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后期文学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穿上了世界上最好的“新衣”。对此,朝臣们也全都阿谀地表示赞美, 

只有一个天真的孩子说出了实话。这种夸张的讽刺手法,也同样集中体现了 

安徒生的溶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为一体的童话风格。它突出地揭露了统治阶 

级的昏庸和无耻,同时也鲜明地表现了人民的智慧和品格。此外,有些童话, 

如《白雪公主》、《园丁和主人》等,还表现了作者坚信“真善美终将取得 

胜利”的乐观主义信念和始终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不过,囿于丹麦资本主 

义发展的迟缓和作者本人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意识,他虽深刻憎恨统治者的 

邪恶,但又不能追求坚忍刚毅的革命斗争;虽满怀同情劳动人民的生活苦难, 

又因找不到摆脱苦难的出路而时常流露出消极感伤情绪。如《丑小鸭》写一 

只小鸭因容貌丑陋而受尽凌辱和折磨,长大后变成了一只人人夸赞的美丽的 

天鹅。它受欺凌时总是默默无声,逆来顺受,变成天鹅后也并不展翅高飞, 

而只是驯良地站在那儿供人观赏。这便突出表现了作者赞美的那种无争无 

求、不卑不亢、善良温驯的基督教消极精神。有的作品如《钟声》,更幻想 

穷人和富人的下一代能在上帝的感召下携手合作。 

     安徒生是把天才和生命献给“未来的一代”的世界驰名作家。他的童话 


… Page 58…

既体现了丹麦文学的民主传统和现实主义精神,又跟朴素清新的民间文学有 

着血肉联系。他的许多童话始终脍炙人口,直到今天还为世界上众多的成年 

人和儿童所传诵。我国也早在1919年便有了他的童话中译本。 


… Page 59…

                四、欧洲唯美主义、象征主义和无产阶级文学 



            1。前期唯美主义、萌芽期象征主义文学的源流和特征 



       19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加剧和文艺商品化现象的滥觞, 

  一些颇有才智但又深受孔德实证论、叔本华唯意志论和柏格森直觉论影响的 

  作家,从否定现状到怀疑科学和唯物思想,再进而对蓬勃发展的现实主义文 

  学也产生厌弃。他们转而推崇古希腊“希腊化时期”以来欧洲不断出现的唯 

  美倾向和“纯艺术”追求,高举“为艺术而艺术”的旗帜,强调真与美只存 

  在于事物的“深层”和“彼岸”,从而在欧洲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影响深 

  远的唯美主义文艺思潮,而在此思潮指导下,则出现了不断发展的唯美主义 

  文学和跨越世纪的象征主义文学。 

       作为一种文艺思潮,早在19世纪30—40年代,欧美便出现了唯美主义 

  和象征主义的文学主张。法国诗人泰奥菲尔·戈蒂耶(1811—1872)在《〈阿 

  贝杜斯〉序言》(1832)和《<莫班小姐>序言》中明确反对“为人生而艺 

  术”,声称艺术本身就是目的,甚至认为“一件东西一旦变得有用,就不再 

                                                                   ① 

  是美的了”;“只有毫无用处的东西,才真正称得上是美的” 。美国作家爱 

  伦·坡 (1809—1849)在《创作哲学》(1846)和《诗的原理》(1848)中 

  极力强调诗歌不属于现实而属于“彼岸”的“神圣美”,认为表现它主要只 

  能用文字的含义、音调和暗喻,“它对于道义或对于真理,都没有任何牵连” 

  ②。英国美学家约翰·罗斯金(1819—1900)在《现代画家》第一卷(1842) 

  及其他美学论著中,更集中探究了艺术和美的问题,认为美是改造世界的伟 

  大力量,他自己更被人称作是“美”的使者。 

       不过,作为一个有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和代表性刊物的文学运动,唯美 

  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的繁荣兴盛期则都在19世纪80年代以后。80年代—90 

  年代末,出现了以英国作家温伯恩、佩特、王尔德为代表的后期唯美主义文 

  学。同时期,还出现了以法国作家魏尔伦、兰波、马拉尔美为代表的前期象 

  征主义文学。20世纪20—30年代又出现了以爱尔兰诗人叶芝、法国诗人瓦 

  雷里和美国诗人艾略特为代表的后期象征主义文学。19世纪70年代前,在 

  英国先拉斐尔派的推动下,欧洲虽于四五十年代出现了前期唯美主义文学运 

  动,并产生了英国作家但丁·迦百列·罗塞蒂(1828—1882)的长诗《神女》 

   (1850)和法国作家泰奥菲尔·戈蒂耶的诗集《珐琅和雕玉》(1852)等唯 

  美主义诗作——前者描写诗人的亡妻在天堂眷恋人寰,充满神幻和灵肉合致 

  色彩;后者专注写景咏物,只对自然美和艺术美作脱离社会时代的抽象赞叹 

  ——但声势、影响都不够大。至于象征主义文学,这时期尽管也出现了美国 

  作家爱伦·坡的充满恐怖、忧郁和象征色彩的作品 (如小说《黑猫》1843、 

  名诗《乌鸦》1845)及法国帕尔纳斯派作家勒孔特·德·李勒(1818—1894) 

  的某些悲观、虚幻诗作(如《古诗集》1852、《蛮诗集》1862),但还处于 

  萌芽状态,没正式形成一个象征主义文学运动。在欧洲,这时期这类文学的 

  主要代表,是作为象征主义文学先驱的法国诗人查理·波德莱尔(1821— 

  1867)及其诗集《恶之花》(1857)。 



① 赵澧、徐京安主编: 《唯美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年版,第16、44 页。 

② 伍蠡甫主编: 《西方文论选》(下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年版,第501 页。 


… Page 60…

     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是这时期部分作家的创新意识和忧郁情绪的 

艺术体现。它们都否定文学的思想性和理性思维,而看重文学的艺术方法和 

表现形式。但唯美主义因强调“艺术至上”,认为艺术应完全脱离或超越社 

会人生,故其作品多一味追求艺术技巧和形式美,专事文字雕琢,耽于美感 

享受,常流于纯形式主义的窠臼。而象征主义文学因把客观世界视为主观世 

界的“象征”,主张诗歌应表现存在于意识与下意识之间的“理想世界”, 

故其作品重暗示启发而轻客观描写,常用象征、隐喻和自由联想等手法,借 

主观的某种客观“对应物”来显示作品的主题思想,以致往往更带朦胧神秘 

的色彩。 


… Page 61…

                                    2。波特莱尔 



       法国诗人查理·波特莱尔 (1821—1867)是既有艺术理论又有艺术实践 

  的欧洲象征主义文学的先驱。他生于巴黎,幼年即父死母改嫁,由具有专制 

  作风的继父欧皮克将军养大,从小便憎恶资产阶级的传统道德观念,追索抒 

  情诗般的梦幻境界。他青年时期即才华出众,跟作家、艺术家交往甚密,但 

  又一直放浪形骸,玩世不恭,过着波希米亚人式的浪荡生活。早年热心政治, 

  曾参加过1848年二月革命的街垒战,但对革命的意义并不理解,1851年路 

  易·波拿巴政变后,便完全脱离政治,声言“从此不介入人类的任何论争”。 

  他从50年代开始创作,主要作品有诗集《恶之花》(1857)、散文诗集《巴 

  黎的忧郁》(1869)、论著《人为的天堂》(1860)、美学论集《美学管窥》、 

   《浪漫派艺术》(1868),以及爱伦·坡作品翻译五卷。他因出版《恶之花》 

  和泰奥菲尔·戈蒂耶的专论而蜚声文坛,但健康状态却每况愈下,生活状况 

  也日益穷困潦倒,常破衣滥衫彷徨于巴黎街头,借鸦片和大麻以麻醉自己, 

  终于在1866年昏倒失语,翌年病逝。 

       波特莱尔生活在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发展的时代,他厌恶传统,不满现 

  状,但又浪荡不羁,找不到正确出路,始终处于苦闷、彷徨、落拓、绝望的 

  境地。因而他只能用忧郁、悲愤、甚至是病态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和反映 

                                                                             ① 

  现实。他自称是“悲哀的炼金术士”,其写作任务在“发掘恶中之美”。其 

  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