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其纲领,从此,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开一新纪元”,革命开始走向高
潮。许多文学家加入革命组织,许多革命家以文学为斗争武器,革命文学蓬
勃发展起来。
在革命诗文创作方面,章炳麟 (1867—1936)、秋瑾(1878—1907)、
邹容 (1885—1905),以及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陈去病(1874—1933)、高
旭 (1877—1925)和柳亚子(1887—1958)等人都很有成就。由于章炳麟等
人的文学活动还要持续到民国以后,将由《世界现代(前期)文学史》叙述,
本书主要介绍秋瑾和邹容两位革命作家。
秋瑾,字璇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汉侠女儿。浙江绍兴人。出身
于官僚地主家庭。少学经史、诗词。 1896年与湘潭富绅子弟王廷钧结婚,
1903年随王移居北京,目睹庚子事变后国权沦丧,民族危机深重,决计投身
革命。1904年只身赴日留学,加入光复会和同盟会,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906
年初回国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提倡男女平等,鼓吹民族民主革命。1907
年春,回绍兴主持大通学堂,联络会党和军学各界,组织光复军,准备配合
徐锡麟同时在安徽和浙江起义。7月徐锡麟起义失败牺牲,秋瑾也在绍兴被
捕,英勇就义。著有《秋瑾集》。
秋瑾在参加革命前便写有诗词,不过不少篇章流于纤巧,主要是用吟花
咏月、写离愁别恨来表现愤世嫉俗的苦闷心情。投身革命后,她的作品无论
思想内容还是艺术风格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充满激越的革命热情,气势磅
礴,慷慨悲壮,有极强的感染力,在女诗人中独树一帜,旷古鲜有,达到了
这一时代的高峰。如 《宝刀歌》、《宝剑歌》、《秋风曲》、《泛东海歌》
等都写得遒劲雄放,洋溢着为革命献身的英雄主义情调。再如七律《黄海舟
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
劫灰。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
力换回。
这首诗是反帝爱国的激进民主主义战士的自我写照。诗中每一个字,都
是诗人的豪情壮志不可遏抑的抒发。顺着诗的脉络,可以看到诗人英姿飒爽
的形象,忧国忧时的满腔悲愤,力挽狂澜的英雄气概,一往无前的献身精神。
秋瑾之弟秋宗章说:“姊天性伉爽,诗词多为兴到之作,别有意境,弗加雕
琢,恍如天马行空,不受羁勒,非若寻常腐儒之沾沾于格律声调,拾古人唾
余者可比。” (《六六私乘》)这首诗就是直抒胸臆、一气呵成的好诗。它
的晓畅质朴的语言,铿锵有力的音调,形象生动的比喻,回环呼应的结构,
工整严谨的对仗,直至前人诗句、典故的活用,都不是苦思冥想、精雕细琢
的结果,而是有着娴熟的艺术技巧的诗人在革命热情的激发下从胸中涌出
的,浑然天成。正因为如此,诗中虽然充满豪言壮语,但不给人虚妄、浮泛
的感觉,而能起到振聋发聩、鼓舞斗志的作用。
为了向群众宣传,秋瑾还用白话写过诗文。如《勉女权歌》:
… Page 110…
吾辈爱自由,勉励自由一杯酒。男女平权天赋就,岂甘居牛后?愿奋然
自拔,一洗从前羞耻垢。若安作同俦,恢复江山劳素手。
这些白话诗文虽然还不很成熟,夹杂着一些文言词语和句式,但表现了
作者的革新精神。她曾在日本创办 《白话》杂志,“乃仿欧美新闻纸之例,
以俚俗语言之文,……以为妇人孺子之先导”(悲生:《秋瑾传》)她在从
事妇女解放工作时,还曾批评当时中国的《女子世界》杂志“文法太深了”
(《敬告姊妹们》),便另办一份通俗易懂的《中国女报》,便于更多的妇
女阅读。
此外,秋瑾还用通俗文艺的形式写了一部能够演唱的弹词《精卫石》。
目录二十回,现存六回,写黄鞠瑞等妇女挣脱家庭束缚,赴日留学,参加革
命,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的故事;表现了革命理想和妇女解放的思想。
以妇女解放为题材,这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开创意义。
邹容,字蔚丹,又字威丹。四川巴县人。出身于商人家庭。自幼聪慧。
16岁时考取四川官费留学生,因思想激进被除名,次年自费赴日留学,回国
后在上海参加爱国学社。1903年出版 《革命军》一书,并因此入狱。1905
年在狱中病逝,年仅二十岁。
他的《革命军》在政治上和文学上都有很大影响。《革命军》共二万多
字,分七章:一、绪论;二、革命之原因;三、革命之教育;四、革命必剖
清人种;五、革命必先去奴隶之根性;六、革命独立之大义;七、结论。这
本书深刻地揭露了中国二千年来封建专治制度的罪恶,和清代民族压迫之残
酷;提出了当时最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号召缔造革命军,推翻清
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全书激情荡漾,语言犀利,嬉笑怒骂,淋
漓尽致。如:“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革命者,
争存争亡过渡时代之要义也。革命者,顺乎天,而应乎人者也。革命者,去
腐朽而存良善者也。革命者,由野蛮而进文明者也。革命者,除奴隶而为主
人者也。”“嗟乎!嗟乎!革命!革命!得之则生,不得则死,毋退步,毋
中立,毋徘徊,此其时也,此其时也!”
《革命军》刊行后,销行量以百万计。书中虽有狭隘和偏颇之处,但极
大地推动了人们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跃进到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使革
命、反清的呼声遍满中华。其文洒脱奔放,有雷霆万钧之力,语言通俗,是
一篇表现革命内容的优秀的新体散文。
邹容的作品除《革命军》外,大都散佚。现存的几首诗,大多是在狱中
和章炳麟的赠答之作,表现忧时报国、献身革命的心绪。如《狱中答西狩》:
我兄章枚叔,忧国心如焚。并世无知已,吾生苦不文。一朝
沦地狱,何日扫妖氛?昨夜梦和尔,共兴革命军。
(2)黄小配和陈天华
晚清革命派的小说创作,以黄小配和陈天华最为著名。
黄小配(1872—1912),又名世仲,笔名黄帝嫡裔,别号禺山世次郎。
广东番禺人。出身于破落地主家庭。早年曾到南洋谋生,1902年回香港、广
东办报,积极宣传反清革命,1905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广东民团副
团长,后被军阀陈炯明杀害。著有小说十余种,著名的有《洪秀全演义》、
《廿载繁华梦》、《大马扁》、《宦海升沉录》等。
《洪秀全演义》是黄小配的代表作。又名《洪秀全》、《太平天国演义》。
… Page 111…
写于1895年后,1905年起连载于香港《有所谓报》和《少年报》,1906年
香港《中国日报》印行单行本。共54回,未完。小说取材于太平天国起义的
历史和有关的笔记小说、传闻。它通过肯定和歌颂太平天国革命来宣传反帝
反清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小说开头便斥责清王朝统治的腐朽、黑
暗,“道光晚年,上下溺于晏安,外国纷纷侵伐。”书中对晚清封建统治集
团投靠外敌、欺压人民的反动本质大加鞭挞,而对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运
动尽情颂扬,塑造了一批太平天国将士的英雄形象。小说还虚构了一个太平
天国的军师钱江,他足智多谋,提出很多资产阶级的主张,对太平天国有举
足轻重的影响。主要人物的虚构虽然有悖于历史小说创作的原则,但作者却
借以宣传了他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作者在序言中说:“当其定鼎金陵,
宣布新国,惟得文明风气之先,君臣则以兄弟平等,男女则以官位平权。凡
举国政戎机,去专制独权,必集君臣会议。复除锢闭陋习,首与欧美大国遣
使通商,文明灿烂,规模大备,视泰西文明政体,又宁多让乎?”这也不符
合历史事实,小说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