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cctv发现之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能够确认陈年谷号熟美的有三位老人。其中一位陈棠是陈年谷的第十代子孙。三位老人相互印证,搞清了陈年谷号熟美的由来:孟子在《告子章句上》一文中写到,“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巳矣”。陈年谷由此想到,自己名叫年谷,而谷子熟了才美,于是就自称号熟美。
  关于陈年谷同窗学友编戏辱骂嘲弄之事,文章也作了充分肯定,主要事实与童德伦、牛晓文书中所述完全一致。
  文章发表之后,三位老人不幸先后离开了人世。只留了这篇很有研究价值的文史资料。
  刚才我们曾提到过的陈年谷的第十代孙陈棠已经去世;那他还有其他后人吗?我们了解到陈棠还有一个胞弟叫陈吉棋,他仍健在,现居住在武汉。
  在武汉中建三局二公司安装工程处职工宿舍,我们见到了老人。
  陈年谷以至后来陈世美的故事,陈吉棋很早就听爷爷和父亲说过。
  陈吉棋:“小的时候我见过我家的神龛上供奉的祖宗牌位,有陈一奇、陈年谷。我还清楚地记得陈年谷的号叫熟美,他的墓就在我家的背后。以后修水库被淹没了。”
  烟波浩渺的丹江口水库。
  在水下40米处,就是千年古城均州,当然也包括我们在追寻的陈熟美的生平遗存。
  古均州城在水底已静静地躺了40年,它原来的模样,已经在人们的心中渐渐淡漠了。
  然而,关于陈世美的传说故事却一直在它的岸边流传着。
  对于这个故事,我们可否这样去认定:
  陈世美是陈熟美,因为这是编戏的人渴望达到的目的;但陈熟美又不是陈世美,因为陈熟美没有忘恩负义,杀妻灭子。

陈年谷的家乡古均州城陈年谷墓地石雕陈年谷第十代孙子全家合影

戏曲铡美案剧照牛晓文所著《陈世美真传》戏曲铡美案剧照(秦香莲)



 考古中国 第二部 王者归来 神秘中山国



  1974年冬天; 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农民开展大规模平整农田的事情; 引起了文物管理部门的注意。因为农民们; 不断到附近一些被怀疑是古墓的大土丘上取土; 已经造成了破坏; 于是; 考古人员迅速赶到了现场。 
  古墓遭到破坏; 让人深感痛心; 也给了考古人员一个尽早打开墓葬的机会。当地一位农民; 向考古队队长陈应祺; 讲起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他们那个村里30多年前; 有个叫刘西梅的老人;曾经挖出来一块大河光石; 这个河光石上面一面好像刻着是字; 但是谁也不认识。
  这件事; 立刻引起了考古人员的兴趣; 他们随即来到刘西梅家; 看到了这块石头。虽然当时; 谁也不能解读这些战国时代的文字; 但他们内心已隐隐约约地意识到; 自己与2200多年前消失的一个神秘王国不期而遇了。
  公元前5世纪; 由于周王朝统治的日渐衰落; 中国进入了烽烟四起、诸侯纷争的战国时代。就在这一时期里; 一个在北方的大山深处逐步壮大起来的古老民族——鲜虞; 在经历了无数年的苦斗后; 建立起了自己的国家——中山国。前414年; 中山武公率领他的子民开始越过太行山; 向东部平原迁徙; 并定都在诸侯国势力薄弱的地带。 但是; 这个弱小的国家; 从一开始就受到了来自强敌的不断侵扰; 终于在前407年; 被〃魏国所灭; 成为魏的属国。
  国破家亡; 逃避到大山之中的桓公; 经过反思后逐渐成熟起来;经过20多年的抗争; 再度出山复兴了自己的国家。此后; 中山国逐渐国富兵强; 不仅参与“五国相王”; 开疆拓土; 也埋下了招人嫉恨的种子。公元前296年; 国力日衰的中山国都城——灵寿; 终于抵挡不住强敌的连续进攻而陷落; 一代强国至此宣告灭亡。
  在中山国灭亡的2270年后; 考古人员在平山县三汲乡意外见到的这块石头; 与这个神秘王国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联系呢? 或者; 这些文字仅仅只是一道咒语?
  古文字专家——李学勤首先肯定了这块石头属于战国时代的遗物; 并对石头上的文字进行了翻译。
  “监罟(gu)有(you)臣公乘得守丘其旧将曼敢谒后俶(Chu)贤者”。这些类似密码般的古文字; 实际是; 战国时代一个叫公乘德和一个叫旧将曼的人; 留给后人的一段自我介绍。
  2000多年前; 两个守墓人留下的这段话语; 证明了这个古墓比较集中的区域; 是战国时代一个王家园陵的所在。那么; 它到底是哪一个王家的园陵呢? 人们首先想到的; 就是那个神秘的中山国。
  人们先在距离古墓群不远的地方; 发现了一些手工业作坊的遗址。大量作坊遗址、居住遗址和零星文物的发现; 为最终搞清古墓群与中山国都城之间的依存关系开了一个好头。与此同时; 一个更加深入的考古发掘行动从编号为1号的古墓开始了。
  1号古墓是古墓群中体形最大的一个; 虽然经过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 地上封土仍然高达15米; 东西底边长92米; 南北底边长110米。封土平面基本为方形; 由下到上构成三级台阶; 第二级台阶以上还残存着建筑的遗迹。
  随着勘探范围的扩大; 人们在1号墓的外围又先后发现了6座陪葬墓、2个车马坑; 1个杂殉坑。尽管这些墓葬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盗掘现象; 但仍残留了丰富的文物。
  陪葬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葬船坑的设置; 这在中国北方的古代墓葬中十分罕见。
  1974年的冬天;考古人员对1号古墓周围; 陪葬墓和殉葬墓的发掘结束了。此次发掘的一个重要成果; 就是证实了主墓中人物的君王身份。但是; 对主墓的发掘并没有被马上列入计划。
  1975年秋天; 考古人员开始对6号墓实施发掘; 这是一个在外形上比1号墓小一些的古墓; 但墓道也长达了90米。可是; 这个墓的主墓室曾遭到过严重的盗掘; 已经一无所有了。
  谁也没有想到;一个民工在主墓室侧面的平台上; 意外踩空的一脚; 竟踩出了一个宝库。
  一个在以往的考古发掘中; 从来没有见过的墓葬格局出现了。在主墓室的两侧; 仅然还有两个与主墓室互不相连; 用来放置陪葬物品的仓库。这种超常规的墓室结构设计; 被以后的发掘证明为; 是战国时期中山国王陵墓所独有的。也正因如此; 才使得中山国王墓葬中的大多数宝物; 在2000多年中一次次逃过盗劫; 被保护了下来。在主墓室东西两侧的宝库中; 一次就出土了几百件文物; 其中有大量的稀世珍品。
  在经过了两年多的铺垫后; 人们期待已久的; 1号墓的挖掘终于开始了。
  更深入的勘探说明; 1号墓在墓室构造上完全接近于6号墓。不同的是在主墓室的东北方向又多出了一个宝库; 这说明墓中这位君王的地位更加显赫。
  接下来人们在高大的封土北侧发现了一个斜插进墓室的盗洞。此次发掘; 遗憾已在所难免。发生在战国时代晚期的那次盗墓行动; 使主墓中最大的椁室里; 除了几个吊棺用的大铜环和一些文物残片外; 几乎一无所有了。盗墓人在洗劫之后又放了一把火; 把整个墓室烧得面目全非。
  但是; 谁也没有想到; 由于盗墓者的疏忽; 在主墓室一角; 还留下了一个稀世珍宝; 此刻; 它就埋在这些石头的底下。
  首先出土的这对错银双翼神兽; 是中国神话传说中风神“飞廉”的形象。它怒目圆睁; 张口咆哮; 似乎随时都在准备腾空跃起。神兽的表面采用粗细不同的银片、银丝镶出的变化无穷的斑纹; 更使这威武勇猛的神兽显得生动而又神秘。
  1号墓出土的大量精美文物中; 有象征王权与礼乐的钟鼎编磬和青铜礼器; 大量的则是奇巧瑰丽的生活用品。
  东边的宝库清理完之后; 人们打开了东北库; 但出乎意料的是; 这竟是一个空库。即没有被盗掘的痕迹; 也没有摆放过器物的痕迹。
  西边的宝库也被打开了; 里面出土了更多的文物; 这多少让人们遗憾的心情; 得到了弥补。
  刘来成:“ 结果我们把西库清理出来以后; 首先看到的是一大堆玉器。挖完了; 还不知道里边能有字呢。最早发现的字是哪个呢; 就是那个方壶。”
  陈应祺:“我们的同志就清理; 用竹签清理了壶上面土锈; 一干了以后更显了——中山王。”
  这件高63厘米、重28公斤的巨大酒壶上; 四面刻满了450个字的铭文。它告诉后人; 这里埋葬着中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君王; 他的名字叫“错”。铭文中; 还特别记载了征伐燕国的战争。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