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修订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節卅七之助讀說明
  對於臨死的人:在一世當中的最後一個心路過程生起之前,有分心波動了兩次之後即停止。過後五門心路過程之一緣取呈現於根門的目標而生起,或者是意門心路過程緣取呈現於意門的六所緣之一而生起。由於力弱,這最後一個心路過程的速行只生起五次,而不是如平時般生起七次。這心路過程本身缺少造業的能力,而只是作為過去業成為令生業的管道。在速行之後,兩個彼所緣可能會生起或洠в猩稹S袝r候是有分隨著最後一個速行之後生起。然後,作為最後一個心的死亡心即生起,執行死亡的作用。在死亡心滅盡時,命根亦被切斷。此後身體即只剩下一堆無生命的時節生色,直到死屍毀壞成灰為止。
  一旦(死亡心)滅盡:在死亡心滅盡之後,在新一世的結生心即刻生起,緣取前一世臨死速行的目標。在有色法的生存地,此心由心所依處所支助,但在無色地裡它則洠в腥魏我捞帯K怯尚兴a生;此行即是過去速行之業,而此業的根基則是兩種生死輪迴之根,即無明與渴愛兩種潛在傾向。結生心由其相應名法(即相應心所)陪同;由於作為相應法的住處而成為它們的前導者,並不是因為它比它們先生起而成為它們的前導者。
節卅八:欲界結生心的所緣
  Mara?àsannav?thiya§ pan'ettha mandappavattàni pa¤c'eva javanàni pà?ika?khitabbàni。 Tasmà yadà paccuppannàlambanesu àpàtham àgatesu dharantesv'eva mara?a§ hoti; tadà pa?isandhi… bhava?gànam pi paccuppannàlambanatà labbhat? ti katvà kàmàvacarapa?isandhiyà chadvàragahita§ kammanimitta§ gatinimitta¤ ca paccuppannam at?tam àlambana§ upalabbhati。 Kamma§ pana at?tam eva; ta¤ ca manodvàragahita§。 Tàni pana sabbàni pi parittadhammabh?tàn'ev'àlambanàni。
  於此,當知在臨死心路過程裡只有五個軟弱的速行生起。因此,若死時是緣取呈現於根門的現在所緣,(新一世裡的)結生心與(最初幾個)有分心也都緣取現在所緣。對於欲界結生,當由六門之一所識知的目標是業相或趣相時,該目標可以是現在(所緣)或過去(所緣)。但(作為目標的)業則必定是過去的,而且是通過意門識知。這一切(欲界結生的)目標都只是有限法而已。
節卅八之助讀說明
  結生心與(最初幾個)有分心也都緣取現在所緣:對於在死亡時所識知的現在所緣,其壽命可能會持續到下一世的結生心與最初幾個有分心的時刻,因此後兩種心也能緣取現在所緣。
  對於欲界結生等等:若結生心的目標是業,它必定是過去所緣,而且是通過意門識知的法所緣。若目標是業相,它即可能通過六門的任何一門識知,而且可以是過去或現在所緣。對於作為(臨死)目標的趣相,不同的論師有不同的見解。有些論師,包括《阿毗達摩義廣釋》的作者,認為趣相必定是通過意門識知的現在色所緣。他們解釋阿耨樓陀尊者在書中所寫的內容為:「當目標是業相時,它可以通過六門的任何一門識知,而且可以是過去或現在所緣;當它是趣相時,它由第六門(即:意門)識知,而且是現在所緣。」其他論師,包括列迪長老,都反對這種詮釋,認為其見解太狹窄。他們辯說阿耨樓陀尊者所寫的肯定有較廣的涵義,即是說趣相可以是過去或現在所緣,也可以呈現於六門的任何一門。列迪長老認為:《阿毗達摩論》裡常提到趣相是呈現於意門的現在色所緣,但這只是基於其最為常見的呈現方式而如此說,其實它也能以其他方式呈現,譬如地獄眾生的哀號、天界的音樂與香味等。
  
節卅九:廣大結生心的所緣
  R?pàvacarapa?isandhiyà pana pa¤¤attibh?ta§ kamma… nimittam ev'àlambana§ hoti。 Tathà àruppapa?isandhiyà ca mahaggatabh?ta§ pa¤¤attibh?ta¤ ca kammanimittam eva yathàraha§ àlambana§ hoti。
  對於色界結生,其所緣是概念,以及必定是業相。同樣地,對於無色界結生,其所緣是概念或廣大心,以及必定是業相。
  Asa¤¤asattàna§ pana j?vitanavakam eva pa?isandhibhàvena pati??hàti。 Tasmà te r?papa?isandhikà nàma。 Ar?pà ar?pa… pa?isandhikà。 Sesà r?pàr?papa?isandhikà。
  對於無想有情,生起為結生的是命根九法聚。因此他們名為「色結生」。無色界的(有情)名為「非色結生」(名結生)。其餘的名為「色非色結生」(色與名結生)。
節卅九之助讀說明
  色界結生心的目標即是產生結生的禪那所緣取的似相。這似相是概念,也是業相。第一與第三無色界結生心各自的目標是空無邊與無所有的概念。第二與第四無色界結生心各自的目標是第一與第三無色界禪心,即它們的目標都是廣大心。上述的目標都屬於業相。無想有情是洠в行牡模栽诮Y生時並洠в芯壢∪魏文繕恕!该欧ň邸故瞧渲幸环N擁有命根的色聚(見第六章、節十七)。
節四十:投生的法則
  ?ruppacutiyà honti he??himàruppavajjità
  Paramàruppasandh? ca tathà kàme tihetukà。
  R?pàvacaracutiyà aheturahità siyu§
  Sabbà kàmatihetumhà kàmesv'eva pan'etarà。
  
  當在無色界的(梵天)死時,他只能投生到更高層次的無色界天,但不能投生到較低層次的無色界天;他也能夠以三因結生心投生到欲界。
  當在色界的(梵天)死時,他不會以無因(結生心)投生。當在欲界具有三因的(天神或人)死時,他有可能投生到任何地方。其餘的(即:死時是二因或無因者)只能投生到欲界。
Ayam ettha cutipa?isandhikkamo。
於此,這是有關死亡與結生的過程。
節四十之助讀說明
  凡夫與有學拢咧g的投生法則有很明顯的差異。上文只提及凡夫的投生過程。在此,我們將先解釋凡夫的投生過程,然後再解釋有學拢叩摹
  無色界的有情能夠培育與其層次同等或較高的無色禪,但不能培育較低層次的無色禪。所以,當他們死時,他們能夠投生在同一界天或較高層次的無色界天,但不能投生到層次較低的禪天。然而,若他們失去禪那,他們即會以近行定之力投生到欲界,因此是以欲界三因果報心投生到欲界。
  無想有情死時會以二因或三因的欲界果報心投生到欲界。在其他色界天的梵天死時,若他已證得無色禪,他即能投生到無色界天;若他已證得色禪,他即能投生到色界天;若他造了極強的傾向欲界之業,他即會投生到欲界。對於在色界天裡死後投生到欲界的梵天,其欲界結生心必定是二因或三因。
  對於在欲界的三因者,死時他們有可能投生到任何一界,因為欲界的三因有情能夠造所有種類的業。對於在欲界的二因與無因者,死時他們只能投生到欲界;他們下一世的結生心可以是兩種無因推度心之一,或任何一個二因或三因的欲界果報心。
  對於拢撸麄兊乃劳鲂目隙ㄊ蔷哂腥颍驗闆'有具足三因的人是不可能證得道果的。有學拢吣芡渡酵唤缁蜉^高的界。而阿羅漢死後則當然不會再投生到任何界。
節四十一:心之相續流
  Icc'eva§ gahitapa?isandhikàna§ pana pa?isandhi… nirodhànantarato pabhuti tam ev'àlambanam àrabbha tad eva citta§ yàva cuticittuppàdà asati v?thicittuppàde bhavass'a?ga… bhàvena bhava?gasantatisa?khàta§ mànasa§ abbocchinna§ nad?soto viya pavattati。 Pariyosàne ca cavanavasena cuticitta§ hutvà nirujjhati。 Tato para¤ ca pa?isandhàdayo rathacakkam iva yathàkkama§ eva parivattantà pavattanti。
  所以,對於如此投生者,在結生(心)滅盡之後,即刻就會生起識知同一所緣的同一種心,有如河流般不斷地流下去;只要洠в行穆愤^程生起,它即會如此流下去,直至死亡為止。由於它是有(即:生命)的主要因素,此心被稱為有分。在生命終結時,它成為死亡心,滅盡後即完全停止。此後,結生心與其他(心)有如車輪一般繼續次第地轉起。
節四十一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