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历史演义全书yyj03-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把他刺死。偏被冏得悉阴谋,立即奏闻,捕舆斩首,诛及 
三族,废蕤为庶人,徙居上庸。上庸内史陈钟,私伺冏意,将 
蕤谋毙,冏亦不复过问。冏虽寡情,蕤却自取其死。为了兄弟 
相戕,遂致诸王疑议,又复生出无数乱端。新野王歆,将赴荆 
州,与冏同出谒陵,因密语冏道 :“成都王系是至亲,同建大 
勋,当留与辅政,否则宜撤彼兵权,毋令生祸 !”冏点首会意, 
不再答言。常山王,亦与成都王谒陵,乘间语颖道 :“天下 
系先帝的天下,王宜好为维持,毋使齐王逞志 !”颖与同系 
武帝庶子,故有是言。颖也以为然,还语参军卢志。志进言道: 
 “齐王众号百万,与张泓等相持颍水,日久未决,大王直前 
渡河,首先入都,功无与比,朝野共知。今齐王欲与大王共辅 

… Page 124…

两晋演义                                                               ·118· 

朝政,志闻两雄不并立,何不因太妃微疾,求还定省,委重齐 
王,得收物望?这乃是今日的上策呢 。”颖为武帝才人程氏所 
生,太妃即指程才人。颖素信志言,便即依议。越日入朝,由 
惠帝引至东堂,面加褒奖,颖拜谢道 :“这都是大司马冏的功 
劳,臣怎能掠美呢?”言毕趋出,即上表称冏功德,宜委以万 
机,自陈母疾,愿即归藩,为终养计。一面匆匆治装,不待复 
诏,便告辞太庙,径乘车出东阳门,西向归邺。相随只卢志等 
数人,不令营中与闻。就是齐王冏府第中,也只遣人贻书告, 
别外无他语。冏得书大惊,急驾马往追,驰至七里涧,方得见 
颖。颖停车叙别,涕泣滂沱,但言太妃疾苦,引为深忧,故无 
暇面辞。言毕,即驱车别去,毫不谈及时政。冏也即还都,尚 
 自称为咄咄怪事。颖既还邺,诏遣使臣再申前命,颖但受大将 
军职衔,辞九锡礼,且表称 :“兴义功臣,应并封公侯。前时 
大司马屯兵颍上,日久民困,乞运河北米十五万斛,赈给饥民” 
云云 。又自制棺木八千余口,即移成都国俸为衣服,殓祭黄 
桥死士,并各抚家属,比普通战死为优。又命温县瘗埋赵王伦 
部卒,得万四千余人。看官听着!成都王颖这种行为,统是卢 
志替他划策,教他笼络人心,收集时誉。果然,两河南北,交 
口称颂,就是都城内外,也没一个不号为贤王。若能长此过去, 
虽属矫情,亦必终誉。还有中书郎陆机,从前为赵王府中的参 
军,齐王冏入都后,得伦受禅诏书,疑是陆机所为,即欲加诛, 
亏得颖力为解救,方得免罪。颖爱机才,后表请为平原内史, 
机弟云为清河内史,晋廷自然允准,立遣二人赴任。机友人顾 
荣戴渊,为言中国多难,劝机还吴。机感颖厚惠,且谓颖有时 
望,可与立功,乃逗留不去。谁知兄弟二人后来皆死颖手。颖 
方惠民礼士,刻意求名。冏却植党营私,但务纵欲,所有立功 
将佐,如葛旟路秀卫毅刘真韩泰五人,皆封为县公,号曰五公。 

… Page 125…

两晋演义                                                               ·119· 

委以心膂,并就乃父齐王攸故第,增筑广厦,所有邻近庐舍, 
不问公私,统被拆毁,使大匠刻意经营,规制与西宫相等。又 
凿通千秋门墙,得达西阁,后房遍设钟悬,前庭屡舞八佾,沈 
湎酒色。常不入朝,长子冰得封乐安王,次子英得封济阳王, 
三子超得封淮南王。好容易过了一年,太孙尚又复夭逝,梁王 
肜相继去世,诏复封常山王为长沙王,领骠骑将军,起东平 
王楙为平东将军,都督徐州军事,使镇下邳。召还东安王繇给 
复官爵,繇被废徙带方事,见前文。且拜为宗正卿,再迁至尚 
书左仆射。齐王冏欲久专国政,见皇孙俱已死亡,成都王颖为 
众望所归,倘立为皇太弟,于自己大有不利,因表请立清河王 
覃为太子。覃系惠帝弟遐长男,年才八岁,当即择日册立,入 
居东宫,使冏为太子太师。是时,尚有东海王越,为八王之殿。 
为宣帝从子,父泰曾受封高密王。泰死后越得袭爵,改封东海。 
越少有令名,不慕富贵,恂恂如布衣。永康初,始入为中书令, 
冏思联为臂助,进拜越为侍中,寻复授职司空,领中书监,越 
乃渐得预闻政事。侍中嵇绍,见惠帝昏庸如故,内权属齐王冏, 
外望归成都王颖,将来必启争端,乃上疏防变,大略说是: 
      臣闻改前辙者车不倾,革往弊者政不爽,故存不忘亡,安 
不忘危,为大易之至训。今愿陛下无忘金墉,大司马无忘颍上, 
大将军无忘黄桥,则祸乱之萌,无由而兆矣。 
      绍既上疏,又致冏书,援引唐虞茅茨,夏禹卑宫的美迹, 
作为规讽。冏虽巽言答复,终不少改。那惠帝是个糊涂人物, 
不识好歹,就使嵇侍中上书万言,也似不见不闻,徒然置诸高 
阁罢了。冏坐拜百官,符敕三台,选举不公,嬖佞用事。殿中 
御史桓豹,因事上奏,未曾先报冏府,即被谴斥。南阳处士郑 
方,露书谏冏,且陈五失,冏亦不省。主簿王豹抗直敢言,向 
冏上笺,请冏谢政归藩。去了一豹,又来一豹,俱可称为豹变 

… Page 126…

两晋演义                                                               ·120· 

之君子,可惜遇着顽豚。辞云: 
      豹闻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将以安主定时,保存社稷者也。 
是以为人臣而欺其君者,刑罚不足以为诛,为人主而逆其谏者, 
灵厉不足以为谥。伏惟明公虚心下士,开怀纳善,而逆耳之言, 
未入于听。豹思晋政渐阙,始自元康以来,宰相在位,皆不获 
善终。今公克平祸乱,安国定家,若复因前日倾败之法,寻中 
国覆车之轨,欲冀长存,非所敢闻。今河间树根于关右,成都 
盘桓于旧魏,新野大封于江汉,三面贵王,各以方刚强盛,并 
典戎马,处险害之地,明公兴义讨逆,功盖天下,以难赏之功, 
挟震主之威,独据京都,专执大权,进则亢龙有悔,退则蒺藜 
生庭,冀此求安,未知其福,敢以浅见陈写愚情。昔武王伐纣, 
封建诸侯为二伯:自陕以东,周公主之,自陕以西,召公主之。 
及至其末,四海强兵,不敢遽阙九鼎,所以然者,天下习于所 
奉故也。今诚能遵用周法,以成都为北州伯,统河北之王侯, 
明公为南州伯,摄南土之官长,各因本职,出居其方,树德于 
外,尽忠于内,岁终率所领而贡于朝,简良才,命贤隽,以为 
天子百官,则四海长宁,万国幸甚,明公之德,当与周召并美 
矣。惟明公实图利之! 
      这笺上后,王豹待了十余日,并无答语,因再上一笺云: 
      豹上笺以来,十有二日,而盛德高远,未垂采察,不赐一 
字之令,不敕可否之宜,豹窃疑之!伏思明公挟大功,抱大名, 
怀大德,执大权:此四大者,域中所不能容,贤圣所以战战兢 
兢,日昃不暇食,虽休勿休者也。昔周公以武王为兄,成王为 
君,伐纣有功,以亲辅政,执德弘深,圣思博远,至忠至仁, 
至孝至敬,而摄政之日,四国流言,离主出奔,居东三年,赖 
风雨之变,成王感悟,若不遭皇天之应,神人之察,恐公旦之 
祸,未知所限也。至于执政,犹与召公分陕为伯,今明公自视 

… Page 127…

两晋演义                                                               ·121· 

功德,孰如周公旦?元康以来,宰相之患,危机窃发,不及营 
思,密祸潜起,辄在呼吸,岂复宴然得全生计?前鉴不远,公 
所亲见也。君子不有远虑,必有近忧,忧至乃悟,悔无所及。 
今若从豹此策,皆遗王侯之国,北与成都分河为伯,成都在邺, 
明公都宛,宽方千里,以与圻内侯伯子男,小大相率,结好要 
盟,同奖王家,贡御之法,一如周典。若合尊旨,可先与成都 
共议,虽以小才,愿备行人。百里奚秦楚之商人也,一开其说, 
两国以宁。况豹虽陋,犹大州之纲纪,与明公起事险难之主簿 
也,身虽轻而言未必否,倚装以待,伫听明命!冏连接二笺, 
方有明令批答道 :“得前后白事,具见悃诚,当深思后行。” 
掾属孙惠,亦上笺谏冏,略言 :“大名不可久荷,大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