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时代中医文化随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ズ

  另外,灸法还适合虚症,起到补气的作用。《黄帝内经灵枢·禁服》:“陷下则灸之。”什么是“陷下”呢?所谓“陷下”,是一种脉状,为正气虚之症,大体相当于沉伏不起的脉象。《黄帝内经素问·皮部论》:“邪之始入于皮也,泝然起毫毛,开腠理;其入于络也,则络脉盛,色变;其入客于经也,则感虚,乃陷下……”在前文我们已经提到,人体的正气不足,那么邪气就会最先侵犯皮肤,由此进入络脉,进而侵犯经脉,使经脉感到虚弱,由此而下陷,邪气留于筋骨之间,入里则继续侵犯人的脏腑。

  “陷下”可以在脉象上体现出来。《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察九候……独陷下者病。”大意是说,具有沉伏不起脉象的人说明有病。

  《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澹(dàn)澹,恐人将捕之,嗌中吤吤然,数唾。候在足少阳之本末,亦视其脉之陷下者灸之。其寒热者取阳陵泉。”大意是说,有胆气虚的病人,好叹气,感到口苦,呕吐胆汁,心下波动不已,总是担心别人来伤害自己,喉中好像哽塞的样子,反复吞咽。对于这样的疾病,如果脉象“陷下”,在足少阳胆经上取穴进行灸法治疗。有寒热往来的取阳陵泉穴。

  《黄帝内经灵枢·四时气》:“善呕,呕有苦,长太息,心中憺憺,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取三里以下胃气逆。”这里又提到了取足三里以下的穴位进行治疗。

  《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所以,我们应该注意处事中正,做事不要优柔寡断以培养胆气。上述病人也应该自己主动培养胆气。

  总之,灸法的主要功效是帮助我们温阳去寒、补气扶正。当然,除了这样的方法增加体内的正气和阳气外,我们还应该效法天地之德以帮助稳固体内阳气。“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

  2006年11月4日于北京




27·按摩

  27·按摩

  中医文化随笔27·按摩

  中医认为什么时候采用按摩疗法呢?

  《黄帝内经素问·血气形志》:“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láo)药。”大意是说,形数惊恐,即形体上的多劳和心志恐惧忧思引起风痹(如膝关节炎等)经络不通、麻木不仁的疾病,治疗的时候可以用按摩、药酒等方法。

  为什么“形数惊恐”会导致“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呢?

  《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大意是说:“惊”就会使内心无所依靠,精神没有归宿,思虑紊乱无序,所以气乱;过度劳累就会使人喘息出汗,使体内真气浮越而不收敛,所以气耗;思虑过度就会使心念有所存留,精神有所固定而不畅通,体内正气有所停留而不行走,所以气结。

  那么,气乱、气耗和气结就能导致“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吗?

  《黄帝内经灵枢·根结》:“脉有所结而不通。”也就是说,经脉内气有所结而不通畅。《黄帝内经素问·逆调论》:“荣(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荣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大意是说,荣(营)气虚的相关部位就会感到麻木不仁,卫气虚的相关部位就会感到无法正常行使功用。荣(营)气和卫气同时虚,相关部位就会既麻木不仁又无法正常功用。例如如果小腿部荣(营)气和卫气同时虚,那么就会既令人感觉麻木不仁又无法正常活动。

  除了荣(营)气和卫气虚弱会导致“不仁”外,流通不畅也会导致“不仁”。《黄帝内经素问·痹论》:“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痛,皮肤不营,故为不仁。”大意是说,肌肤不痛不仁的原因,是因为病久邪气进入体内很深了,使得荣(营)卫之气流通迟缓不畅,经络内气机时而相对不足,皮肤难以得到荣(营)卫之气的营养,所以感觉“不痛不仁”。《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卫气不行,则为不仁。”

  可见,气乱、气耗和气结就能导致“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那么,应该如何按摩呢?

  《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按摩勿释,著针勿斥,移气于不足,神气乃得复。”虽然这是指导针刺的,但是对按摩应该也有指导作用。这段话大意是说,不要为了按摩而按摩,为了针刺而针刺,按摩和针刺都要注意守神,自己专心于按摩和按摩的部位,神意不断,不要认为就是简单的动作而敷衍了事。只有这样,才能使病灶部位“得气”,真气和畅,补充相关部位真气的不足,促进别人身心的康复。

  另外,由于“形数惊恐”会导致“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所以作为医生,一定在按摩治疗这类疾病的同时还要注意引导病人要学会稳定情绪、乐观豁达,不要思虑过度,也注意不要因为过于执著名利而过劳。只要“恬惔虚无”,才能“真气从之”,才能真正促使气血经络和畅。

  2006年11月5日于北京




28·威仪

  28·威仪

  中医文化随笔28·威仪

  威仪就是行住(立)坐卧的姿态。不良的姿态是病态的。《中医文化随笔·望诊》中我们提到的五种人,其中阴阳平和之人体现出来的威仪还是比较正常的。其他四种人的姿态和纠正方法我们已经提到了。这里就不重复了。

  《黄帝内经灵枢·外揣》:“司外揣内,司内揣外。”《丹溪心法·能合脉色可以万全》:“有诸于内;必行于外。”所以威仪是自身气质(包括心)的外在表现。

  中医认为什么也不能执著,对于行住(立)坐卧也是这样。《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例如,不是科学地用眼,而是贪恋电视、网络游戏、小说画报等,那么就会伤害眼睛,因为肝藏血开窍于目,所以久视伤血。用眼过度的人除了科学用眼,还可以配合补血。久卧伤气,所以贪睡醒来后往往觉得身体很疲乏,并没有起到恢复体力的作用。久坐伤肉,例如长期贪恋麻将等游戏,就会“伤肉”等等。

  《黄帝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尺虚者,行步恇(kuāng)然。”大意是说,尺脉虚弱(即肾虚)的人,行走的时候显出恐惧而威仪不正的样子。之所以显现出恐惧害怕的样子,有的可能是自己不健康的性行为导致的心理负担,担心别人知道或者自己有一种负罪感。另外,也可能是因为肾气虚弱,“肾主恐”,而导致恐惧心理的出现。所以,对于这样的人应该注意补肾养肾(参见《中医文化随笔·养肾》),特别是要注意主动克制或避免不健康的性心理与性行为,一次成功了,就会形成良性循环。

  另外,有人总是想躺下来,坐着的时候也像要躺下一样,给人的感觉很懒散。多卧是什么原因呢?

  《黄帝内经灵枢·大惑论》:“黄帝曰:人之多卧者,何气使然?岐伯曰:此人肠胃大而皮肤涩,而分肉不解焉。肠胃大则卫气留久;皮肤涩则分肉不解,其行迟。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留于阴也久,其气不精,则欲瞑,故多卧矣。其肠胃小,皮肤滑以缓,分肉解利,卫气之留于阳也久,故少瞑焉。”大意是说:黄帝问:“有人多卧,是什么原因呢?”岐伯说:“肥胖的人皮肤较紧,分肉(皮内近骨与骨分离的肉)与骨结合紧密。肥胖,卫气容易留久;皮肤紧,分肉与骨结合紧密,则卫气流动较慢。卫气白天行于阳,晚上行于阴,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睡。所以,卫气积累于阴的时间长了,卫气流通不畅,人就总感到困倦而多卧。”所以,肥胖的人更应该注意威仪,不要随意多卧,注意主动控制自己,加强身体锻炼,清淡饮食。这样可以形成良性循环,身体素质不断提高,威仪也越来越正。

  《黄帝内经灵枢·海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髓海就是大脑。“脑为髓之海。”大意是说,脑的精气不足,就会感觉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