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传奇故事100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说,7个小鸣鸠,再加上它们的爸爸妈妈,不就是9个鸟了吗!”王安石 

一时语塞。从此以后,王安石就不喜欢苏轼,认为他轻薄,自以为是,便找 

了一个机会,把苏轼贬调到湖州当刺史。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东坡在湖州不觉已是3年。按照大宋王朝官制,3 

年期满,要回京城等候朝廷的重新差遣。苏东坡于是打点行装,来到京城, 

住在大相国寺内。东坡一想,被贬到湖州3年,是因为自己得罪了王安石, 

如今在朝廷差遣之前,应该去看一看他。便吩咐手下人备上礼品,骑马直向 

王安石的丞相府而来。离丞相府还有一箭之地,东坡就下马步行,以示尊敬。 

     来到丞相府门,掌管门房的很多官吏多是东坡旧时相识,因此纷纷站起 

迎接,东坡也不谦让,举手问道:“列位,老太师在堂上不在?”守门官吏 

上前答道:“老太师正在午睡。请你先到东书房用茶。”这东书房就是王安 

石的外书房,大凡学生及亲朋好友来访,都到这里等候。东坡也不客气,径 

自一人来到书房,只见四壁书橱都用锁锁上,几案上只有笔砚,没有其他的 

东西,东坡打开砚匣,看了砚池,只见一块绿颜色的端砚,玲珑剔透,晶莹 

无比,实在是一块难得的宝砚。正在欣赏端砚的时候,忽然看到砚匣下露出 

纸角来,东坡好奇,轻轻拿起砚匣,原来是一张素笺,叠做两折,打开一看, 

却又是没写完的诗稿,题为《咏菊》。东坡认得这是王安石的手笔,心里不 

由暗暗笑道:“3年前,我在京城任职时,老太师下笔千言,不绝如缕,从 

来都是不用思索,一气呵成,3年后竟然连一首诗都不能一下写成,大概是 

人老昏愦,江郎才尽了。”东坡把这两句诗念了一遍,心里不由更加吃惊, 

失声说道:“唉呀,老太师这两句诗是胡写一气的。”原来这两句诗写作: 

                               西风昨夜过园林, 

                               吹落黄花满地金。 

     东坡心里暗想:西风就是秋风,黄花就是菊花,菊花开于深秋,敢于傲 

霜斗雪,即使是焦干枯烂,也绝不落下花瓣,古人有“宁可枝头抱香死,决 

不随风逐流中”的诗句,说“吹落黄花满地金”,岂不是大错特错?想到这 

里,东坡一时兴起,不能控制自己,提起笔就在诗笺上续道: 

                               秋花不比春花落, 

                               说与诗人仔细吟。 

     写完之后,苏东坡又后悔不已。为什么呢?原来苏东坡想起贬官湖州之 


… Page 246…

事,觉得自己又可能惹王安石不快,可是白纸黑字又除去不得,又不能把王 

安石的手稿带走,更怕王安石睡醒,出来相见,造成难堪。东坡思量一番, 

三十六计走为上,便匆忙将紊笺放回原处,走出书房,对门房说道:“等老 

太师醒来,麻烦你转告一下,就说苏某在这里等候多时。因刚来京城,还有 

很多事要做,只好明天再来拜谒。”说完就骑马回到住处去了。 

     再说王安石醒来,来到东书房,想起《咏梅》一诗还没有写完,就从砚 

匣下取出诗稿,不看则已,一看便认出了苏东坡续诗的笔迹,就问门房什么 

人来过。门房就把苏东坡的话回复了一遍。王安石看完诗稿,嘴上没说什么, 

心里却是怒火难抑,暗暗骂道:“苏轼你这个狂生,真是山难改,性难移, 

湖州3年,不思改过,轻薄之性仍然没有半点收敛,不知道自己才疏学浅, 

竟然敢来讥笑老夫。我要再把你贬到黄州,让你看看那儿的菊花,长长见识。” 

于是命令手下人把《咏菊》诗稿贴在东书房的门柱上,一心要把苏轼贬到黄 

州任职。 

     第二天,朝廷开始差遣,各地官吏,升的升,降的降,各自安命。唯有 

苏轼对自己被贬任黄州团练副使不服,他心里知是王安石公报私仇,可也无 

可奈何,只好听命上任。 

     临行之时,东坡想想师徒父子,还应面辞王安石为好。师生见面,自然 

客气一番。王安石开口说道:“东坡被派出黄州,实在是皇帝的主意,老夫 

爱莫能助,你该不会错怪老夫吧!”东坡回答道:“学生自知才力不及,怎 

么敢错怪老太师。”王安石笑着说:“东坡雄才大略,怎么能说不及呢?只 

是到黄州任职,闲暇无事,还要多读一点书。”东坡心里不服,自恃读书破 

万卷,才技压万人,嘴上仍然表示谢意:“承蒙老太师指教。”临别之时, 

王安石握住苏东坡的手说:“老夫幼年十载寒窗,得了一种奇怪的病,虽然 

服了很多药,但都没有根除。经太医诊治,是痰火攻心,必须用阳羡茶,以 

瞿塘中峡水煎服,荆溪这个地方进贡的阳羡茶,圣上都赐给老夫,至于瞿塘 

中峡水,老夫多次想派人去取,都没能做到,一是不得其便,二是恐所差之 

人不肯用心。你家在四川,如果回家省亲方便,就麻烦你给老夫带一坛子瞿 

塘中峡水来。如果能治好老夫陈疾,晚年多活几岁,那就是你给的了。”东 

坡领命,自回大相国寺内,收拾行装,往黄州赴任去了。 

     苏轼在黄州任上,因团练副使是个闲差,没有多少事情要做,整天无非 

就是游山玩水,饮酒赋侍,结交朋友,谈天论地,至于军务民情,从不过问。 

转眼之间,不觉就到了重阳之时,加之近几天连日大风,秋风萧瑟,使人惆 

怅万千。一天,秋风稍定,东坡独自一人在书房闷坐,忽然想起定慧院长老 

曾经送给他数种黄菊花,都栽在后园,今天风势稍定,不妨出去赏玩赏玩。 

想着就起身往后园走去,出庭过院,不觉间来到后园,园中落叶遍地,一片 

凋零。到了菊花棚下,只见满地金黄,一阵微风过后,那菊花瓣便纷纷扬扬, 

飘然而下。面对此时此景,苏东坡真正是目瞪口呆,半天没能说出一句话来。 

他想起王安石《咏菊》“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想起 

自己的续诗“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不由羞愧难当,悔恨自 

己的浅薄狂妄,顿时悟到让自己到黄州任团练副使是为了用事实来教育自 

己。 

     正当东坡深思间,门上报道:“本府马太爷拜访,将到。”东坡此时因 

心情不好,就吩咐门人辞了。第二天,苏东坡又写了门帖,回拜马太守。交 

谈间,东坡谈到去年相府错题菊花诗得罪王安石的事。马太守微笑着说:“我 


… Page 247…

刚到这个地方的时候,也不知黄州菊花落瓣,亲自看一次,方才相信。可见 

老太师学问渊博,包罗万象。你一时忽略,也是由于不知,为什么不到京城 

向老太师赔罪,以求老太师开恩宽宥?”东坡回答说:“我也很想去,可是 

没有什么理由。”马太守说:“按照惯例,每年冬至节必有贺表送到京城, 

必须差一地方官员,如果你不嫌琐屑麻烦,就派你到京城一趟,不知你是否 

愿意。”东坡赶紧说:“承蒙帮助,我愿意送贺表去京城。”临别之时,太 

守又嘱托东坡把贺表写好。东坡答应下来,辞别马太守。回到府上,想起王 

安石要他带一坛子瞿塘中峡水的话来。刚到黄州之时,苏东坡心中不服,怨 

恨王安石假公济私,公报私仇,早把取中峡水一事置之脑后。现在想来,觉 

得应该把王安石嘱托的取水一事办好,以赎自己轻慢妄言的罪过,也好求得 

宽恕。但此事重大,不可轻易委托他人。正巧夫人生病,想回眉州老家,不 

如乘机告假,亲自送家眷回家,回来时取得中峡之水,一箭双雕,两全齐美。 

从黄州到眉州只有一条水路,水路正好从瞿塘三峡通过,这三峡即是西陵峡、 

巫峡、归峡,西陵峡为上峡,巫峡为中峡,归峡为下峡。那西陵峡也叫瞿塘 

峡,在夔州府城东。从黄州到眉州总计有4000多里路,夔州正好处在中点。 

苏东坡心里计算:“若送家眷直接到眉州.来回将近万里,把送贺冬表的事 

耽误了,不如从陆路送家眷到夔州,然后让家眷自己回眉州,我自己在夔州 

换船走水路,取了中峡水,顺流而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