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申五嗔即颠倒非理
由依彼等修忍辱 令我众罪得祛除
由我彼等坠地狱 长劫沉轮受诸苦
是我於彼作损害 彼等咸皆饶益我
云何作是颠倒行 於彼悖忤生嗔恚
复次,以彼诸补特伽罗为忍之所缘境,令我得修忍辱,祛除众罪,而彼诸补特伽罗因我而堕地狱中长劫受苦,是我於诸怨害作损恼,而彼等於我作饶益,於作饶益者,而生嗔恨,汝心何故如是颠倒悖谬而生嗔恚,应欢喜也。
未二断诤分三 申一遮他不应能於我作饶益 申二遮我不应能於他作损恼 申三破於作饶益颠倒行 今初
若我意乐有功德 何能堕於地狱中
或谓若我为他之罪缘,我亦应入地狱。若思维此事於我作饶益,以此意乐功德而成忍辱,我不入地狱而罪成清净也。
申二释难我不应能於他作损心恼
若我於己善防护 於彼有何福可生
或谓彼能尽我之罪果,且於我作饶益。彼亦不应入於地狱。我於损恼修忍,自能防护得免於罪,彼诸补特伽罗,於此有何福德可生?不作善业唯作损恼也。
申三破於作饶益颠倒行
若以损害为酬答 即於彼不能防护
我之善行即失坏 且亦坏我忍辱行
或谓若作损恼,即是作饶益,我亦应以损恼报之,虽然,若以损恼报损恼,即於作损恼不能防护,我所承许四善法行及慈悲心之善行,即成失坏,亦坏殊胜难行之忍辱行也。
辰二於作轻蔑者应忍分四 巳一轻骂等於己身无损 巳二为嗔所缠之补特伽罗我不应嗔彼 巳三於障利者不应嗔 巳四他入於我不敬不应嗔 今初
心非色质无形体 谁由何处能损坏
若於色身起贪著 此身始为众苦侵
或说轻蔑粗恶言 或作讥诽不悦耳
於汝身肢无损害 汝心何用嗔於彼
若为爱护自心,心非有形体故,恶语刀杖等任何一物终无由能作损害。是故若谓於身分别贪著,身为诸苦所逼故生嗔恚,他人於我作轻蔑粗恶之语,彼不悦耳之言,於自身毫无所损,汝心何故起大嗔恨,不应嗔也。
巳二为嗔所缠之补特伽罗我不应嗔彼
他人对我心不喜 或於今生或他世
若彼不能吞食我 我心何用不乐为
他人於我不喜。若於今生,若於他世,若於我无害,不能食我,我何故不悦,而造无义苦因,故不应不乐也。
巳三於障己利得者不应嗔分五 午一所得速坏故不应嗔於彼为障者 午二遮邪命得利 午三喻明不应贪利 午四不应贪利之理 午五遮应求利 今初
若由障我之所求 故我於彼心不悦
所求必舍终归尽 嗔心诸罪恒坚住
若谓轻毁等能障我所求,故我於轻毁等三有时不欲,所为生嗔者,为我所求利养。彼於现生亦迅疾失坏,而嗔恚诸罪,恒常坚住於相续中,故宁不得利养不应嗔恚。
午二遮邪命得利
我宁今日舍寿命 不愿长生邪命活
如我从能长寿住 死时痛苦亦犹是
我宁不得利养今日即死,不可嗔他而得利,邪命自活,依之而长寿久存。如我纵然长寿,终亦悉一切,死时之苦亦犹如是也。
午三喻明不应贪利
梦中受乐经百年 梦觉之时何所有
余人梦受须臾乐 梦觉之时亦犹是
於斯二人久暂乐 觉时同一难再是
人寿修短虽不同 死时均等亦如是
一人梦受乐百年而醒,余人梦受乐须臾而醒,二人醒时,梦中所受之乐均不可复得。寿长寿短所受之乐,亦犹如是,死是惟成忆念之境,如斯而已,故不应贪利。
午四不应贪利之理
从能获得诸所求 复於长时受安乐
终如被劫寸缕无 命终独往唯空手
从得众多财利,复於彼长时乐享,死时终如被盗洗劫寸丝不挂,不得不空手而行也。
午五破应求利
若谓求利为支身 消除罪业作福德
若为求利生嗔恚 宁不折福生罪愆
我为此事而活命 即令其事成失坏
唯作恶事邪命生 如此生存亦何益
若谓依利养故长久存活,可以四力。净罪增福是故应求利养,若为求利而生嗔恚,千劫所积福德亦能销尽宁不获?。若生罪,则我生存所为之事,尔时即成自身失坏之缘,生存唯能造罪,何用存活,非所须也。
巳四他人於我不敬不应嗔分二 午一若因道吾恶名能坏信心故嗔则於道他恶名者亦应嗔 午二若能忍於他不信则以烦恼为缘而於己不信者亦应忍 今初
若谓为坏有情信 对彼恶言生嗔恼
若於他人播恶名 尔时汝何不生嗔
或谓从或不应嗔能障利养者,然若道吾恶者,能坏有情於我所起之信心,故应嗔道吾恶者。若为能坏他善根而嗔,於道他补特伽罗之恶者,汝何故不亦如是起嗔,彼亦能坏他信心善根故。
午二若能忍於他不信则以烦恼为缘而於己不信者亦应忍
若对他人心不信 於不信者能安忍
依烦恼生出恶言 汝心何故不能忍
若对他有情不信者,依别余补特伽罗为所缘境,而道别余补特伽罗之恶名,於对别人不信者,汝安忍不恨,则於道自身恶事者,汝心何不亦能忍受,应当能忍彼亦依他之烦恼生而作如是语故。
卯二遮嗔於己亲友作恶者分二 辰一以谛察法忍遮止 辰二以耐他怨害忍遮止 初中分二 巳一於损坏佛像等者不应嗔之理 巳二於损害亲友等者亦应如是忍 今初
若於塔像及正法 或作诽谤或毁损
我仍不应生嗔恼 佛等无人能损故
若谓损害自身虽不应嗔,而嗔损坏三宝者应无罪。於佛像大菩提塔等及正法,以语诽谤说其过失,以身损毁者,我仍不应对之嗔恚,佛等三宝无有能损毁者,若能损者,彼即是可悲愍处应悯念之,於三宝所,不至由心不安而生令心苦恼之因缘作用故。
巳二於损害亲友等者亦应如是忍
若於师友及亲知 作侵损者亦如是
依前述理而观察 见从缘生息嗔恚
为己说法之师,及同时之友,及诸亲友等,若有为作损害者,虽见他人为作损害,亦不应嗔彼诸亲友等,由先作非理之业所招感,如前所述之理,应见为从诸业缘而生,遮自嗔恚。
辰二以耐他怨害忍遮止分四 巳一不应唯嗔有心者 巳二不应嗔之理 巳三思维己过 巳四思维忍之功德 今初
於有情作损害者 有心无心有二类
易唯简择嗔有心 故於损恼当安忍
於自己亲友等,所能作损害者,怨敌等有心,刀杖等无心,二者同一能作损害,何故唯缘有心者,简择而起增厌,不应憎厌,故於损害亲友等者应忍。
巳二不应嗔之理
一人愚昧作损恼 一人愚昧生嗔恚
若无过失何待言 若有过失当咎谁
有补特伽罗由昧於业果故而作杀等损恼者,复有补特伽罗由昧於嗔心过患对之起嗔,此二人中若无过失尚何待言,若有过失咎将谁归?二人等皆有过,不应为报复损害而起嗔也。
巳三思维己过
所有能作损害业 昔时何故而造成
一切唯依业力转 我於此事何必嗔
如是知己任何时 悉皆相对起慈心
我当如是自奋勉 於诸福业勤造修
所有能令他人於我作损害之业,昔时何故造作,无义自害,一切皆依自恶业起,是则我於他人何须嗔厌?一切皆由业生,如是见已,无论如何应作是思维,“安得令一切有情各各相对皆起慈心”!自於悲等福德,应勉力修也。
巳四思维忍之功德分三 午一应为令己善根不坏故励力 午二应受轻苦而遮地狱等苦因 午三应於能成大义之难行欢喜 今初
譬如房舍着火燃 旋见延烧及邻宅
蔓草柴薪易燃物 应悉曳出速抛弃
如是於谁心贪著 即为嗔火所延烧
为慎焚烧福德林 须臾即弃勿暂留
譬如房屋被焚,其火趣於邻舍,若延烧柴草等,资财悉当被焚。为保房屋资具故,应出彼柴草等弃之,不应贪惜。若於亲友等任何人心有贪著,依於彼等遭遇损害之缘,嗔恚之火即能延烧惧焚烧善根福德之财故,於彼贪因,应即於须臾顷弃之,不应贪也。
午二应为遮地狱等苦因而受轻苦分二 未一喻 未二法 今初
当死囚徒若可逃 仅断肢体岂不善
若由人中受轻伤 免地狱苦何不为
若谓离所知识当受苦者,当死之人仅断其手,若能免於死,何乐不为?如是,若人仅受饿渴等苦,便能免於地狱之苦,岂不善哉,应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