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探索·发现之考古·中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出土于太原地区的大量粟特人俑之一 
  荣新江:“实际上粟特本土的葬俗跟中国的丧葬形式完全不一样。他去世以后专门有处理尸体的人,把他放在一个有围墙的院子里,把这个尸体让狗来吃掉,或者有个时候用火烧,或者是把他处理以后,放在瓮棺里面埋起来,这种盛放人骨的器具被称作“盛骨瓮”。就是大概七八十厘米高这样的,周围也刻了一些画。” 
  看来,粟特本土葬俗、祆教的色彩非常浓厚。那么进入中国的祆教徒们,他们的丧葬形式也是这样吗?
  邢福来:“安伽的骨头,比较凌乱的放置在甬道里。说明他这个骨头,在埋葬的时候,已经是骨头,而不是尸体了。有的骨头上有明显的火烧的痕迹。这是一个,再一个,发掘中可以看到,两层封门砖里面,石门,石门外的石狮子包括墓室,都有比较明显的火烧的痕迹。” 
  用火烧,这种形式很容易让人想起他们的宗教信仰。不过,北朝粟特人已经不再是用盛骨瓮草草埋掉了事了,他们按照汉人的模式挖掘墓室,有天井、甬道、墓门等,然后在墓室中举行祭火仪式,将遗体焚烧,再整理碎骨,放在墓中。


当时大量国外奇珍异宝流入中原市场,这是波斯的角杯
   十几年后,到了隋代,虞弘时期的墓制形式又有了发展。
  盛唐以后,与中原汉族通婚了的胡人,他们的墓葬方式与汉人基本没了区别。
  随着时间的推移,入华胡人的丧葬形式逐步汉化。而入华祆教的也不断民俗化,虞弘和安伽的子孙也渐渐融入中国民间。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粟特人就不停地在丝绸之路上奔波,而狮子、麝香、胡椒、樟脑、大麻等今日我们耳熟能详的东西,也是最初由粟特人千里迢迢从家乡带来的特产。
  这些商品进入中国,就像粟特人将中国丝绸带入西方一样,被上流社会竞相追逐。
  粟特商人积累了大量财富,随后在中国形成聚落并充分享受着丝路贸易带给他们的巨大利润。
  大唐高僧玄奘西行取经路过粟特地区,他看到的粟特习俗是这样的:虽富巨万,服食粗弊……父子较利。即使家缠万贯,粟特人的生活仍旧粗劣不堪。
  可进入中国,北朝时期,他们的生活就已经别有一番景致了。
  即使经过兵乱,西域胡人对中国文明的依恋也没有减弱。
  《资治通鉴》讲述,盛唐时期,外国驻中国使节的饮食住宿由盛唐政府全权负责。安史之乱后,大唐政府无力承受这样沉重的负担,宰相李泌命他们选择,或保持国籍,那就得早日回国;或者放弃他们的身份,成为大唐国民。结果,这些外籍人全部加入了中国国籍。
 



 
附篇 五千年以前的文明
第一集《走近红山》 

 
  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东北方向的不远处,有一片褐红色的山峦,当地人称它为“乌兰哈达”,也就是红山。然而,红山的闻名,不仅仅是由于它的美丽,而在于它所代表的悠久历史和文化。
  1906年的一天黄昏,一个个子不高的日本人,走进了建于清代康熙十八年、位于赤峰南部的喀拉沁王府。
  来人是日本人类学家、考古学者鸟居龙藏。鸟居龙藏名义上是王府聘请的教师,但是,他的心思和兴趣,都放在了考古调查上。
  他曾经在赤峰一带进行考察,发现了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并见到环绕着石头的古墓。
  其实; 鸟居龙藏看到的这些环绕石头的古墓,其中有的就是后来震惊世界、被专家们称为 “积石冢”的红山文化墓葬。因为他的考古活动仅限于地面采集,埋藏在地下的中国远古文物才没有受到袭扰。
  1908年,结束了三年内蒙古生活的鸟居龙藏,带着对红山文化不甚理解的遗憾,离开了喀拉沁。
  1919年,内蒙古东部的林西、赤峰、朝阳地区,再次出现了一个外国人的身影。这个人是法国神甫、自然科学博士桑志华。
  据有关资料记载,在1922年至1924年期间,桑志华多次到过赤峰。在这里,他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多达22处。还在中国的土地上发现了旧石器时代遗址。并采集了一些史前文物标本。
  1930年的冬季,一个面容消瘦的青年人,顶着刺骨的寒风,由东北的通辽起程,经过天山、林东、林西等地,到达当时属于热河省管辖的赤峰。
  这个人是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永。
  1923年,19岁的梁思永从清华学校毕业以后,远渡重洋到美国哈佛大学研究考古学和人类学。留学期间,他认真阅读了鸟居龙藏和桑志华撰写的赤峰考古调查研究的论著,开始关注红山文化。
  1930年,获得哈佛大学硕士学位的梁思永回到中国,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所工作。
  就在梁思永整装待发之际,传来一个坏消息:通辽一带爆发了严重的鼠疫,将原先打算从北路进入热河的路口阻断。
  进退两难之际,从东北传来另外一个信息:有人在黑龙江的昂昂溪附近,发现新石器遗址。梁思永立即打点行装前往那里。
  1930年9月19日,梁思永从北平出发,于28日到达发掘现场。
  工作三天之后,因为天气变冷而被迫停工。
  有着高度责任心的梁思永先生,当时几乎是没有任何犹豫,马上决定取道东北,南下热河。1930年10月下旬,梁思永到达林西。
  梁思永下决心,准备在林西县作一次较大规模的发掘,以解决这些遗物在地下的分布问题。
  发掘的地点被当地百姓叫做“哈拉海”,这是一块沙窝子地,距离县城大约4公里。当时,从林西到赤峰的南北大道由它的中心穿过。
  位于大道西侧的锅撑子山高高耸立,它也是发掘遗址的最好标志。
  但是,梁思永到达林西几天前,这里就飘起了雪花。他到达的那天,林西县又刮起了西北风,温度也降到零摄氏度以下,遗址地表上的土层冻得像石头一样坚硬。在这种情况下,他将挖掘计划改成在赤峰一带进行地面采集。
  在赤峰,梁思永收获了新石器时期的石器和陶片等一批文物。
  11月27日,梁思永结束了在热河的考古工作,回到了北平。梁思永回到北平不到一年,就从东北传来了令人更加不安的消息。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9·18事变。在四个月之内,东北三省沦陷。
  1932年2月25日,日本军队继续进犯热河省各县。
  3月2日,日军侵占赤峰。
  1933年的3月4日,日军占领热河省会所在地承德。
  刘国祥:“日军占领热河刚刚4个月之后,也就是1933年的7月23日,打着学术研究旗号的日本第一次满蒙学术调查团,迫不及待地来到热河,在朝阳、凌源、兴隆、承德、赤峰等地,对一批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调查,两个月之后返回日本。”
  受到第一次满蒙学术调查团的诱惑,有日本考古学之父之称的滨田耕作亲自出马,于1935年的夏天到达赤峰,在这里进行了三个星期的大规模发掘。
  席永杰:“当时,日本内阁制定了欲灭亡中国,必首先灭亡满蒙的所谓大陆政策。日本的史学界、考古学界,按照日本政府的这一政策对中国东北、内蒙古的东部进行了大量的考古和历史研究。为炮制满蒙从来就不属于中国和满蒙独立论,寻找所谓的历史依据。”
  按照原来的打算,滨田耕作准备在红山的山后,发掘几座青铜器时代的石棺墓地。但是,一个偶然的发现,使他改变了计划。六月中旬的一天,一位日本人在红山后调查遗址分布时,突然发现了史前遗址。
  滨田耕作意识到了其中的宝贵价值。于是,立即修改了原来的发掘方案,放弃了正在挖掘的青铜时代墓地,集中力量发掘史前文化遗址。
  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在红山后,日本人发掘了两处新石器时代居住址、31处墓葬,出土人骨29具,动物骨20具,陶器等16件,玉石珠380颗,骨器33件,青铜器14件,采集品1000多件。
  最后,日本的考古学家们将他们攫取的所谓“成果”,全部带回了日本,放在了京都帝国大学教研室。
  三年之后,滨田耕作等人发表了名为《赤峰红山后》的发掘报告。认为红山后遗址包括赤峰第一期文化和第二期文化。
  就在日本人在赤峰等地进行文化掠夺的时候,梁思永因为患肋膜炎病倒了。直到1934年的春天才逐渐康复。刚刚恢复健康的梁思永,急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