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诗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礼数异君父,羁糜如羌零'五十三'。直求输赤诚,所望大体全'五十四'。巍 
巍政事堂,宰相厌八珍'五十五'。敢问下执事,今谁掌其权'五十六'?疮疽几十 
载,不敢抉其根'五十七'。国蹙赋更重,人稀役弥繁'五十八'。近年牛医儿,城 
社更攀援'五十九'。盲目把大旆,处此京西藩'六十'。乐祸忘怨敌,树党多狂狷 
'六十一'。生为人所惮,死非人所怜'六十二'。快刀断其头,列若猪牛悬'六十三'。 
凤翔三百里,兵马如黄巾。夜半军牒来,屯兵万五千'六十四'。乡里骇供亿, 
老少相扳牵。儿孙生未孩,弃之无惨颜'六十五'。不复议所适,但求死山间'六 
十六'。尔来又三岁,甘泽不及春'六十七'。盗贼亭午起,问谁多穷民'六十八'。 
节使杀亭吏,捕之恐无因'六十九'。咫尺不相见,旱久多黄尘。官健腰佩弓, 
 自言为官巡'七十'。常恐值荒迥,此辈还射人'七十一'。愧客问本末,愿客无因 
循'七十二'。郿坞抵陈仓,此地忌黄昏'七十三'。” 

我听此言罢,宛愤如相焚。昔闻举一会,群盗为之奔;又闻理与乱,系人不 
系天'七十四'。我愿为此事,君前剖心肝。叩头出鲜血,滂沱污紫宸'七十五'。 
 “九重黯已隔,涕泗空沾唇'七十六'。使典作尚书,厮养为将军'七十七'。”慎 
勿道此言,此言未忍闻'七十八'。 

      '一'李商隐于文宗开成二年 (八三七)冬从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回到长安,途中在长安西 

郊停留时所见所闻引起他对国事的强烈忧愤,因而写下了这首长诗。诗中夹叙夹议,其中谴责那些祸 

国殃民的当权者和揭露各种腐败暴横的情况,比较大胆直率,语言质朴。这诗继承汉魏诗的优良传统, 

杜甫的《北征》对它有直接影响。 

      '二'“蛇年”,丁已年;已属蛇。“建丑月”,十二月。“梁”,即兴元府,唐时兴元是梁州 

州治。“秦”,指长安。“大散岭”,在今陕西省宝鸡县西南。“岭”,一作“关”。大散关在岭上, 

以岭得名。这四句叙旅行的时间、路线。 

…  30…

      '三'这四句说草木舒张而脆裂,不象受冻调萎,倒象在夏天被烈日晒焦卷缩,全无水分。 

      '四'“槲(音斜)”,一作“槲”。“枥(音历)”,即“栎”。槲、檞、栎、荆、揍都是野 

生的树。这两句说田地荒芜,长出野生的树。 

      '五'“依依”,形容不忍即刻离去的惆怅心情。 

      '六'这两句说村民见到生人,开始似乎怕人间他什么,待客人进门,还是一一诉述出来。 

      以上为第一段,写作者在西郊所见农村荒凉穷困的景象。 

      '七'“右辅”,指长安以西凤翔府一带,汉时属右扶风,为“三辅”之一。京城附近的地区叫 

做“辅”。 

      '八'“伊”,发语词。“牧伯”,指地方最高行政长官。下文“宫清”、“吏善”则指一般官 

吏。 

      '九'“事”,古代称侍奉尊长叫“事”,女子嫁夫叫“事夫”。“事四邻”,是说不远嫁。 

      '十'“缶(音否)”,盛酒的瓦器。“荆囷”,用荆树条编成的圆形储粮物。 

      '十一'“旁妇”,侧室,外妻。旧时认为一个有劳力的男子在正妻以外还能养活一个外妻,形 

容生活富裕。“舐”,舔。这里以“老牛舐犊”比祖父爱抚童孙。 

      以上十二句为一节,说此地地薄民贫,但从前也有过好日子。作者为了写出目前农民的困苦, 

用今昔对比的手法,故意美化了往昔。 

      '十二'“贞观”,唐太宗年号(六二七——六四九)。“征入”,调进京。“司陶钧”,指做 

宰相。“陶钧”是作陶器的模子,下圆,可转动。古人以陶人转动模子使陶器成圆形比喻治国得法。 

这四句说贞观以后一个时斯内多用文臣作官,照例将好的地方大官内调执政。作者赞美这种办法。 

      '十二'“开元”,玄宗年号(七一三——七四一)。“挠”,阻挠。“经纶”,将丝理直排列 

为经,纠合组织起来为纶。这里“经纶”比喻政治上的安排。 

      '十四'“晋公”,指宰相李林甫,曾封晋国公。“忌”,憎、畏。“此事”,指“命官多儒臣” 

及“例以贤牧伯,征人司陶钧”。“猛毅辈”,指那些横暴威猛的“边将”们。“牧”,治理。“升 

平民”,指内地和平地区的人民。这四句意思是说,李林甫提拨边将杂在文臣中任内地“牧伯”,因 

为在边将中少有适合内调作宰相的人材,他的相位被人顶掉的机会也就少了。 

      '十五'“除授”,任命官职(仍指地方宫)。“至尊”,皇帝。“幸臣”,皇帝庞爱的近臣。 

 “帝戚”,皇帝的亲戚。 

      '十六'这两句说中原人民从此被当作猪羊屠杀宰割,那些地方官的爪牙们 (“奴隶”指此辈) 

吃足了人民的脂膏。“厌”,即“餍”,饱足。 

      以上十六句为一节,说从开元中以来由于宰相和地方大官不得人,中原陷入苦境。 

      '十七'“不乳”,不养育。这里指开元二十五年玄宗由于宠武惠妃,要废太子李瑛,据杨洄诬 

告,认为季瑛谋反,将他和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一齐杀了。“椒房”,后妃住处的名称,这些用来指 

杨贵妃,“抱羌浑”,指杨妃洗儿事。据《安禄山事迹》,禄山曾自请为杨妃的养子,得玄宗许可。 

禄山生日后三日应玄宗召入宫。杨妃用锦绣缠缚禄山,使宫人用彩轿抬着他走,说是给他做洗三 (婴 

儿于出生第三天洗澡)。从此宫内叫安禄山做“禄儿”,常出入宫禁。“羌浑”,作者以此指安禄山。 

安禄山是营州杂胡,故称“羌浑”。这两句说玄宗昏暗,先因宠武妃,诬杀自己的儿子,后因宠杨妃, 

让她收安禄山为养子。 

      '十八'这四句说玄宗对安禄山赏赐无算,竭尽中原的财富,养得他兵力强盛,成为北方的大患。 

      '十九'“控弦”,拉弓的人,指安禄山的兵。“长臂”,指善射者。史传称汉李广善射,长臂 

如猿。 

      '二十'“三千里”,安禄山的驻地范阳(今北京市大兴县)在长安东北二千五百多里。“同雕 

鸢”,和鹫、鹰一样快。 

      '二十一'“换马”,据《安禄山事迹》,安禄山体肥,每次往长安,途中换马次数比别人加倍, 

在驿站之间筑“大夫换马台”。“开筵”,安禄山每到一地,皇帝赐以“御膳”。 

…  31…

      '二十二'这四句说安禄山气焰熏天,声势逼人。他的举动态度可以影响皇帝。朝中大臣被他任 

意辱骂,视同粪土。“暖热”,指脸色、态度的温和或严厉。“苍旻(音民)”,指天,这里喻皇帝。 

 “粪丸”,蜣蜋抟成球状的粪便。 

      '二十三'“大朝”,盛大的朝会。“会万方”,集合各地的长官。“临轩”,指皇帝接见臣属。 

      '二十四'“初旭”,初升的太阳。“祥烟”,朝会时在铜炉中燃烧香料,香烟缭绕。 

      '二十五'“障”,屏风。“褰(音牵)”,挂起,张开。“捋须”,抚摩胡须。“蹇(音简)”, 

骄傲。“御榻”,皇帝的坐具。这四句说玄宗为安禄山特设坐位,表示尊宠,而安禄山态度骄傲,全 

无顾忌。 《旧唐书·安禄山传》:“上御勤政楼,于御座东为(禄山)设一大金鸡障,前置一榻坐之 

 (给禄山坐),卷去其帘。” 

      '二十六'“跟”,脚后跟。“顶颠”,头顶。这两句说触犯安禄山的人就死于他的践踏之下, 

附从他的人就被提升到极高的位置。 

      '二十六'这两句说贵人互相夸耀豪奢的事,强者吞併他人的地盘和武装。 

      '二十八'这两句说由于执政者不理民生,不爱民养民,对于人民的勒索日益频繁。 

      以上二十八句为一节,说由于玄宗宠安禄山,种下祸根;又因君臣奢侈浪费,加重人民的负担。 

      '二十九'“奚寇”,指安禄山叛军,叛军中多奚族人。“挥霍”,指行动迅速。 

      '三十'这两句说这时因承平日久,无人想到备战,中原没有重兵。 

      '三十一'这两句说叛军所过城邑,一夜之间换了旗帜。 

      '三十二'“轓”,车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