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气皆少。此阳热之气。干薄脏阴。致肝藏之血气下泄而虚。故其脉小缓也。肝主藏血。故虽受阳邪。尚为易治。)肾脉小 
搏沉。为肠 下血。(肠 下血者。或下痢赤色。或下血也。肾主藏精。为精血之原。阳热之气。下薄于肾。故为肠 下 
血。阴血伤。故脉小。热邪干肾。故沉而搏也。)血温身热者死。(夫阴阳相和则生。偏害则死。三阳为阳。三阴为阴。 
气为阳。血为阴。三阳之热。薄于阴血。血受热伤。故血温也。身热者。三阳盛而三阴之气绝也。)心肝 。亦下血。二 
脏同病者。可治。(此承上文而言。阴血盛者。虽受阳薄。尚为可治。盖重阴血以待阳也。夫心主生血。肝主藏血。是以 
心肝二脏。受阳盛之气。而为肠 者。亦下血。如二脏同病。则阴血盛而可以对待阳邪。故尚为可治之证。)其脉沉小涩 
为肠 。其身热者死。热见七日死。(上节分血气为阴阳。此复以三阴三阳之气论阴阳也。脉小沉滞者。三阴之气。为阳 
薄所伤也。其身热者。阳盛而阴绝也。七日死者。六脏之阴气终也。按此系奇恒之病。缘于阴阳不和。非关外淫之气。 
医者大宜体析。如因表邪而发热者。其脉必浮。或见滑大。初起之时。必骨痛头疼。或恶寒喘急。表证始盛。里证尚微。 
盖先表而后入于里也。此系三阳之气。直并于阴。阴气受伤。是以脉小沉涩。一起之时。里证即急。或噤口腹痛。或下 
重痢甚。或发惊昏沉。或嗌干喉塞。身虽热而热微。外证轻而里急。此三阳之气。疾起如风。至如 砺。当急用抑阳养 
阴之药以救援。若见身有微热。而用表散之轻剂。因脉小涩。而用和调之缓方。三日之后。即成不救矣。存德好生之士。 
当合参诸经。细心体认。幸勿以人命为轻忽也。张兆璜曰。危险之证。当用瞑眩之药以急救。若用平和汤而愈者。原 
不死之病也。服平和汤而后成不救者。医之罪也。张应略曰。当汗而急汗之。正所以养阳也。当急下而大下之。正所 
以养阴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胃脉沉鼓涩。胃外鼓大。心脉小坚急。皆膈偏枯。(此言荣卫血气虚逆。而成偏枯 
也。夫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荣阴阳。濡筋骨以利关节。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是故荣卫调。 
则筋骨强健。肌肉致密。如血气虚逆。则皮肤筋骨。失其荣养。而成偏枯之患矣。荣卫之气。由阳明之所生。血脉乃心 
脏之所主。阳明气血皆多。其脉当浮大。今脉沉而鼓动带涩。灵枢经曰。涩为少气。伤寒论曰。涩则无血。是血气虚于 
内矣。推而外之。胃外以候形身之中。其脉鼓大。大则为虚。此血气虚于外矣。是以成膈偏枯。膈者。里之膈肉。前连 
于胸。旁连于胁。后连于脊之十一椎。盖营卫血气。皆从此内膈而外达于形身。营卫不足。则膈气虚矣。膈气虚。是以 
胸胁脊背之间。而成麻痹不仁之证。故名曰膈偏枯也。夫心主血脉之气。小则血气皆少。坚急为寒。心气虚寒。则血脉 
不行。筋骨无所荣养。而亦成膈外之偏枯。夫邪之偏中于身。及风之伤人而成偏枯者。乃外受之邪。当主半身不遂。此 
由在内所生之血气虚逆。故主于膈偏枯。膈偏枯者。只病在胸胁腰脊之间。而不及周身之上下也。)男子发左。女子发右。 
(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男子血气从左而转。女子气血从右而旋。是以男子之病发于左。而女子之病发于右也。)不喑 
舌转可治。三十日起。(夫营卫气血。虽生于阳明。主于心脏。然始于先天之肾中。少阴之脉。贯肾系舌本。不喑舌转。 
是先天之根气不伤。故为可治。偏枯而主三十日起者。言其愈之速也。其从者喑。三岁起。从、顺也。谓男子发左。女 
子发右。阴阳血气虽顺。而喑者至三岁之久。而后能复也。兆璜曰。不喑舌转。先天之气在也。其从者喑。后天之气 
复也。)年不满二十者。三岁死。(年不满二十者。脏腑正盛。血气方殷。而反有此衰败之证。比及三年。五脏胃腑之气。 
渐次消灭而死矣。兆璜曰。如外感风邪者。值此少壮之年。更易愈矣。此因于内损。故名曰膈偏枯。)肺至而搏。血衄身 
热者死。脉来悬钩浮。为常脉。(血衄、血出于鼻也。脉搏击而血衄者。经热盛而迫血妄行。血脱。故身热也。脉来悬钩 
者。心之脉也。浮者。肺之脉也。心主血脉。肺主皮肤。而开窍在鼻。心脉来盛。上乘于肺而致衄者。此血衄之常脉也。 
夫因外感风寒。表阳盛而迫于经络之衄者自愈。若心脉盛而迫于皮肤之血以致衄者。为常脉。此表里阴阳。外内出入。 
而皆为衄病之常。若脏气不守。经血沸腾。脉至而搏击应手者。此热盛而血流妄行。一丝不续。则穹坏判矣。玉师曰。 
搏者阴阳相搏。血衄身热者。血气俱脱。故死。悬钩浮脉。乃血衄之常脉。故不死。不死者。如奇恒之衄也。)脉至如 
喘。名曰暴厥。暴厥者。不知与人言。(如喘者。脉来滑急也。此痰水上壅。故脉来急滑。名曰暴厥。暴厥者。一时昏厥。 
而不能与人言。)脉至如数。使人暴惊。三四日自已。(夫有形之邪上乘。则脉至如喘。无形之气上逆。则脉至数疾。邪 
薄心下。故发惊也。盖心不受邪。至三四日。邪自下而惊厥之病自已。非比外淫卒厥之难愈也。)脉至浮合。浮合如数。 
一息十至以上。是经气予不足也。微见九十日死。(此论脏腑经俞之气不足。而各有死期也。浮合者。如浮波之合。来去 
之无根也。浮合如数。而一息十至以上。是经气予之不足也。微见此脉。至九日十日之交而死。盖九者阳之终。十者阴 
之尽。此三阴三阳。十二经脉之气终也。予与同。夫五脏相通。移皆有次。脏腑之气。各传与之。如五脏有病而逆传其 
所胜者死。如顺传其所生。而受所与之气不足者亦死。故曰气予之不足也。又五脏各以其时而主于手太阴者。脏气传与 
之俞。俞气传与之经。脉气与之络。络与之肌。此经脉之气。受五脏所与之气不足。故脉至如此虚数之极也。士宗曰。 
微对显言。微现此脉。期以九十日而死。若显露之。不超时日矣。后之交漆。亦犹是也。兆璜曰。络与之肌。肌络之 
气。外内相通。故脉急者。尺之皮肤亦急。脉缓者。尺之皮肤亦缓。)脉至如火薪然。是心精之予夺也。草干而死。(如 
火薪然者。心气不藏。虚炎之极也。精者。五脏主藏精。谓所与之气。精气也。曰夺曰虚曰不足者。谓夺其所与之精气。 
以致虚而不足也。草干冬令之时。当遇胜克之气而死。所谓脉至者。概左右三部而言也。玉师曰。心脉如火薪。肝脉 
如散叶。胃脉如泥丸。太阳如涌泉。肌脉如颓土。皆以五行之气效象形容。盖此乃五脏虚败之气变见于脉。非五脏之病 
脉也。斯之谓奇恒之脉。应略曰。予者谓脏腑之气传与之脉也。)脉至如散叶。是肝气予虚也。木叶落而死。(散叶、飘 
零虚散之象。肝木之气虚。故当至秋令之时而死。)脉至如省客。省客者。脉塞而鼓。是肾气予不足也。悬去枣华而死。 
(脉塞而鼓。谓脉始来充塞于指下。旋即鼓动而去。有如省问之客。方及门而即去也。悬、隔也。悬去枣华者。谓相隔 
于枣华之时而死也。张兆璜曰。脏腑之气。外合五行之生克。而草木之荣枯。只以四时之气候之。火土之气。皆主于 
夏。故曰悬去枣华者。谓相去枣华之初夏。而死于土令之长夏也。应略曰。脉始于肾。故肾气虚而脉至如省客。)脉至 
如丸泥。是胃精予不足也。榆荚落而死。(丸泥者。如泥丸而不滑也。胃为阳土。位居中央。其性柔。其体圆。故曰脉弱 
以滑。是有肾气。盖往来流利如珠曰滑。如丸泥者。无滑动之象。胃将死败之征也。榆荚至春而落。木令之时也。脏腑 
之气。生于胃腑水谷之精。故曰精予不足。)脉至如横格。是胆气予不足也。禾熟而死。(胆属甲子。主一阳初生之气。 
胆气升。十一脏腑之气皆升。如横格者。有如横拒而不得上下。是胆气虚而不能升也。灵枢经曰。其胆乃横。是胆气横 
而脉亦见其横格也。禾熟、秋深之时也。兆璜曰。人生于寅。天三生木。故在人脏腑阴阳之生死。应四时草木之荣枯。 
按宋史钱乙传曰。一乳妇因悸而目张不得瞑。乙曰。此气结而胆横不下。用青郁李酒饮之而愈。)脉至如弦缕。是胞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