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中期军事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争中的决定作用。这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王朝的军事思想,而与革命的法国 

相似。 

     苏沃洛夫统辖盟军,在意大利北部连胜法军。乌沙科夫率俄国舰队也几 

乎消除了法国在地中海地区的统治。 

     而法国方面,拿破仑从埃及返回法国后,督政府对于国内的经济、政治 

危机,尤其是对几乎攻入法境的同盟军一筹莫展。于是1799年11月9日, 

拿破仑发动了一次政变,成为三人执政的首席执政。其后,他又亲率大军, 

再次越过阿尔卑斯山天险,与该地区的奥军激战。1800年6月12日双方在 

马伦哥决战。最初,法军几乎是败局已定,奥军已在起奏捷报。就在法军濒 

临最后崩溃的千钧一发之际,以强行军赶来的狄赛克斯师,以惊人的忍耐力 

和凶悍,扭转了战局。狄赛克斯身先士卒,战死沙场。这更激起其部下的愤 

怒,愈加凶狠进击,竟以寡胜众,奥军大败而退。6月15日,奥军求和。12 

月莱茵方面的法军,连破奥军,威胁维也纳,奥国求和。1801年2月9日, 

法奥签订《吕内维尔和约》,结束了第二次反法同盟战争。从此,人们认真 

地看待“预备队”的价值,以及“轻敌必受挫”的教训。 

     ⑤奥斯特里茨战役。在第二次联盟战争之后,欧洲人民享受了一段和平 

时光,拿破仑也开始在此期间,以其在战场上的魄力,重建法兰西。他修筑 

公路,挖运河,建造伟大的公共工程,修订法典,巩固工业繁荣、整顿财政, 

调整政教关系,改革教育制度,巴黎成为“新恺撒的新罗马”。拿破仑在国 

内的成功,终于获得人民的普遍爱戴和崇拜。经公民投票,1804年12月, 

他当上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此刻拿破仑的大军也达到了最佳状态,几 

乎所有军官都经历了战争,20万人的常备军中半数是久经沙场、忠诚的老 

兵,新兵在和平时期也受到良好的训练。军民都充满热情和勇气。 

     目睹这一切,似乎可以认为拿破仑已功德圆满了,然而,他却是一个不 

甘寂寞、不断进取的人。其所为一切,恰好成为他进行下一场战争的基础。 

拿破仑的宏图大业,每每受挫于英国的阻挠,因此,他总是念念不忘要最终 

制服英国。可这一念头,终随1805年的“特拉法加”大海战中法国舰队的覆 

灭而打消了,又回到他驾轻就熟的陆上来。当拿破仑得知俄、普、奥等国已 

经秘密协定再结反法同盟时,便决定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同盟各国各 

个击破。他亲自制定作战计划,对于行军、休息、机动等各个细节都倾注了 

心血。 

     当奥军统帅马克将军到达巴伐利亚首府慕尼黑西面的乌尔姆,等待与来 

自东方的俄军会合时,1805年8月31日,拿破仑挥动20多万大军,分为10 

个军团,由其英气勃发的众年轻(3O多岁)元帅们统领,首先对奥军发起攻 

势。不到一个月,于9月26日,包围了在乌尔姆的马克。经过20多天的战 


… Page 60…

斗,法军粉粹了奥军的突围,阻断了俄军的增援,终于在10月17日迫使马 

克开城投降。拿破仑乘胜夺取维也纳,库图佐夫将军所统俄国远征军主力已 

退据今捷克中部及南部地区。至11月底,俄奥联军在此地已有兵力6。3万人, 

并且,将在12月中旬再增加一倍。拿破仑也在此地集结了6。8万兵力,并决 

定在联军方面得到增援之前,击溃敌军。 

     自马伦哥战役中大难不死之后,拿破仑进行深刻反省,对战争艺术作了 

深入的思考。其中一点,他认为在那次濒临绝境之时,全靠的是忠勇士兵的 

苦战,方迟滞了敌军,才能等到援军来救;同样狄赛克斯的增援部队,以顽 

强的意志和毅力,坚持了难以忍受的强行军;到达战场后,又不顾疲劳,拼 

命进攻,才转败为胜,保有他的今日。所以,拿破仑总结道:“敌人被征服 

的是心,而不是身体;胜敌之处也是将士的心;在千钩一发的相持时,精神 

是决胜的力量,因此,要凭艺术弥补环境的不足。 

     12月1日,在奥斯特里茨,俄奥联军已严阵以待,两国皇帝也随军在此。 

在与法军阵地之间,是一片结冰的沼泽和池塘。拿破仑断定敌军是要迂回法 

军的右翼,以切断后援交通线。于是他将计就计,在那一天中,装出迟疑不 

决状,并向联军展示自己薄弱的右翼——靠沼泽的一边。果然,是夜联军移 

军主力于这个方面,试图从沼泽地和池塘这一不宜通过和作战的地区,发起 

出其不意的攻击。 

     拿破仑见状,兴奋地向全军官兵宣布了自己的意图和敌人所犯的错误: 

以右翼引诱敌主力来攻,法军主力在中后方伺机而动,从敌中部突破,后分 

兵席卷两翼,将被分割的敌军歼灭。因此,拿破仑的军队每一个二等兵都变 

成了“胸有成竹”的“将军”,他们将用统一的思想指令自己去战斗。当夜, 

拿破仑头戴战斗帽,身着灰色的骑兵服,来到士兵宿营地访问他们。士兵们 

热情洋溢,对未来的战斗信心十足,他们把露营地的干草点成许多火把,向 

他们的皇帝致敬。就是这无意之举,也使已上了当的联军误以为,是法军为 

掩饰退却而使的狡计,更肯定了错误的作战方针。 

     翌日凌晨(12月2日),大雾弥漫,法军按计划完成部署;联军也趁机 

开始了进攻运动。8点,突然雾散日出,一片阳光普照。法军每个士兵都知 

道自己的作用,于是人人沉着而坚决,信心十足地出色地完成自己的职责。 

因此,战局自始至终都是按着拿破仑的计划进行。不到24小时,联军大败, 

逃出战场,伤亡1。32万人,被俘1。5万人,损失大炮123门。而法军伤亡 

6800人。奥皇乞和,沙皇领着破碎的俄军回国。12月26日(圣诞节的第二 

天),《普勒斯堡条约》签字,奥国退出战争,割让日耳曼和意大利的领土, 

取消了神圣罗马帝国。第三次反法联盟战争瓦解。 

     奥斯特里茨大会战,由于俄、奥、法三国皇帝都在军中,指挥和决断战 

事,故又称“三皇会战”。它使军事发展史出现了一个关键问题:如何有效 

地运用庞大规模军队作战,进行有效的指挥?此战中,双方都调动了规模异 

常庞大的部队参与会战,并按战前作战方案计划部署和作战,丝毫不容改变。 

看来,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庞大的部队有序和便于指挥。但是这就使战争的胜 

负取决于对敌情的了解和判断及作战方案的制定。拿破仑的胜利,多半取决 

于此。然而,另一方面,正是这种“井然有序”,统一安排,使下属军官丧 

失了局部主动性以外的一切主动性,不许将军们发挥独立性,联军方面正吃 

此苦头。当战区将领发觉上当时,也不得不硬着头皮执行既定方针,直至惨 

败,而无法挽回计划的失误。同时,这种情况也为拿破仑战争最终失败埋下 


… Page 61…

种子。 

     不过,一些“隐患”还要等许多年才无情地袭扰并毁掉法兰西皇帝,而 

他的敌人则渐渐地从他那里学会了许多可贵的军事原则和战术,放弃旧的方 

式及其桎梏。也可以说,正是拿破仑以自己事业的命运,推动了欧洲军事的 

进步,以暴力摧毁着旧欧洲。 

     欧洲旧式军事的最后一个代表是普鲁士。他们的军队仍保持着腓特烈大 

帝的传统,以贵族为领导,以训练严格为自豪,一直看不起革命后的法国军 

队。普军的士兵,仍需用鞭子抽打,以养成服从的习惯;训练时,军官用仪 

器来检查士兵们的动作和装束;步兵的射击训练很快,其装弹速度和准确性 

要强于其他欧洲国家的军队;但仍坚持依照命令齐射,而不是自由射击;步 

兵营在战场上的运动,仍象机器那样准确,但却比任何一国的军队走得都慢; 

行军、作战要受仓库体系的限制,很难适应庞大军队的大迂回作战;军队装 

备低劣,军官很少有战斗经验。拥有这样一支军队的尚未领教过拿破仑大军 

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1797—1840年)于1806年10月7日向法 

国宣战,于是拿破仑再次挥动15万气势正盛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