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中期军事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炮兵和掷弹兵配置在4角,以避免因敌侧击形成的局部劣势。 

    彼得的正规军因采用了欧洲通行的复杂的队列及战术,因而军队的训练 

和作战指挥就增加了难度,这就对军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俄国国内的人才 

奇缺,彼得大量吸收外国人充当军官。可是这些来自国外的雇佣军官不仅待 

遇高,而且不甚可靠,彼得力图逐步以俄国贵族军官取而代之。于是他不仅 

规定贵族必须到军队或政府机关服务,而且在俄国军事史上第一次明文规 

定:充当军官的贵族必须经过基层锻炼,先当兵,后当官。这在当时的欧洲 

除普鲁士之外,是绝无仅有的。彼得还常提拔一些非贵族出身、但有才干的 

人,并规定,升至中校以上即为贵族。他的亲密助手缅希科夫就是宫廷饲马 

员的儿子,后来成为俄军著名将领和统帅。为了培养军官,彼得选派大批贵 

族出国留学,掌握当时欧洲的先进军事艺术。同时也在国内开办军事学校, 

重点培养炮兵、医务及其他技术骨干,要求军官要既懂军事,又会带兵。对 

军官的任命也开始制度化。1714年起,军官的任命由相应的委员会投票表 

决。对于徇私情开后门的委员,要受到严厉的惩处。彼得常亲自考核和监督 

各级军官。 

     为了加强对陆军的统一领导,彼得多次调整统帅机构。1718年设立“陆 

军院”,以统陆军事务,由缅希科夫任院长,下设3个部,分主后勤、筑城 

和炮兵。战时野战部队设总司令,并为其设有野战参谋机构,即未来的总参 

谋部的前身。总司令拥有绝对权威,必要时也可召集军事会议,听取下级及 

参谋人员的意见。 


… Page 27…

     此外,俄军还采用了统一的制服,统一的勋章、奖章和军衔制度。军衔 

制度于1722年正式实行。陆海军大体一致,共分为14级,前8级只授予贵 

族。 

     彼得大帝在建立正规陆军的同时,也大力筹建正规海军。俄国的正规舰 

队起点是1695年彼得在沃罗涅日建立的一支顿河小舰队。当时彼得远征亚速 

失利,痛感要扩张不能没有舰队,认识到“只有陆军的君主是只有一只手的 

人,而同时拥有海军才能成为两手俱全的人。”1702年第二次北方大战期间, 

彼得在拉多加湖和楚德湖上建立内湖舰队,成为波罗的海舰队的前身。在 

1703年以后,俄国在波罗的海沿岸夺得了若干立足点,于是立即在那里建立 

造船厂和海军基地,吸收了大批外国专家和技术。彼得还经常亲自参加劳动。 

很快颇具规模的俄国舰队就在波罗的海首先诞生了。到 1725年时,它已有战 

列舰40艘,三桅巡洋舰10艘,其他小型舰艇约100艘,并在彼得堡、维堡、 

雷维尔等地建立了海军基地。在里海的舰队也有约100艘小型舰艇。为以后 

俄国海外扩张奠定基础。 

     在建立正规海军的初期,俄国的战略目标暂时还在近海,即在多礁、曲 

折、水浅、风小的内湖及芬兰湾。所以,优先建造帆桨两用的小船。每艘战 

舰装有几门轻便火炮,乘员从几十人到一二百人。这种船小,可降低造价, 

加快建造速度;吃水浅,便于机动和接近岸陆,可直接配合陆上部队作战; 

由于是帆桨两用,可不受风力影响。俄国海军第一艘大型战列舰是1712年下 

水的“波尔塔瓦号”,排水量为2000吨,装有50~100门火炮,发射3~9 

公斤重的炮弹。由于彼得时代的俄国造船工业尚处初期阶段,能力有限,于 

是还向英、荷等西欧国家购买舰船。 

     彼得大帝还建立了一支小型的海军陆战队。这在当时可谓一个创举。 

     在彼得大帝以前,俄国只是内陆国家,因此彼得建成海军时,海军所需 

的军官和水兵比起陆军更加匮乏。于是只好雇用大批外国人,甚至使用囚犯。 

可这些人在战斗中靠不住。后来就同陆军一样,依靠征兵,或从陆军中抽调 

士兵当水兵。1715年在彼得堡建立了“海军学院”,培训海军军官,同时也 

派海军军官出国留学。海军事务由1718年建立的“海军院”统辖。 

     ③军事思想。由于彼得大帝是在一个较为贫穷的国家基础上建立一个庞 

大军事帝国的,因此俄国的军事业绩在很大程度上由其主观思想决定。又由 

于彼得本人勤于学习,以西欧为师,因此他又是以当时最先进的军事成就与 

俄国现实及未来相结合,督促、引导其臣属和国家走向强兵之路,因此,他 

的军事思想既反映了当时欧洲军事成就,成为当时军事艺术中的典范之一, 

也奠定和形成了俄国军事的基础,在世界军事史上有重要地位。 

     他研究了俄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战史,结合自己的战争经验,审修和编 

写了俄国的一系列军事条令、敕令、命令及其它文件。其中1716年的“陆军 

条令”和1720年的“海军条令”(也是俄国海军第一个正式条令),对其正 

规军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彼得大帝的军事思想很庞杂,重要的有几点: 

     a,俄国作为内陆国家,若要生存发展,必须寻找出海口,去征服沿海国 

家和地区。 

     b,为了对外扩张,特别是争夺水域,重在进攻,战略原则是“到敌人的 

土地上去找敌人。” 

     c,在敌强我弱时,亦应重视防御,实行诱敌深入,以“小的战斗”袭扰 

敌军,消耗和疲惫敌军,为最后反攻歼敌创造条件。 


… Page 28…

       d,战争的直接目标应是歼灭敌人的军队,而不是“机动”、“驱敌”、 

   “占领阵地”。这一点,对战争结果的作用,要比同时代西欧军事思想大得 

  多。 

       e,每战须有充分的准备,需谨慎用兵,要如同对待“极端危险的事物” 

  一样,认真对待。 

       f,在战斗中,步兵与骑兵应密切配合,协同动作;骑兵的主要作用应深 

  入敌土,声东击西,从战略上配合主攻方向上的行动,为此应建立“战略骑 

  兵”。 

       g,采用当时通用的线式战术,但反对一成不变;提出在作战中,将领应 

  谨慎、勇敢和掌握战争艺术,了解地形、敌人兵力及习惯等情况,并据此独 

  立、灵活地处理战局。 

       h,强调海军舰队要密切配合地面部队作战,重视舰队的战术机动。 

       i,部队训练应结合实战需要,使部队学会在战斗中如何行动,而不是照 

  搬条令。 

       j,加强对士兵“忠于祖国”、“效忠沙皇”等思想教育,以提高士气和 

  缓解军内矛盾;同时还规定了严格军纪与体罚措施。 

       彼得大帝按自己的意图,依照当时西方先进的模式,并经过他的加工改 

  造,建立了一支20多万人的新式常备军,开创了“俄罗斯帝国”军事史的新 

  纪元,同时也改变了欧洲军事格局。 

       ④征战一生。1695年彼得大帝亲政后的第一仗就是征亚速,以打通俄国 

  进黑海的通道。而亚速的克里木汗国守军则从海上自由地得到增援,瓦解了 

  彼得的进攻。彼得迫切地感到,必须废弃腐败落后的旧军队,建立正规军, 

  特别是要建立海军。他用了一个冬天建立了一支“黑海舰队”,在第二年7 

  月水陆并举,攻克亚速,获得向黑海扩张的立足点。 

       1697年,彼得又发动了对北方强国瑞典历时21年的北方大战,获得了 

  北方出海口。不久,又于1722年发动对波斯的战争,为此他又建立了拥有数 

  百只战舰的里海舰队,使俄国获得了里海沿岸波斯属地及在波斯的军事特 

  权,南下门户打开。 

       此外,彼得还不忘在其帝国东部扩展空间,占领水域,无视《尼布楚条 

  约》的规定,侵扰东方的中华帝国,并达到了亚洲最东端,还试图从那里入 

  侵北美大陆。 



       (2)北方大战 

       彼得大帝的军事生涯中,最重要的是“北方战争”(或称“北方大战”)。 

  马克思说:“他的全部事业都是以征服波罗的海沿岸为转移……无论亚速海、 

  黑海或里海都不能为彼得打开这条直接通往欧洲的通道……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