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是享有盛名的。他死后不到十年,诗集便两经编定,并送上“秘府”保存。
第一个替他编定诗集的王士源赞美孟浩然“文不按古,匠心独妙”,很能代
表当时人对孟诗的评价。
孟浩然的诗所表现的生活面是不丰富的,他喜欢用五言诗反复描写幽寂
的景物、个人的失意和苦闷,多读便觉贫乏单调。有人称孟浩然为田园诗人,
其实他的田园诗并不多;在仅有的几首田园诗里,所表现的对劳动人民的感
情也是很隔膜的。一则说“乡曲无知己”,再则说“农夫安与言”,流露了
他对劳动人民的轻视和孤高自赏。
… 页面 26…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创作山水诗的诗人,是王维的先行者。他的旅游诗
描摹逼真,少数诗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势磅礴,格调浑成,是颇为
传诵的。总的说来,他的山水诗比不上王维的精致完整,更没有王维那样讲
究色彩和构图。
… 页面 27…
夏日南亭怀辛大 '一'
'二' '三'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 ,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
'四'
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一'全诗表现封建士大夫的隐逸生活,虽然闲适,但也有孤寂之感。
'二'“散发”,把头发披散开来。古人蓄发,把长发挽在头顶上。
'三'“轩”,窗。“闲敞”,安静而开敞的地方。
'四'“知音’,通晓音律。据《吕氏春秋·本味》:楚人钟子期通晓音律,伯牙鼓琴,志在高
山,钟子期曰:“巍巍乎若太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
绝絃,不复演奏,以为世无知音。后世又称知己为知音。此处指辛大,亦即下句中的“故人”。
夜归鹿门山歌'一'
'二'
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三'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四'
。
'一'孟诗中七言很少,歌行尤非所长。这一首对景物不如刻划,清疏简淡,是孟诗一贯的特色。
“鹿门”,山名,在今湖北襄阳。孟浩然曾在此隐居。
'二'“渔梁”,指鱼梁洲。《水经注·沔水》:“沔水中有鱼梁洲,庞德公所居。”
'三'“开烟树”,树林本来被暮烟笼蔽,在月光照射下又清楚了。“庞公”,即庞德公,东汉
隐士。《后汉书·逸民传》:“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后
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返。”
'四'“岩扉”,山崖上屋舍的门。“幽人”,隐者。作者自指,亦可兼指其他隐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
'二' '三'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四' '五'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一'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七三三),张九龄为相,孟浩然曾西游长安,希望得到引荐。用这
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表示了作者从政的热情。诗题一作《临洞庭湖》。
'二'这两句写八月洞庭湖秋水上涨,与岸齐平。天空反照如涵泳在水里,水天上下混而为一。
“虚”、“太清”,均指天空。
'三'这两句写洞庭湖及云梦泽的气势水势。云梦大泽水气蒸腾,岳阳城受到洞庭湖波涛的摇撼。
古代“云”、“梦”本是二泽,在湖北省大江南北,江南为梦,江北为云,后世大部分淤成陆地,便
併称云梦泽。宋人范致明《岳阳风土记》:“孟浩然洞庭诗有‘波撼岳阳城’,盖城据湖东北,湖面
百里,常多西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昼夜不息。”上四句写洞庭湖水波浩荡,声势动人。
'四'上句自叹欲渡洞庭而无舟楫,暗喻想作官无人引荐;下句便直率地表明这样平居闲处,有
负当前“圣明”之世。
'五'末两句用古意进一步发挥想出仕的意思。 《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
织网。”这里暗示无人援引,徒有从政的愿望而已。
与诸子登岘山'一'
… 页面 28…
'二'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
'三' '四'
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
'一'“岘山”,又称岘首山。在湖北省襄阳县南,是襄阳的名胜。晋羊祜登岘山时有过江山依
旧、人生短暂的感伤。孟浩然在这首诗里再度发挥了这个古老的主题。
'二'前四句暗寓羊祜故事。“胜迹”,指岘山的堕泪碑等。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
时,常去山上饮酒赋诗,曾对同游者慨叹说:“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
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羊祜死后,襄阳人民怀念他,在岘山立庙树碑,“望其碑者莫
不流泪,杜预因名为 ‘堕泪碑’”。
'三'“鱼梁”,见《夜归鹿门歌》注'二'。“梦泽”,见《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注'三'。
'四'“羊公碑”,即“堕泪碑”。此处“泪沾襟”一则应“堕泪碑”的故实;其次,孟浩然本
有仕进的愿望,却以隐沦终了,自伤不能如羊祜那样遗爱人间,与江山同不朽,因而落泪。
过故人庄
'一' '二'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开筵面场圃,
'三' '四'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一'“鸡黍”,泛指待客的饭菜。
'二'树木多傍村庄种植,村边树木稠密,连接成一片,故称“合”。
'三'这两句说对着打谷场和菜园子摆开酒菜,饮酒时所谈的都是桑麻生长的情况。陶潜 《归田
园居》:“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筵”,一作“轩”。
'四'末两句说又约定了下次重游。“重阳日”,农历九月九日。重阳是赏菊的佳节,古人在这
一天有饮菊花酒的风俗。
春晓
'一' '二'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一'这两句意思是说,春天夜短,又因风雨少睡,故既眠而不觉晓,直到闻啼鸟才知觉。“处
处闻啼鸟”意味着晓与晴,含喜睛意。
'二'后两句回忆夜来的风雨,为花木担忧。用问句写出想象花已经落得太多、又希望它落得不
多的复杂心情。一本作“欲知昨夜风,花落无多少”,就比较平直。全诗语言明白如话,意思却相当
曲折。
宿建德江'一'
'二' '三'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一'题一作 《建德江宿》。“建德江”,即指新安江,江流经建德(今浙江省建德县)。
'二'这两句说停舟在烟气笼罩的洲渚,暮色引起旅人的一番新的愁思。“渚”,水中的小洲。
'三'这两句说原野极为广阔,放眼看去,似乎远处的天空反低于树木。江水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