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诗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白”,隐花植物的一种,生子浅水中,五月开白花。 

      '三'“赛江神”,迎江神赛会,祈求降福。“江神”、“海神”和“水神”,古时都设有庙宇 

祀奉。 

      '四'“金钱”,古人卜卦的一种工具。把金钱掷在地上,看它的仰覆次数,占问行人吉凶和归 

期远近。金钱卜相传从汉代京房起盛行于世。这两句是说这个随伴赛会的女子一心记挂着出远门的丈 

夫,心事又不肯让人知道,只偷偷地占卜。 

                                         巴女谣 

                                              '一' 
      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 。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 
   '二' 
篱  。 

      '一'这两句说在川江上菱叶铺展水面,附近口唱民歌的骑牛姑娘放牧归家。“竹枝”,《竹枝 

词》,民歌。“藕丝菱叶”,可能系“藕叶菱丝”传抄之误。一说“藕丝”即藕,指荷花。 

…  70…

      '二'“槿”,木槿,落叶灌木,花有红、白、紫等色。这两句说尽管暮色苍茫,却不愁错认家 

门,因为家门前高出槿篱的阔叶芭蕉丛是明显标志,十分惹人注意,依然记得。唐代诗人为了表现景 

物之间的高低远近的层次和动静对比,炼句喜欢用“出”字传神,如“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 

杨里”(王维《寒食城东即事》)。宋叶绍翁诗《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正是从唐诗的修辞中得到了借鉴。 

                                        胡令能 

     胡令能,贞元(七八五——八○五)、元和(八○六——八二○)间人, 
生平事迹已不可详考,只知道他年少时是一个手工工人(“少为负局锼钉之 
业”),所以在他有诗名以后远近人还叫他做“胡钉铰”。后来他喜欢《列 
                                    '一' 
子》,又受禅学影响,隐居圃田  。他的诗只流传下来四首,都见《全唐诗》。 
下面选的是他歌咏妇女劳动的一首。 

      '一'事迹均见《唐诗纪事》卷二十八。 

                                      咏绣障'一' 

                                         '二'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  。绣成安向小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三' 
    。 

      '一'“绣障”,即绣屏风。这首小诗赞叹妇女精美的刺绣巧夺天工。 

      '二'“花蕊娇”,花朵艳丽。指屏风上的花样,所以下面接着说握笔描图。“床”,绣架。 

      '三'“安”,摆,安置。音、义同于今天的口语。这两句是说绣好的屏风摆在花园里,由于绣 

得栩栩如生,逗引绿柳上的黄莺儿也飞向“花丛”。 

                                         李 约 

     李约 (七五一——八一○?),字存博,号萧斋,唐宗室。元和中仕为 
兵部员外郎,后弃宫隐居。著有《东杓引谱》一卷。他的诗集已佚,《全唐 
诗》存其诗十首。《唐才子传》说池“心略不及尘事”,从下面所选小诗看 
来,也不尽然。 

                                      观祈雨'一' 

                                         '二'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三' 
    。 

      '一'天旱求雨是旧时的迷信活动。这首小诗,写作者在观看歌雨时所产生的感慨,从一个侧面 

暴露了地主阶级思想的丑恶。 

      '二'这两句写干旱严重,影响到了衣食问题因而祈雨。“水庙”,临水的神庙。所谓龙王管天 

下雨,纯属虚构。汉代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早就不信这种鬼话,他在《论衡》的《龙虚篇》、《乱龙 

篇》里批判了董仲舒“设土龙以招雨”的虚妄。唐传奇《柳毅传》、《续玄怪录·李靖》也写了龙王 

与降雨的关系,是社会现实的折射。 

      '三'这两句写地主官僚之家,只图寻欢作乐,害怕天雨不能观看歌舞。“咽”,声塞,嘶哑, 

指乐器受潮声音不僚亮。 

…  71…

                                         吕温 

      吕温(七七一——八一一),字和叔,一字化光,河中(今山西省永济 
县)人,一作东平 (今山东省泰安)人。吕谓之子。唐德宗贞元十四年(七 
九八)进士。他和韦执谊最早参加王叔文等进步政治集团,也最为王叔文所 
重视,很快升为左拾遗。后以侍御史的名义被派往吐蕃,宪宗元和元年 (八 
○六)才回京。王叔丈党失败,刘禹锡、柳宗元等贬谪边远地区,吕温以尚 
在吐蕃得免于贬谪,进户部员外郎。和窦群、羊士谔友善。群为中丞,荐温 
为御史,由于宰相李吉甫忌才,终于被贬为道州刺史,转衡州,死于任所。 
年仅四十。有《吕衡州集》(一作《唐吕和叔文集》)。 
      吕温的政治才能,柳宗元是很佩服的。柳集中有《衡州刺史东平吕公诔》, 
又有《祭吕衡州温文》,他的《哭吕衡州》诗有“衡岳新摧天柱峰,士林憔 
悴泣相逢”之句,并在祭文中说“道大艺备,斯为全德”,对吕作了很高的 
评价。 《旧唐书·吕温传》说他“天才俊拔,文采赡逸”。吕集中《凌烟阁 
功臣颂》、《张始兴画赞》、《移博士书》等篇,传诵最广。清人王渔洋《香 
祖笔记》说吕温“诗非所长,赞颂时有奇逸之气”。 

                       贞元十四年早甚见权门移芍药'一' 

                   '二'                    '三' 
绿原青垅渐成尘  ,汲井开园日日新  。四月带花移芍药,不知忧国是何 
人! 

      '一'“贞元”,唐德宗李适年号。“贞元十四年”,即公元七九八年。这首诗谴责封建统治阶 

级只知种芍药自己观赏,不管人民的生活。“权门”,掌政权的大官僚。 

      '二'这句指农田因水利失修,遇到大旱,竟成一片干土。 

      '三'这句说权门的花园因得到井水灌溉,一天一个样子。 

                        道州将赴衡州酬别江华毛令'一' 

                                        '二' 
布帛精粗任土宜,疲人识信每先期  。今朝别后无他嘱,虽是蒲鞭也莫施 
'三' 
    。 

      '一'吕温从道州改贬为衡州刺史,临别,江华毛令有诗相赠,这是他的答诗。诗题下原有注云: 

 “此人好书破百姓布绢头及妄行杖。”诗中对毛令的苛刻虐民行为,加以规戒。可以想见吕温平日治 

理地方的主张和作风。 

      '二'上句说地方不同,布帛有精有粗,税赋不可过于苛刻。“疲人”,指贫苦的人民。“识信”, 

看出征兆之意。“信”,验也。“每先期”,是说“疲人”往往提前准备和缴纳税赋。 

      '三'“蒲鞭”,以蒲草做鞭子打人是不痛的,不过略示惩罚而已。《后汉书·刘宽传》:“吏 

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吕温劝江令连蒲鞭也不要用,比刘宽更宽。 

                                    闻砧有感'一' 

                             '二' 
千门俨云端,此地富罗纨  。秋月三五夜,砧声满长安。幽人感中怀,静听 
        '三'                               '四' 
泪汍澜  。所恨捣衣者,不知天下寒 。 

…  72…

      '一'“砧”,捣衣石。“闻砧”,指听到捣衣声。梁朝何逊《赠族人秣陵兄弟》诗:“砧杵鸣 

四邻。” 

      '二'“千门”,门户众多,指都城所在。“严云端”,写富贵之家的高楼峻阁。“富罗纨”, 

富贵之家锦绣丝织的衣物极多,所以说“富罗纨”。 

      '三'“静听”,一作“静思”。“汍澜”,泪水纵横貌。 

      '四'“捣衣者”,此处借指富贵之家的主人。这些人大部在朝中有官职,是管百姓同时也是吃 

百姓的人。他们在享受美衣美食之余却不想了解一下天下百姓的饥寒,这就是幽人悲叹的原因。 

                                        顾 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