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央视国际解说词-南少林之谜 作者:蔡佳利(编导)-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料,专家们翻遍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均没有找到“林泉院”与“少林寺”相关的记载。眼看着线索中断了,专家们不得不另辟蹊径。

  传说中,南少林是北少林的分寺。人们猜想,北少林寺里会不会有南少林遗址的记载呢?

  1990年4月3日,几位专家来到北少林,拜访寺中的方丈德禅大师。

  德禅大师听了几位专家们的来意后,当即找来寺中的高僧一起座谈。高僧告诉专家,如果想从碑林、碑廊中找到有关南少林寺的文字根据,在清朝以前那是很多,但在清康熙以后就不可能找到了。

  原来,康熙皇帝因害怕北少林参与反清复明的活动,在血腥镇压南少林的同时,对北少林也发出了解散僧兵、不准练武、不准同南少林有任何来往的敕令。而且把有关的碑碣全部打毁,文字全部烧掉。

  如果连北少林中也无法找到关于南少林寺院遗址的记载,那又能到哪里寻找呢?

  其实早在40年代初,著名体育学家唐豪派其学生徐树桩,前往莆田进行调查。徐树桩是莆田人,他肩负师命回乡调查,并没有发现莆田有少林寺的遗址。于是,唐豪遂发表文章;作出〃查无此一少林寺〃;〃可见其伪〃的结论。

  以当时唐豪在学术上权威的地位,他对南少林的结论影响极大。因此,人们开始认为莆田并没少林寺。

  以至于台湾编订的《体育大辞典》一口论定:“一般传说所谓福建亦有少林寺,只是误传,实则查无此事”。

  五十年后,莆田专家方金辉撰稿反驳唐豪先生的结论。

  方金辉:作为当时一个练武的学生,一个暑假回来,他到处问问打听几下,没有就是没有,他回去就告诉他,因此他的结论是查无此一少林,可见其伪,可见南少林就是假的,对于他这个结论,我当然是有想法的,我们很尊重他对中国体育史的贡献,对中国武术史作出的贡献,但这个问题,他是不那么全面,不那么慎重。结论下得太草率一点。

  莆田的专家们认为,经过科学考证,已经证明了林山村中,存在着一座规模宏大的武僧寺院——林泉院,而这座林泉院就是传说中的南少林。

  就在各界人士庆祝封尘了200多年的谜底,终于彻底揭开时,福建的另一座城市传来了令人震惊的反驳声音。

  泉州知名史学家—陈泗东反驳有关莆田“僧兵”的说法。陈泗东认为:凡和尚组成的军队,皆称“僧兵”。而僧兵不只少林寺独有,其他寺院也有。

  在明顾炎武的《日知录》中记载,除少林寺有僧兵之外,许多地方在历史上都有出现过僧兵。

  而《梦观集》中也出现过泉州“僧兵”的记载。因此,“僧兵”不只少林寺独有,全国很多地方都有,泉州更多。

  况且,据嵩山少林寺碑文中记载,“十三棍僧”救唐王之后,唐太宗只封给这些僧人以官衔,赐田地,颁布圣旨加以表扬,并没有特别叫少林寺组织僧兵,给予编制。

  60年代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的周焜民,对古文字的语法颇有研究。

  周焜民:我当时看到拓文以后,也感到文字不符合古代汉语的语言规范,当院僧兵,那个兵字,其实是其他的“其”字,它应当断句为:当院僧,其永,其津,其合,共造石槽一口。其中的这里面的三个其字,它的两横距离差不多,按说如果写成兵字,兵字这两横应当短一点。不像其字是拉长的,汉字的结构他有一定的内在规律。所以,当时把这个复原的研究发现,把其字上面多加字上加一撇,其中的两点抹掉,描红之后,就看到这当院僧兵。

  “僧兵”的伪证之说引起了海内外专家对泉州的关注。此时,泉州的几位专家联合声明,真正的南少林寺不在莆田而在泉州。

  泉州,这座历史文化古城,曾在宋元时期成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于世,来往的通商贸易国家达100多个,世界各大宗教汇集与此。它会是南少林遗址所在地吗?

  早在八十年代初,一本明代无名人士撰写的手抄本——《清源金氏族谱》的附录《丽史》引起了陈泗东的注意。《丽史》中有一段是这样的记载:明朝期间,泉州城中一位年轻的书生,名为伊楚玉,曾在一寺院读书,经常从一富翁凌氏的门前经过,后与凌氏的女儿相遇并产生爱慕之情的故事。而伊楚玉读书所在的寺院正是泉州少林寺。

  周焜民:这本书里面是一本祖谱,金氏是我们泉州的阿拉伯民族,这本祖谱很奇怪,它说了一篇纪实性的小说,温岭历史,说在这里面,这本丽史它在这里面不是想反映说,这个里面所反映的一段爱情故事,它本意不是这个,它本意在说这里面反映金家的一段历史事实,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时代变迁,泉州风物收录祖谱里面的事;是要作为史实性的东西来补充祖谱的不足;所以我感到这篇;第一它是真实的;第二;它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我们中国的历史研究;往往是野史、诗册;可以弥补正史的不足。

  其实,古城泉州的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故事。相传,泉州在唐朝年间就存在一座少林寺,少林寺的僧人个个武功高强,历代以来一直匡扶正义、爱国爱民,最后为反抗清朝压迫历尽坎坷,终被焚毁。说书先生喜欢在故事的结尾留下这样的悬念,当清朝统治者下令火烧少林寺以后,自此无人敢修复,无人敢私下议论。渐渐的,谁也不知道当年的泉州少林寺究竟建在何处?

  然而,有一种传说却被泉州的老人私下议论着,清咸丰丙辰年间,东禅寺主持幻空曾手书一块“少林古绩”山门匾额。

  那么,东禅寺会不会就是《丽史》中所记载的书生伊楚玉读书的那座少林寺呢? 


《南少林之谜》第二集解说词

  相传,康熙十三年,清王朝突然下令火烧福建南少林寺。自此,千年古寺燃为灰烬。当年赫赫声名的南少林寺究竟在哪里呢?

  方金辉:林泉院就是历史上过去曾经存在过的南少林寺。

  林少川:从民间世代相传下来的它就说南少林在泉州。

  随着南少林故事,频繁出现在香港武侠小说和电影之中,国内外掀起了一股研究南少林的热潮。莆田人最先开始了他们的寻找,他们欲把历史的传说和现实的发现结合起来。但是,他们没有料到,由于泉州的介入,掀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南少林遗址之争”。

  东禅寺,位于泉州东门外凤山之麓,始建于唐乾符年间。

  清乾隆的《泉州府志》记载:“镇国东禅寺,广明年赐今名。宋德祐和元至正两次遭火,后复建。明宣德十年重修,后废。”

  东禅寺的始建年代和废弃的年代,与传说中的南少林大致相符,最重要的是,这里曾经存在过一块清朝年间《少林古绩》的匾额。从这块匾额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东禅寺就是少林寺的古代遗迹。只是,令人不解的是,它为何不直接称为少林寺呢?

  采访周焜明:在我们民间;口头上大家不叫它东禅寺;就叫少林寺。泉州的寺庙有这么个特点;它往往有两个名称。比如开元寺;又叫做紫云寺,承天寺又叫做月台寺,东禅寺可能又是另外一个名称,就叫做少林寺。

  采访方金辉:以前的文人墨客好像把寺庙、把和尚僧人;老给少林挂在一起。因为少林;少林寺是我们禅宗祖庭。我总觉得这个少林古迹这个题词不一定属实。

  当时;泉州的同志提出来;南少林寺;它的依据;一个是丽史里头;有一段话;我们后来去查了;丽史只是一部爱情小说;如果根据小说里面有些东西;作为古迹的一个证据材料;我觉得这个好像不足。

  这些日子来,陈泗东正为《丽史》的证据不足而苦恼。

  突然接到一个意外的电话,电话里的人告诉陈泗东,晋江东石人蔡春草,有本的世代相传的手抄本,名为《西山杂志》,书中大量的篇幅,记载着泉州少林寺的故事。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使陈泗东兴奋异常。

  他决定前往晋江寻访这本《西山杂志》。然而,当他找到蔡春草的小店时,却被告知蔡春草出了远门,可能两个月之后才能回来。

  正当南少林遗址之谜,被海内外媒体炒得沸沸扬扬时,人们看到《福建侨报》发表一篇刘福铸撰写的文章,由此引出福建省内的第三座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人们纷纷议论,前两座城市经过层层的论证,最终还是无法证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