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53…
周至县。
'二'“陶令”,借陶渊明以比郑礒。“东篱”,一作“门前”。
李端
李端,字正已,赵州 (今河北省赵县附近)人,大历中举进士,任秘书
省校书郎,宫至杭州司马。《全唐诗》录其诗三卷。
'一'
据卢纶酬答畅当“感怀前踪”五十韵那首长诗里有关的话推想 ,李
端是个才思敏捷的诗人,又是奔棋的高手。在风格上,他和司空曙最相近,
但往往比司空曙露骨着迹,不是那样藏锋;把他的“往来黄叶路,交结白头
翁” (《题山中别业》)或“壮应随日去,老岂与人期”(《秋夜寄司空文
明》),和司空曙的“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喜外弟卢纶见宿》)
或“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对照着读,他的
诗句就见得直率了。大历十才子里,会写七言歌行的人不多,李端是其中之
一,这一点值得提起。所作象《赠康洽》等篇还带些李颀、高适的流风余韵,
但意思却欠新鲜。
'一'卢纶《纶与吉侍郎中孚、司空郎中曙、苗员外发、崔补阙峒、耿拾遗漳、李校书端,风尘
追游向三十载,数公皆负当时盛称,荣耀未几,俱沉下泉。畅博士当感怀前踪,有五十韵见寄,辄有
所酬,以申悲旧,兼寄夏侯恃御审、侯仓曹钊》:“校书(李端)才智雄,举世一娉婷;赌墅鬼神变,
属词驾凤惊。”
茂陵山行陪韦金部'一'
'二'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盘云双鹤下 ,隔水一蝉鸣。古道黄花落,平芜
'三' '四'
赤烧生 。茂陵虽有病 ,犹得伴君行。
'一'“茂陵”,汉武帝刘彻陵墓,在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全部”,宫名,属户部,掌管库
藏金宝货物等。本篇一作祖咏诗,题为 《赠苗发员外》。
'二'“盘云”,在云霄来回飞翔。
'三'“赤烧(读去声)”,似指野烧。参看司空曙《送严使君游山》:“赤烧兼山远,青芜与
浪连。”这句可作两种解释,但都有些困难。一、野火烧残的草又生长了。但是这句话在秋初讲似乎
太迟,因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何况刚过了百草茂盛的夏天呢?二、秋来乾燥,野烧又开
始了。但是接待中的景物看来,这句话似乎讲得太早,因为“宿雨”方“歇”,夏蝉还未息声,并不
是野烧的时候。存疑待考。
'四'“茂陵”,扣住地名,作者自比司马相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既病免,家居
茂陵。”
闺情
'一'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
'一'“不忿”,恼恨,嫌恶。中国古代民间迷信,认为鹊声是喜事的预报。《西京杂记》卷三
记陆贾论“瑞应”,就说:“乾鹊噪而行人至。”把这个传说和恩家怀远的情绪联系入诗的,大约最
早是梁朝武陵王萧纪的《咏鹊》:“今朝听声喜,家信必应归。”李端这首诗一翻旧案,说鹊声是不
作准的,只引起一场空欢喜,所盼望的人并不回来,因此“不忿”。这为后世诗词开辟了一个新的写
… 54…
法,有些词里甚至“不忿”得要把喜鹊弹死,例如徐伸《二郎神》“闷来弹鹊”(《草堂诗余》卷上)。
张继
张继,字懿孙,襄州 (今湖北省襄阳县)人。天宝十二年(七五三)进
士。大历末,宫检校祠部员外郎,又在洪州 (今江西省南昌市)为盐铁判宫
(管财政)。他颇关心于兵乱后的人民生计:“女停襄邑抒,农废汶阳耕”,
“火燎原犹热,风摇海未平”(《送邹判官往陈留》),“量空海陵粟,赐
乏水衡钱” (《酬李书记校书越城秋夜见赠》),都是关切时事之作。可惜
他留传下来的诗,不到五十首,其中还搀入了皇甫冉、韩翃、顾况、窦叔向
的作品。他自己的诗风爽利而激越,不假雕刻,丰姿清迥,和他超脱的思想
是一致的。高仲武在《中兴间气集》中评论他的诗“事理双切”,“比兴深
矣”,这是从好的一方面说;又说他“有道者风”。我们从他的《上清词》、
《安公房问法》诸作看未,他不仅“有道者风”,也颇有禅味,这是当时一
般士大夫的崇尚,他也未能例外。
枫桥夜泊'一'
'二'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三'
。
'一'题一作 《夜泊枫江》。“枫桥”,在今江苏省苏州西郊。
'二'这句是说愁人对着江枫渔火而眠,即“江枫渔火伴愁眠”之意。一说“愁眠”是苏州山名,
恐不确。请毛先舒《诗辨坻》中说:“后人因张继之诗始改山名愁眠。”
'三'“夜半钟声”,来欧阳修《六一诗话》对此有疑问,以为夜半不是打钟时。但在唐时寺院
确有夜半打钟的习俗,屡见于诗人吟咏。如于鹄诗“遥听维山半夜钟”;白居易亦云“新秋松影下,
半夜钟声后”。这都是“半夜钟”的证明。
阊门即事'一'
'二'
耕夫召募逐楼船 ,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三'?
'一'“阊门”,苏州的一道城门。本篇为作者于天宝末年流寓苏州时所作,对统治阶级到处征
兵,致使农村调敝、人烟寥落,表示愤慨。
'二'“楼船”,船之高大者。《史记·平准书》:“大修昆明池,治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
其上,甚壮。”汉武帝置楼船将军,此处“楼船”指作战的船只。
'三'这句说“请明”很少“新烟”,因耕夫部被征去作战,田园荒无。
韩翃
韩翃,字君平,南阳 (今河南省沁阳县附近)人。天宝未进士,曾充节
度使的幕僚,后官驾部郎中,担任起草皇帝沼令的职务。唐德宗赏识过他的
诗。在大历十才子里,他和李益也许是最著名的两个,这并非由于他们的文
'一'
学造诣,而因为他俩都是传奇里的有名角色 。诗见《全唐诗》。
… 55…
韩翃集里十之八九是送行赠别的诗,这类作品在唐代其他名家诗集里所
占的比例似乎部没有象在他的诗集里那么大。送行诗是中国旧诗里数量很大
的一个题材,许多送行之作主要并不倾吐离愁别绪,而是悬拟行人的旅程,
想象他迤逦行去,一路上所经历的名胜、遇见的景物,抒情的成分少而叙事
写景的成分多。在韩翃笔下,这种作法发展到最圆熟的程度。他常常轻巧而
具体地预祝旅途顺利,说得古代的舟车仿佛具有现代交通工具的速度,例如
'二'
下面所选《送客水路归陕》的第三四句 。
'一'见《太平广记》卷四八五许尧佐《柳氏传》(传中韩翃作韩翊,误)、卷四八七蒋防《霍
小玉传》。
'二'其他的例象 《送客之上谷》“披衣朝易水,匹马夕燕台”;《赠别成明府赴剑南》“朝主
三室印,晚为三蜀人”。这都采用了颜延之 《赭白马赋》里“旦刷幽、燕,夕袜荆、越”和李白《天
马歌》或杜甫《马行》里类似的写法,而语气较为收敛。比起韦应物《寄大梁诸友》“一为风水便,
但见山川驱。昨日次雎阳,今夕宿符离”,韩翃的诗句就见得爽决利落,互能传达“便”和“驱”的
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