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工业的社会中成长。他们自然接受现代化的产品:摇滚乐和所谓的现代音乐。
不幸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敬拜音乐形式取代其他形式的事情,又重复发生了。就是说,如今人不过是以肤浅的现代音乐歌曲去取代一些更加肤浅和差劲的福音诗歌而已。
摇滚乐:是友?是敌?
首先我们要明白,摇滚乐反映了现代工业社会欠缺个性和单调的特性。在工厂里,你只能听到机器的声音;人类的价值已经贬低到成为一个数字或机器中的一个齿轮。摇滚乐正反映出这非人性的演变过程。
摇滚乐也是一种向传统犹太/基督教文化的对抗,这传统文化包括对基督教家庭观的反叛和抗拒。近几十年来,西方社会中的传统家庭观几近瓦解;许多年轻人的心灵是空虚的,他们似乎不太能体会父母对他们的爱,于是,他们尝试建立另一个文化,其中包含一个新的人际关系。
事实告诉我们,从六十年代开始,摇滚乐文化企图削弱和摧毁整个以圣经和犹太/基督教为基础的西方文化。到了九十年代,他们成功了。
从“耶稣人”,(JesusPeople,就是那些在嬉皮文化中信主的基督徒)时代到现在已超过三十多年了。今天一些非常受欢迎的基督教音乐,亦即所谓当代赞美诗,和一些不幸常在教会使用最差劲的福音诗歌,相较之下,有些当代崇拜音乐还是非常符合圣经真理的。原因是这些现代赞美诗的歌词常是直接引用圣经章节,特别是旧约。我们常唱的歌词是《诗篇》或先知书中的经文,显示出真正地在崇拜,而不是在享受团契。反观许多现代崇拜诗歌只是重复简单几个字或短句,以制造一种情绪上的振奋狂热或一种“灵里的高潮”。时常把“我”、“自己”、“我的”崇拜视为中心,而挪移了神居中心的地位。
在现代崇拜中,很不幸地失去了一些客观性。崇拜,在某些观点上,是述说神,而不是与他谈话。我们和我们的后辈都要牢记,神在真理中启示他自己,而且在歌颂神的时候,以神为第三人称(他是……)或第二人称(你是……)才是正确的。
进入心灵深处医治与崇拜
此刻,我必须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现代赞美诗在崇拜中对医治破碎心灵非常有效;当然,福音诗歌还是很美的音乐。
我们发现,现代赞美诗对于那些来自破碎家庭中的人,扮演了医治破碎生命的角色。这是值得我们小心观察的。现代赞美诗使用的媒体是今天人所熟悉的。你会发现,人在电梯里、上班的路上、无线电台等处所听到的都是同样的音乐。所以他们毋须超越一个文化的障碍才达到敬拜而得医治的境界。从这角度而言,所谓“传统”福音诗歌,在九十年代看来已经落伍了。
支持传统圣诗的人(包括本人在内)必须注意一个事实,就是我们必须满足破碎心灵的需要,从而与天父建立一个“活的”关系,而此关键不在于取用现代崇拜音乐而放弃传统圣诗或福音诗歌。所有的基督徒,不应该只寻求个人对音乐的口味与爱恶,却要肯定崇拜的目的是为了敬拜神。同时对来参加主日崇拜和心灵有需要的人,要抱持怜悯的心肠,惟千万不可为迎合他们的崇拜。我们不要为了经验而制造情绪的高潮,也不要把情绪置于真理之上。我们必须宣扬神,他的真理和他的圣洁。同时,我们也要宣告、歌唱和经历他无比的爱,需要通过耶稣基督而临到我们身上。
崇拜也要进入思想中
崇拜音乐单单打动情绪(心灵)是不够的。传统华人教会中非常缺乏知识的领袖作思想上的领导。我在这里所提倡的,不仅仅是一种诉诸和医治心灵的崇拜,也必须了解我们正处在一个经历“世界思想封闭”的世代。故此我们加倍努力,使圣经的客观真理,通过讲道,教导和查经,进入并引导人的思想。
我曾参加过一些崇拜聚会,聚会中前半段时间全部用作赞美,领诗的人也没有说什么;而下半段时间则是纯解经,没有任何别的节目。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有创造性的心灵与意志一同敬拜,是大有能力的模式。
结论
让我们用全部的思维来敬拜他——思他所思、想他所想;跟随他、默想他的荣耀、圣洁、公义和慈爱。让我们用全部的意志来敬拜他——围绕主前,尽力讨他的喜悦,为自己的过犯向神忏悔,信靠基督的宝血。让我们用全部的心灵来敬拜他——寻求认识他的心意、求圣灵使我们成圣,且在主里有荣美和喜乐的团契。总括一句,我们的心,透过圣灵光照我们的思想,要跟随真理;我们的心在完全降服后由圣灵掌管我们的意志,如此来成就以神为重点和中心的敬拜。
但愿华人教会保持丰富和以神为中心的传统敬拜,并在我们的歌唱中加上新歌。保留旧的好诗,特别是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圣诗。把新、旧诗歌适当地融合在一起。对年长的来说:不要害怕新诗。对所有基督徒而言,要能分辨哪些是肤浅和哪些是美好的新诗。
问题研讨
一、你最心爱的诗歌有哪三首?它们来自哪些时代?它们的歌词反映出怎样的敬拜?
二、在你事奉的教会或团契,在诗歌的选择上有多元性吗?传统圣诗占多少成分?这个比例如何反映出选诗者的教会历史知识?灵命成熟?研读圣经的操练(特别是对旧约的认识)?
三、你对文中所提到的不同时期的圣诗,最不熟悉的是哪一两个时期?可否订出一个简单的进修计划,研究不同时期的圣诗?
四、在未来的两年之内,你可以如何增加自己对旧约敬拜的认识?对三一神的属性的认识?(建议:细读巴刻的《认识神》,香港:证主出版社。)
五、你的教会或团契,可以订出怎样的节目或计划,集体学习敬拜的圣经基础,和圣诗的历史与价值?
阅读建议
一、雷本(RobertRayburn):《朝见永生神》,香港:中国神学研究院/天道出版社
二、巴刻著,林来慰译:《认识神》,香港证主出版社:(原著:J。I。Packer;KnowingGod。IVP。)
三、JohnM。Frame:WorshipinSpiritandTruth。P&RBooks。www·prpbooks·
四、JohnM。FramentemporaryWorshipMusic:ABiblica/Defense。P&RBooks。prpbooks
五、EdmundP。Clowney:TheChurch。InterVarsityPress。
六、BarryLiesch:TheNewWorship。Cf。:worshipinfo。
七、赫士德著,谢林芳兰译:《当代教会与圣乐》,台北:校园出版社。(原著:DonaldHustad;JubilateII;HopePublishingpany。)
八、TheTrinityHymnal。gcp
九、TheTrinityHymnal。Revisededition。gcp。
十、《普天颂赞》,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
十一、王神荫:《圣诗典考》,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
十。特殊议题篇 第94课 后现代主义/温伟耀
“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时代的来临
“后现代主义”这个词,最早出现于一九三四年。然而,“后现代主义”成为一种学术、文艺潮流的出现,要等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欧洲(尤其是法国)。带动这潮流较为显赫的代表人物,例如米歇尔·福考尔特(MichelFoucault,1926…1984)、让·弗朗梭瓦·利奥塔(Jean…FrancoisLyotard,1924~)、弗雷德瑞克·詹姆森(FredricJameson,1934~)、雅克·德里达、雅克·德丽达(JacquesDerrida;1930~)雅克…玛丽…埃米尔·拉康(Jacque…Marie…EmileLacan,1901…1981)、让·博德里拉(JeanBaudril…lard,1929~)等,都是活跃于七十年代中至八十年代初(除了福考尔特,他可算是六十年代的先驱者)。但当时他们给人的印象是一群很前卫、语出惊人、曲高和寡的时髦学术圈子而已。他们的理念并未带来当时一般普罗大众的共呜。
然而,自从九十年代开始,全球文明闯进了一个天翻地覆的时代。最关键性的有:
一、全球的电脑网际网络成为事实:任何消息、资讯,可以一刹那从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传播到另一个角落。
二、移动电话、个人数码助理普及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走在路上的人,虚拟的世界(电脑游戏、网上沟通)与现实世界交错混杂。真与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