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传奇故事100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固若金汤的佩鲁斯城终于被攻破了。十名波斯兵拉开了厚重的城门,波 

斯王率领的大军立刻潮水般涌了进去。 

     当然,比波斯兵冲得更快的是那五百只波斯猫,它们喵喵大叫,在陌生 

的佩鲁斯城的大街小巷里乱钻乱跑,就像一群天兵天将在这座古城显示神 

威。 

     许多埃及将士跪了下来,他们并不是屈服于波斯王的武威,而是被这些 

五颜六色皮毛、眼珠闪着神奇光芒的波斯猫“神灵”镇住了! 

     当佩鲁斯的埃及守军长官从梦中惊醒过来时,他发现面前站着一位波斯 

少年将军。在这位少年将军怀里,有一只雪白的波斯猫,那猫的脖子上,还 

挂着一条红宝石项链。 

                                                                  (方选海) 


… Page 191…

                             宝藏出自荷马史诗 



     大约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之间,古代希腊产生了两部伟大 

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部长诗进行最后加工整理的作者名 

叫荷马,这是个到处演唱的盲人歌手。因此后人把这两部史诗统称为荷马史 

诗。荷马史诗取材于古希腊人远征特洛伊城的战争故事,它情节生动,结构 

完美,是脍炙人口的不朽之作。3000多年来,它的艺术魅力迷倒了千百万崇 

拜者,从古希腊的柏拉图到古罗马的西塞罗,从意大利的但丁到俄罗斯的普 

希金,都是它的忠实读者。然而,对荷马史诗崇拜得五体投地,而且对它几 

乎每句话的真实性都笃信不疑的,则要数十九世纪的德国商人亨利希·施利 

曼。他认为荷马史诗中描写的有关特洛伊战争的场景并非完全是艺术想象, 

而是有其历史根据的。依据史诗的指点,他在小亚细亚半岛发掘出湮没两千 

多年的特洛伊古城遗址,找到了“普里阿蒙宝藏”,又在伯罗奔尼撤半岛发 

掘了迈锡尼王族的陵墓,打开了“阿特柔斯宝库”,从而发现了一个被人遗 

忘两三千年的新世界,填补了欧洲古代史的一大空白。 

      “书中自有黄金屋”,施里曼凭借荷马史诗发掘宝藏的传奇经历,无疑 

成了这句名言的最好佐证。 

     事情的来龙去脉究竟怎样?让我们慢慢道来。 

     施利曼出生于德国北部麦克伦堡的新布阔夫镇,父亲是个穷牧师。由于 

家境贫寒,父亲从小没受过什么教育,但他却酷爱古代历史,经常绘声绘色 

地给他的 6个孩子讲叙荷马史诗所记载的有关希腊人和特洛伊人战争的故 

事。 

     那是在公元前十二世纪,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抢走了斯巴达王墨涅拉俄斯 

的妻子海伦。于是,墨涅拉俄斯的哥哥、迈锡尼王阿伽门农鼓动所有的希腊 

首领去讨伐特洛伊人。他们乘坐1000条大船到达特洛伊,对这座城市围攻达 

10年之久,仍未成功,最后还是巧施“木马计”才攻进城门,打败了特洛伊 

人,抢回海伦,并纵火焚毁了特洛伊。对这个故事,孩子们百听不厌,尤其 

是亨利希更是瞪着小眼,听得入神。 

     1829年的一天,牧师特地从街上买来一本叶勒尔编的儿童版《图说世界 

史》,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他7岁的儿子亨利希。小施利曼坐在桌边,聚精 

会神地看着这本引人入胜的图书,一幅描绘大火笼罩特洛伊城,达尔达尼亚 

王埃涅阿斯背着年迈的父亲逃难的插图,激发起他强烈的好奇心。他问父亲: 

 “爸爸,您讲特洛伊城完全不存在了,可是叶勒尔却肯定看见过特洛伊,要 

不他怎么能把它画出来呢?” 

     老施利曼解释道,“亨利希,这是一幅想象的画啊。” 

     亨利希并不满意父亲的回答:“爸爸,特洛伊的高大城墙和画上的一样 

吗?” 

     老施利曼心不在焉地说:“也许一样吧!” 

     亨利希喜出望外地说:“那么,这座城不可能全都不存在了,肯定还有 

一部分埋在地下。我长大了一定要把它挖出来。”从此,要找到特洛伊城, 

这个童年的梦想,便深深地印在亨利希·施利曼的脑海里。 

     14岁那年,小施利曼便中途辍学到佛尔斯腾堡一家杂货店当学徒。他每 

天从早干到夜,没有时间读书。但童年的记忆是终身难忘的,他没有忘记荷 

马,也没有忘记特洛伊。一天晚上,一位邻居到店里喝酒,灌了两瓶酒以后 


… Page 192…

便醉醺醺地倚在柜台边,用希腊语抑扬顿挫地背起了 《奥德赛》。 

     小施利曼虽然还不懂希腊语,但那铿锵悦耳的诗句却使他着了迷。他拿 

出自己省吃俭用积存下来的钱为醉汉付了帐,并清那人从头到尾再朗诵一 

遍。他自己也暗下决心,以后要学会希腊语,也能够阅读古希腊文写成的史 

诗原著。 

     然而三四年后,他被工作所累,口吐鲜血,只好离开杂货店,在轮船上 

当服务员。后来这艘船在荷兰海面沉没了,他在海上颠簸9小时后,才被浪 

涛抛到岸上。接着,他在阿姆斯特丹一家贸易公司谋到一份工作。从这时候 

起,他开始学习外语。他仅用两年业余时间,就自学精通了英语、法语、荷 

兰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意大利语。每种语言只用了一个半月就达到了 

会说会写的程度。 

     24岁那年,他用不到6个星期的时间,就学会了俄语。 

     施利曼在做生意上也与学外语一样很快获得成功。他在彼得堡做批发生 

意,很快发了财;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他作为军火承包商又发了大财; 

     28岁时他又闯荡美国,成了美国公民。一系列成功的商业活动,使他成 

为百万富翁。但是,这并不是他的目的,他积累财富是为了实现童年的梦想: 

发掘特洛伊,找到荷马史诗中所描绘的那座城市。 

     语言奇才施利曼在掌握七八种语言后,并未接着学希腊语,因为他担心 

自己一旦涉猎希腊文化会着迷,而放弃经商。这样便不能为实现童年的理想 

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直到他又掌握了波兰语、瑞典语、挪威语、斯洛文尼 

亚语、丹麦语、拉丁语以后,到34岁那年才开始学现代与古代希腊语。同以 

往一样,他一个半月就学会了现代希腊语,又过了三个月就掌握了古代希腊 

语。从此,他就能够阅读他所钟爱的荷马原著,能够领略荷马史诗的六音步 

诗行的奥妙了。但他与前人不同的是,他把《伊利亚特》与《奥德赛》不仅 

是当作诗歌来读,而且是当作历史来学习,从荷马史诗的字里行间来探寻童 

年梦想的轨迹。 

     1868年,施利曼46岁时,他断然从商界引退,开始把自已的余生和金 

钱献给发掘传说中的特洛伊古城这个伟大的事业中去。 

     第二年春天,他开始对童年向往的地方进行首次考察。他踏上小亚细亚 

半岛西北岸,亲眼看到广阔无垠的特洛伊平原。他雇用一个当地人作向导, 

首先考察了某些学者所认定的特洛伊遗址——布纳尔巴希村。结果发现该地 

与荷马史诗中的描述不尽相同。比如荷马描写特洛伊城附近有两道泉水,而 

该地却有40道;荷马描述的特洛伊城与海边距离最多5公里,那儿离海却有 

12公里,而且旁边只有一个小山头,恐怕也不可能建造高大的宫殿和城墙。 

他遍寻该地,一点古建筑的遗迹也没有。于是他否定了这个设想。 

     接着,他按“书”索骥,又考察了布纳尔巴希西北的希萨里克山。这里 

更靠近海岸,只有一小时路程,与荷马描述相一致。历史上这座山下曾建过 

名为新特洛伊的城市,而现在的名字又有“宫殿”之意。不过,这里也没有 

荷马提到的两道泉水,该如何解释呢?正当施利曼为此犯难时,美国副领事 

卡尔沃特替他解开了疑团。原来此地属火山区,有些温泉会突然干涸。此外, 

希萨里克山坡平缓,阿基硫斯与赫克托尔在这里决战也是完全可能的。而史 

诗中描述这两个勇士绕城三圈,在这里也不过15公里,显然也是符合的。 

     根据这次实地考察,施利曼写出了名为《伊塔克、伯罗奔尼撒和特洛伊》 

的著作,认定特洛伊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