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谱》)。
魏城逢故人'一'
'二' '三'
一年两度锦城游 ,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 ,好云无处不遮
楼。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人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一'题一作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魏城”,唐县名,属剑南道绵州。今四川省绵阳、梓潼
间有魏城镇。
'二'“锦城”,指成都。
'三'这句虚拟芳草对归客依恋“有情”,阻碍他的坐骑,不让他走。
雪'一'
'二'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一'这首诗写因降雪而引起的感慨,对饥寒的贫者寄予同情。
'二'这两句说平常都讲瑞雪是丰年的好兆头,但到丰年时情况还不知道怎么样呢。
登夏州城楼'一'
'二'
寒城猎猎戍旗凤,独倚危楼怅望中 。万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晋英雄
'三' '四'
。离心不忍听边马,往事应须问塞鸿 。好脱儒冠从校尉,一技长乾六
'五'
钩弓 。
'一'“夏州”,又名榆林,城在无定河支流清水东岸;紧倚长城,向来以险隘著称。故址在今
陕西省横山县境内。
'二'“猎猎”,风声。“戍旗”,要塞戊军之旗。“危楼”,高楼。
… 82…
'三'“晋”,一作“汉”,此句应作“晋”。晋朝和大夏国的赫连勃勃作战,有不少战士死于
边塞。
'四'“塞鸿”,边塞鸿雁可以寄书,古人有“雁足传书”的故事,见温庭药《苏武庙》注'三'。
'五'“校尉”,宫名。隋唐为武教官,位次将军。上句有弃丈就武之意。下句说能用长戟和强
弓去作战。《左传·定公八年》:“颜高之弓六钧。”“钧”,三十斤。“六钩”,指拉力一百八十
斤。
… 83…
韦庄
韦庄(约八三六——九一○),字端已,京兆杜陵(今属陕西省西安市)
人。他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屡试不第,直到年近六十才中进士。曾任校
书郎、左补阙等职。后至四川投奔藩将王建,任掌书记。唐亡,玉建称帝,
国号蜀,以韦庄为宰相。有《浣花集》。
韦庄一生,先逢黄巢农民大起义,后遭全国军阀大混战。为了避乱求宫,
他辗转陕西、河南、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等地。伤时、怀乡、感旧等情
绪往往交织在一起,成为他诗中最重要的主题。他的咏史诗也大都融注着对
唐室衰微的现实感慨,充满了吊古伤今的悲哀,象下面选的《台城》。韦庄
的律诗,写得圆稳整赡,音调响亮,但不及他的绝句包蕴丰满,发人深省。
他的长诗 《秦妇吟》在我国古典诗歌的叙事艺术上有一定成就,内容却
很复杂。韦庄从贵族地主阶级的立场出发,对伟大的黄巢起义军表示了刻骨
的憎恨;但在客观上又反映出起义军惊天动地的气势和统治阶级的腐朽无
能。他揭露了官军对人民的残酷劫掠,然而又交杂着对藩将拥兵自守、剿“贼”
不力的谴责。全诗的主要倾向是反动的。
韦庄又是著名的词人,词风请新流畅,在“花间词派”中独树一帜。
台城'一'
'二'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一'“合城”,一名苑城,古代建康宫旧址,在今南京市玄武湖边。
'二'“六朝”,见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注'二'。
登咸阳县楼望雨
'一'
乱云如兽出山前,细雨和风满渭川 。尽日空濛无所见,雁行斜去字联联
'二'
。
'一'“渭川”,即渭水、谓河。它发源千甘肃省,流入陕西省,经过成阳城外后会泾水人黄河。
'二'“空漾”,迷茫。末两句写雨丝不断,眺望时景物迷茫,只能看见一会儿作“人”字飞行,
一会儿作“一”字飞行的雁群,北雁南飞,说明已是深秋了。
稻田'一'
'二'
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稏肥 。更被鹭鸶千点雪,破烟来人画屏飞
'三'
。
'一'唐末藩镇割据战争造成了黄河流域经济的衰落,但长江流域受的影响较小。本篇写南方水
稻产区的景致,间接透露了这一现实。
'二'“■稏(音罢亚)”,水稻的别称。
'三'“画屏”,指眼前景物构成的一幅天然图画。未两句写鹭群冲破云雾飞来,使这个画屏又
多点缀。王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温庭药的“万顷江田一鹭飞”,都不曾明写到稻,这里着意描
写无边的稻浪和白鹭千点相衬托,刻画的程度不同,手法也不一样。
… 84…
郑谷
郑谷,字守愚,袁州(今江西省宜春县)人。光启三年(八八七)进士,
官至都官郎中。乾宁三年(八九六),唐昭宗避难到华州,郑谷也赶去,“寓
'一'
居云台道舍”,因而自称诗集为《云台编》 。
'二'
郑谷曾受司空图、马戴等人赏识 ,诗名颇高;《鹧鸪》七律为当时传
'三'
诵,被称为“郑鹤鸪”;《雪中偶题》也被画家采作题材 。他自序说:“虽
属对声律未畅,而不无旨讽。”又《读前集二首》说:“爱日满阶看古集,
只应陶集是吾师。”但他现存的作品和那两句话不很符合。《云台编》里没
有古体诗,从近体诗里也揣摩不出师法陶潜的任何痕迹;诗篇的内容都是应
酬、刻划景物、感伤身世,讽愉的成分,象 《感兴》的“翻令力耕者,半作
卖花人”,或 《偶书》的“不会苍苍主何事,忍饥多是力耕人”,真是绝无
仅有。郑谷的诗属于唐末流行的那种轻巧清快的格调,偶然有些杜甫的遗风
馀响,例如 《漂泊》“十口漂零犹寄食,两川消息未休兵”。
'一'《云合编自序》,见席启寓《唐诗百名家全集》第四函第四册。参看郑谷《奔问三峰寓止
近墅》诗。
'二'《唐诗纪事》卷七“郑谷”条。
'三'郑谷《予尝有雪景一绝,为人所讽吟,段赞善小笔精微,忽为图画,以诗谢之》;参看郭
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五。
淮上与友人别
'一'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流湘我向秦
'二'
。
'一'“风笛”,凤中传来的笛声。“离亭”,古人在驿亭送别,国有“离亭”之称。
'二'这句说离亭一别,各奔前程。
旅寓浴南村舍'一'
'二' '三'
村落清明近,秋千稚女夸 。春阴妨柳絮,月黑见梨花 。白鸟窥鱼网,
'四' '五'
青帘认酒家 。幽栖虽自适,交友在京华 。
'一'“洛南”,指河南省洛阳以南的地方。
'二'“秋千”,女子在清明节打秋千为戏是当时的习俗,杜甫《请明》诗所谓“万里秋千习俗
同”即是。
'三'柳絮在晴天有凤时到处飘荡,天气阴湿便难飞扬;梨花由于色白,在没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