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诗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次等县)、并州 (令山西阳曲以南文水以北的汾水中游地区)的健儿,为了保卫国家,历来习于征 

战,在沙尘中渡过了一生。 

      '四'“游侠”,唐代游侠之风很盛,游侠儿有骄矜放纵的一面,本篇对此给予批判。末两句说 

应以报国为志,不要学某些游侠者,只夸耀自己的骏马。“紫骝”,骏马名。 

                                          张巡 

      张巡 (七○九——七五七),蒲州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一说是 
邓州南阳 (今河南省沁阳县附近)人。开元二十四年(七三六)进士。天宝 
中为真源令。安禄山乱,巡起兵讨贼,与许远困守睢阳(今河南省商邱县) 
经年。睢阳是唐王朝江淮庸调的通道,安禄山必欲攻占,以切断唐王朝的命 
脉。张巡与许远坚守危城,屏蔽江淮,与睢阳共存亡,表现了高度坚毅性与 
牺牲精神。后以粮断城陷,与南霁云等三十六人同时殉难。睢阳陷落时,唐 
军已攻克西京,《旧唐书》载,“巡死三日而救至,十日而贼亡。”睢阳的 
坚守,牵制了敌人,于战局有重大贡献。张巡 《谢加金吾表》云:“臣被围 
四十七日,凡一千八百余战,当臣效命之时,是贼灭亡之日。”文词悲壮。 
宋文天祥在《正气歌》中有“为张睢阳齿”句,咏叹他咬牙切齿与敌奋战和 
壮烈就义的英勇气概。千百年来,张巡作为我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受到人 
们的景仰。 
       《全唐诗》存其诗二首。 

… 页面 41…

                                     守睢阳作    '一' 

                                                               '二' 
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  。屡厌黄尘起,时将 
         '三'                                '四'                                 '五' 
白羽挥 。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 。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 。无 
                            '六' 
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  。 

      '一'“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邱县南。安庆绪于至德二年(七五七)春正月驱所部攻睢阳。 

淮阳守将许远向当时在宁陵的张巡告急。张巡引兵入睢阳,经过艰苦抵抗,血战到冬天,因无援兵又 

无粮食而城陷,壮烈牺牲。这首诗是他在孤城危急时所写,约略留下了当时苦战的一点记录。 

      '二'这两句写当时攻守的形势。敌人的包围之严密如月亮外面的晕圈,守军则布列了“鱼丽” 

阵抵御入侵的敌人。“侔”,等,同。“鱼丽(音离)”,阵法名。《左传·桓公五年》:“王夺郑 

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祭仲足为左拒,原繁、高渠弥以中军奉公,为 

鱼丽之阵。先偏后伍,伍承弥缝。”据 《司马法》注:“车战二十五乘为偏,以车居前,以伍次之, 

承偏之隙,而弥缝阙漏也。五人为伍。此盖鱼丽阵法。” 

      '三'这两句说屡次击败敌兵的进攻,指挥从容自若。“黄尘”,敌兵奔驰时扬起的尘土。“白 

羽”,用白羽毛装饰的旗子,用以指挥作战。任昉《宣德皇后敦劝梁王令》:“白羽一麾,黄鸟底定。” 

      '四'这两句写守城将士负伤仍苦战的情况。据《通鉴·唐纪三十五》记载,至德二年七月,“诸 

军馈救不至,士卒消耗至一千六百人,皆饥病不堪斗,遂为贼所围。张巡乃修守具以拒之”。《通鉴·唐 

纪三十六》载,同年冬十月,“城中食尽,议弃城东走。张巡、许远谋,以为瞧阳江淮之保障,若弃 

之去,贼必乘胜长驱,是无江淮也”。为了保卫江淮,死守睢阳,他们把可以吃的东西都吃光了。最 

后罗雀、掘鼠、杀马。“人知必死,莫有叛者”。以罕有的悲壮气概和惊人的自我牺牲精神,与城共 

存亡。“饮血”,饮泣。“陴(音皮)”,矮墙。这里指城上的矮墙。 

      '五'这两句是作者最后抒发的感想和希望。上句说自己既忠于君主,又能取信于士兵,应该是 

不可战胜的;下句说自己的意志是不会动摇的。 

      '六'末两句说自己如此艰苦守城,却无人上述皇帝,自己的想法;也无从实现。 

                                         储光羲 

      储光羲 (七○七——约七六○),兖州(治所在今山东兖州北)人。开 
元十四年 (七二六)进士。诏中书试文章,官监察御史。安禄山陷长安,他 
                                 '一' 
受伪官,乱平后被贬到岭南  。有《储光羲集》。 
      储光羲诗多五言古体,往往效法魏晋。他的田园诗如《田家即事》、《田 
家杂兴》专写农村生活安静淳朴的一面,借以抒发自己爱好闲适,向往隐逸 
的情怀,显然受到陶渊明《归田园居》等待的影响。后人常常把他和王维、 
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并称。他的诗比较朴质,有少数田园诗还能做到淡 
朴自然,一般都是些枯燥乏味的作品。总的说来,他确是“远逊王、韦,次 
惭孟、柳”'二'。 

      '一'陈沆《诗比兴笺》卷三谓《新唐书·艺文志》有储光羲《从贼中诣行在日记》一卷,从而 

断言他已“白拔贼中,从亡灵武”。但检《新唐书·艺文志》无此书,《旧唐书·经籍志》、《宋史·艺 

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亦均未著录,不知陈氏何据。 

      '二'见《越缦堂读书记》八。 

                                       钓鱼湾'一' 

… 页面 42…

                              '二'                                '三'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 
维舟绿杨岸。 

      '一'本篇是《杂咏五首》的第四首。 

      '二'“乱”,言纷纷飘落。 

      '三'这两句“疑”和“知”相应。水清而又浅往往无鱼,因荷动而知有鱼,因有鱼而知不浅。 

清水中的鱼本来是可见的,但由于荷叶覆盖,不能见鱼,所以从荷叶的摇动才知鱼在游动。两句一悬 

一断,意思贯注。 

                                       效古'一' 

                             '二'                '三'                              '四' 
晨登凉风台,暮走邯郸道  。曜灵何赫烈 ,四野无青草。大军北集燕 , 
              '五' 
天子西居镐  。妇人役州县,丁壮事征讨。老幼相别离,哭泣无昏早。稼穑 
                                                         '六' 
既殄灭,川泽复枯槁。旷哉远此忧,冥冥商山皓  。 

      '一'原作二首,这是第一首。本篇托为拟古,实则伤时,反映安禄山叛乱前夕,黄河流域人民 

在严重的旱灾中苦于徭役的情况。 

      '二'“凉风台”,汉时长安有“凉风台”,在建章宫北。开头两句是说从长安出发走上通往邯 

郸的大道。 

      '三'“曜灵”,太阳。“赫烈”,炎热。 

      '四'“燕”,指安禄山军所驻范阳(即幽州,治所在令北京市大兴县)一带地方。这句暗示安 

禄山拥重兵,北方局势严重。 

      '五'“镐”,西周故都,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这里借指当时的京城长安,暗示皇帝深居京 

师,不了解外面的情况。 

      '六'末两句言只有那些不关心时事的深山隐士才能够排除这种忧愁。 “旷”,远。“冥冥”, 

昏昧。“商山皓”,秦汉之际有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用里先生四人同在商山隐居。四人须眉皓 

白,当时称他们为“商山四皓”。 

                                     田家杂兴'一' 

                              '二'                                                '三' 
楚山有高士,粱国有遗老  。筑室既相邻,向田复同道。糗常共饭  , 
                                              '四'                                '五' 
儿孙每更抱。忘此耕褥劳,愧彼风雨好  。蟪蛄鸣空泽,伤秋草  。 
日夕寒风来。衣裳苦不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