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探索·发现之考古·中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争序幕。
  李继迁,迅速将战略眼光投向了夏州以北近200公里的灵州,也就是今天的宁夏灵武市。历史上的灵州是古丝绸路上的重镇,也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咽喉地带。对李继迁来讲,占据灵州就可以西打吐番,北牵回鹘,然后向南发展,图谋中原。更重要的是能以这里为跳板,向河西发展,达到占据河西走廊的目的。
  公元1000年2月,李继迁在距灵州以东不远的浦洛河截获宋军运往灵州粮草四十万担,切断了灵州的生命线,随即重兵包围了灵州。
  当年灵州之战,宋朝的六万援军还在行军途中,灵州就早已失陷在党项人的久困之下。
  占据灵州后,李继迁很快建都于此,号西平府,而后发兵河西走廊,凉州失陷。
  公元1004年;李继迁在凉州之战中,身受箭伤。为保住十多年来东征西杀得到的血本之地,李继迁临终前曾叮嘱其子李德明卧薪尝胆,上表宋朝请求归附。这一年李德明送走了父亲李继迁,却迎来了儿子——李元昊的出世。
  李继迁死后不久,李德明便与北宋王朝签订了以称臣为主要内容的《景德和约》,以此换得了宋朝取消党项人在宋朝境内买粮受限的规定,同时解除了党项人控制下的盐州所产青、白盐输入宋境的禁令。
  “景德合约”后,出现了西夏少有的安定时期,正是这一时期为西夏随后的建国奠定了基础。当年表面上臣服于宋王朝的李德明,又接受了辽国契丹人的册封。他利用宋辽之间的矛盾左右讨好,在夹缝中求发展,始终为建立王国暗中实施着全面的准备。 
  公元1020年,有着战略眼光的李德明,又以一个美丽的传说为由,将都城由灵州迁往新建的兴庆府,也就是今天的宁夏银川市。
  在李德明迁都的同时,李元昊已奉父命将整个河西走廊纳入了党项人的版图,西夏王朝初具规模。
  遗憾的是就在李德明大业将成的时候,却于公元1032年病死于兴庆府,西夏的帝王宝座与他失之交臂,28岁的李元昊继承了父位。 
  应当说李元昊在建国前推行的所有措施,留给今天的恐怕也只有他在极短的时间内以法律形式创制和推行的西夏文字,这对中国历史文化至今都是一个贡献。
  由于以往发现的西夏文主要用于记录佛经,因此有人怀疑西夏文只是一种宗教文字,根本没有实用性。
  其实不然,这两份至今珍藏于俄罗斯的西夏世俗文书推翻了以上的假设,这份是民间契约。
  而这一份而是一位名为马仁勇的黑水守将请求调回原籍的报告。这些世俗文书准确地反映出了西夏时期的社会状况。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西夏文还是中古时期我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少数民族文字,从创制到消失经历500多年。
  公元1038年李元昊圆了几代党项人的梦想,在兴庆府登上国王宝座,立国号为大夏,并且去掉了唐宋王朝的赐姓,恢复了党项姓氏,自号嵬名氏。因为元昊建立的大夏国在中原以西,西夏的名称也由此而得。此时它的疆域已是“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面积达一百多万平方公里,西夏王朝迎来了它的第一个辉煌。
  西夏的建国过程也就是其势力范围不断向西扩展的过程,建都兴庆府正是西夏政治、军事实力向西扩张的重要标志。
  当年建国后的李元昊为得到北宋王朝的认可,依然采取了战争的手段。 
  公元1041年,李元昊在距天都山不远的好水川摆兵布阵,和宋军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战争,史称好水之战。
  这场战争又是以西夏军队大获全胜画上了句号。
  好水之战结束后,指挥这一战役的韩琦和时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的范仲淹都被贬官降职。
  好水之战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典型战例,至今出现在中学生的历史课堂上。
  好水川之战后的第三年,公元1044年西夏又与辽王朝就辽境内党项民族的归属之争引发了河曲之战。此战元昊采取了坚壁清野,制造赤地,断绝辽军粮草的战法,又大败辽军。也正是这一仗,奠定了西夏与宋与辽三分天下的格局。
  当年李元昊在军事扩张的同时,并没有疏忽发展独立的民族经济,他在宜农宜牧的条件下开始了精细的农业管理。在宁夏地区不仅充分利用历史上留下的汉延渠、唐徕渠,还新开挖了昊王渠。
  西夏王朝在近200年的历史中历经十世,在位时间最长的是第五代帝王李仁孝,西夏王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中国中古时期惟一原本保存完好的国家法典《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中国第一本双解字典《番汉合时掌中珠》,都是在这一时期修订完成的。
  西夏后期,随着王朝内部出现分裂,和党项人原有尚武精神的退化,这个统治了中国西北部近两个世纪的少数民族王朝开始走向了它的衰败。是战争将它最终深深地埋入了历史的尘埃之中。  
 



 
第四部 发现传奇
亚洲腹地的金字塔(四) 

 
       

被炸倒塌的古塔中的文物
  1990年的冬天,在中国宁夏贺兰山北段的这条山沟里,一座历经沧桑的千年古塔被炸倒在了盗宝罪犯的脚下。
  废墟下若个件珍贵的西夏文物得以幸存。经考古人员清理,一套用西夏文印制的九卷本佛经《吉祥遍至口合本续》和其他几件有价值的西夏文物被拂去历史的尘埃,展现在考古工作者的面前。
  其中《吉祥遍至口合本续》文中不该出现的倒字和边缘不齐、线条不正等现象引起了宁夏考古所研究员牛达生的注意,因为这是雕版印刷品不可能出现的错误。他的这一发现为活字印刷最早出现在中国找到了确凿的证据。
  就在贺兰山方塔被炸的前后,甘肃武威缠山村的村民们在修复祁连山北麓古寺亥姆洞的施工中,也发现了一批被压在地砖下的西夏文经书。
  当时村民们见上面的字一个不认识,怕招来灾祸,于是就一本本的投向了火焰。仅剩的几本还是被一位老者藏在石缝里才得以幸存,其中一本有幸转到了武威文化馆原馆长孙寿岺的手中。
  孙寿岺见到这本名为《维摩诘所说经》藏本后,惊异地发现此经是古泥活字印本。


刻本西夏译经图 
  北京图书馆馆藏的1917年出土于宁夏灵武县的西夏文献中,有一幅珍贵的刻本西夏译经图。图中刻有僧俗人物25身,并有西夏文题款,标明图中人物的身份和姓名。
  此图形象真实地描绘了西夏时期译经的场面。
  文献记述:西夏时期僧人非常之多,在佛教最兴盛时,西夏法律还曾限制过老百姓出家,但其统治者却始终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广建寺院佛塔。近千年过去了,宁夏境内至今仍有大小佛塔400百多座,被称为佛塔的博物馆。一些古塔,由于历史上没有留下准确的始建年记载,致使一些西夏时期的佛塔始终被披着元或明、清的外衣。


宁夏的一些西夏古塔一直被认为是别的时期的古塔
  应当说,现存于在宁夏境内的400余座佛塔中,只有一座是历史上就有定论的。它就是始建于西夏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的承天寺塔,又名“西塔”。
  传说西夏的开国皇帝李元昊死后,他的私生子谅祚刚满周岁便登了基。元昊的地下夫人没藏氏为保儿子“圣寿无疆”,役使兵民数万,用了五年零七个月的时间在兴庆府建造了承天寺塔。
  当年承天寺塔与位于河西走廊凉州的护国寺、甘州的卧佛寺,都是西夏时期著名的佛教圣地。


一百零八塔 
  至今供奉在甘肃河西走廊张掖市,古称甘州大佛寺内的卧佛,恐怕是我国历史上留下的最大卧佛。历史上有关大佛寺的卧佛的建造有两种说法,但都与西夏有关。
  位于银川市城北三十里,贺兰县境内有一座许多年一直呈倒塌状的藏传秘宗喇嘛斜塔名为潘昶塔,人们一直戏称此塔为比萨斜塔。
  1990年6月宁夏考古研究所在对这座建造风格独特的佛塔进行维修时,意外地发现塔内藏有大量的西夏文残经和精美的彩塑佛像,以及罕见的早期佛教绘画等珍贵文物。


它是西夏时期保存下来的佛教建筑,而且这种类型的佛塔是目前国内惟一完整保存下来的藏传佛教建筑遗产
  这的确是意外中的意外,事前没有人会想到这座残塔会藏有如此多的西夏文物,应该说它是继黑水城发现西夏文物后又一次重大发现,另外根据塔中文献提供的线索,此塔并不是人们一直称呼的潘昶塔,而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