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1世纪基督徒装备100课-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近二三十年来,专家学者在研究教养子女的模式时,所注重的四大特点,和这个经节颇为吻合。这四个重点包括:双向的沟通、身心的顾惜、行为的约束和成熟的要求。

    一、“不惹气”(notexasperate)

    “惹气”这个字在中文翻得很好,就是激怒对方,惹他生气的意思。但是要如何才能不激怒子女呢?许多讲解这段经文的人都有不同的领受。我们将从“双向的沟通”和“身心的顾惜”这两方面来看它。

    (一)双向的沟通(two…waymunication):《雅各书》第一章十九节提到“要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的沟通原则。我们对一般人当如此,对自己的子女也应当如此。在和子女沟通时,倾听他们,与他们商量,向他们解释原因,尊重他们,采纳他们合理的建议,而不随意把自己的意见强加在孩子身上。这在一个讲究人权、鼓励个人独立思考判断的民主社会里,尤其重要。譬如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吃东西、买衣服、看电视、交朋友、选学校时,父母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而当父母对孩子有所要求,或孩子做错事被管教时,父母也能向他们解释原因,从这些状况中,我们可以判断亲子之间的沟通是不是双向。

    (二)身心的顾惜(affectiveexpression):父母关心子女身心的福利,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直接而正面的互动:当孩子生病时照顾他们;遇到困难时支持他们;受到挫折时鼓励他们;失败时安慰他们;成功时夸奖他们;彷徨时开导他们;在那稍纵即逝、有话要说的片刻认真倾听他们;在穿着、饮食、娱乐等方面合宜地满足他们;这一切都表示父母对子女身心的顾惜。这些表现说起来容易,但我们扪心自问,也许孩子需要我们时,我们却长期不在他们的身边,或把他们送回国内去,或请旁人代为照顾;当孩子遇到困难挫折时,我们没有鼓励,只有责备;当孩子成功高兴时,我们却不当它是一回事。如此长大的孩子当然无法正面地感受到父母对他们身心的顾惜。

    二、在主里“教训/管教”孩子(discipline;training):行为的约束(behavioralcontrol)

    父母积极地努力去影响孩子的行为,使其符合父母的标准。譬如说,在一个众人聚集的场合里,有些父母任凭他们的子女跑来跑去,大声尖叫、如入无人之地。或者是孩子一面吵,父母一面叫他不要吵,但是父母的话对孩子而言,简直像“耳边风”一样。这都表示父母没有用心去管制孩子的行为。等到孩子已进了青少年期才要来约束他们、管教他们,未免迟了一些。其实,我们对孩子行为的约束应当自小就开始,可从他们每日饮食和睡眠,甚至看电视的习惯培养起。它们都牵涉到健康、平衡、自我约束(self…control)、守纪律(regulation)等非常重要的美德。如果我们的孩子只有两三岁大时,作父母的都无法管束他们的行为,等他们到了十四五时,我们怎么可能管得动呢?

    华人所居住之地,大众媒体,如电影、电视、网际网络、音乐、杂志等普遍极为发达,尺度则宽窄不一。这些媒体对我们可以有非常好,也可以有非常坏的影响。看多了暴力的镜头不但会显著地促使一个人对暴力现象变得麻木而没有反应,也提升了这个人从事暴力的倾向。如今电动玩具和网际网络上的暴力节目愈来愈多,也愈来愈逼真。我们可以想象使人有所谓“虚拟真实”(virtualreality)这种临场感的暴力电动游戏,会带给人多可怕的影响。

    一些有关电视与性的研究则发现,年轻人爱看的电视节目常把性当作是一种娱乐、身材外貌是主要的吸引,且绝大部分是发生在非夫妻的男女关系之间。而看多了热门电视节目的年轻人对性的态度会变得更加随便。如今因着网际网络的缘故,孩子不但容易接触一些暴力和色情的节目,也很容易接触一些背景复杂、心计不正的人。我们固然期待政府能管制,业者能自律,但最根本的大概还得靠父母自小对子女合宜的约束。如果我们从小对孩子在娱乐上管得太紧或太松,长大以后难免会有麻烦。兄弟姊妹,我们应当从孩子小时候起就管束他们看电视的时间和内容!

    就体罚(spanking)而言,这是一个相当有争议性的问题。根据《华府邮报》(4/27/99)的报道,当时全美国(USA)大约有一半的十二岁孩子,三分之一的十四岁孩子和五分之一的十六岁孩子仍受父母的体罚。如果这是一般美国家庭的数字,那么它在华人家庭之间一定更高。自联合国宣告一九七九年为国际儿童年以来,许多欧、美的国家在联合国儿童权益委员会(mitteeontheRightsoftheChild)的推动下已经或正在考虑立法禁止体罚。在各个社会中,少数孩童受父母过度体罚甚至虐待的案例常是有心人士推动禁止体罚的主要原因。

    我们必须承认常常体罚孩子的父母可能需要承担自己管教不当、缺乏身教的责任,而习惯性的体罚或许能看到立即的效果,但负面作用又大又多。然而圣经并没有完全反对体罚。《箴言》第十三章二十四节说:“不忍用杖打儿子的是恨恶他。”《希伯来书》第十二章五至十一节亦反应相同的原则。对那些不排除用体罚的方式来管教子女的父母,需要先了解每一个孩子对不同的管教方式会有不同的回应:鼓励或奖赏正面的行为、让孩子承担错误的后果、暂停一些权益、禁足和口头严厉纠正等,都可能收到比体罚更好的效果。基本上“能不体罚就不体罚“仍不失一个好的原则。

    二、我们当“警戒”(或教导instruction)孩子:

    成熟的要求(maturityexpectation)

    父母对子女在智识、人际关系、情感和灵命的成长有所要求。譬如说,考试要在某一个水平以上,待人要有礼节、在家里要帮忙家事或养成灵修的习惯等,都是成熟的要求。华人父母多半对子女的课业和某些才艺上的要求很高。有些父母本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希望孩子能抓住所有学习的机会,不但功课要优等,最好能上天才儿童班,或跳级升班。放学以后,不是赶学钢琴、小提琴,就是学游泳、跳芭蕾。海外华人的子女周末多要上中文学校,基督徒家庭则另加教会聚会。孩子每天都被压得满满的,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有时,我们特别偏爱功课好或有特殊才艺的孩子,而造成其他孩子心怀不平。显然我们应当对孩子身心灵的成熟有所要求,但要避免太快、太多或偏心的危险。

    身为一个基督徒父母,如果我们在教养孩子时,要能兼顾“约束行为的教训”、“不惹气的沟通”“成熟要求的督责”以及“身心顾惜的养育”,才能教养出一个健康、成熟爱主的孩子来。

    教养子女的四大类型

    根据这四个教养子女的重点,一般的父母亲教养子女的方法可分为纵容型、忽略型、独裁型和权威型四大类。以下将从圣经和一些的生活实例,来说明这些类型形成的原因及其可能的结果。

    一、纵容型:低约束、高沟通、低要求、高顾惜

    圣经里面提到祭司以利有两个儿子,不但抢夺百姓的祭物,还和在会幕前伺候的妇人苟合行淫,以利不是不知道,也不是没有讲。但他却尊重儿子到一个地步,甚至过于耶和华。所以儿子把他的话当成“耳边风”一般,还是我行我素。这是一个纵容型的典型例子(参撒上二至四章)。

    纵容型父母的教养观是对子女的要求很低,让子女有极高的自主权,甚至到予取予求的地步,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爱去哪里就去哪里,孩子整天盯着电视机,父母亲顶多讲两句,舍不得骂,更不用说严格执行了。若父母婚姻不和谐、家境很富有、排行为家中独生子女或老幺的,较可能有这一类的教养方式。这类的孩子从小就有自己决定一件事要怎么做的能力,同时有一种强烈抗拒被人束缚的倾向。造成他们成长之后在性格上既独立却又容易举棋不定的矛盾。脾气较差,不妥协、不合群、不负责。以致于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挫败感,对自己的信心不够大。在择偶时,倾向于选择能干型的对象来照顾自己,但婚后则很容易因着受不了配偶的束缚而产生种种的抗拒。

    二、忽略型:低约束、低沟通、低要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