而令解放心而住。彼了知‘无此上之出离。’彼独思而亦‘无其广修习。’
  诸比丘!凡正语者,应言:‘于诸圣戒得自在、得究竟。于诸圣定得自在、得究竟。于诸圣想得自在、得究竟。于诸圣解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