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委”或“委输”。“七十年”,从天宝十四年安史乱起到宝历二年李同捷谋反,首尾七十二年。这里
举成数。“赩(音隙)”,大红。
'十七'这两句说七十年来缺乏有才能的将帅。“韩彭”,指汉高祖时名将韩信、彭越。“英卫”,
指唐太宗时名将英国公李、卫国公次靖。
'十八'“凶门爪牙”,指武臣。古时将军奉命出征辞行时行丧礼“凿凶门而出”(见《淮南子·兵
略》)。古人将武臣比做国君的“爪牙”(见《诗经·小雅·祈父》)。“穰穰(音嚷)”,众多。
这两句说武臣虽多,有如儿戏。
'十九'“累圣”,指唐朝历代皇帝。“吁”,叹气。“阃外”,郭门以外。《史记·冯唐传》:
“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毅日: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阎以外者将军制之。”后世因此称遣将
为“阃寄”。这两句说这些年来历代皇帝只叹息征战大事无人可委托。
'二十〕“屯田”,指边防武装。“堤防”,堤坝,作为动词就是防范。“慴惴(音摺坠)”,
恐惧不安。这两句说屯田为了防边,但几十万屯日武装本身又不可靠,须要防范。
'二十一'这两句说为了军事需要,紧急征敛:为了制办兵器加重赋税。
'二十二'这四句说由于破坏了国家制度,追逐一时的便利,不遵守原则,以致臣僚流品庞杂,
纪律废弛。“隳(音灰)”,坏。“画一法”,汉初萧何定制度,百姓赞其“讲若画一”(平允整齐),
见《汉书·曹参传》。“随时利”,即指上文“急征”、“厚赋”之类。“蒙龙”,庞杂。“网罗”,
指怯度,纪律。“离弛”,散乱,松弛。
'二十三'这两句说叛乱的异族日益进逼,百姓更加困苦。“开张”,放肆,猖狂。“黎元”,
百姓。
'二十四'这两句说距离太平日子遥远,百姓所遭受的只是骚扰和苛烦的征敛。“逸矣”,远哉。
“萧然”,骚然,扰乱貌。
'二十五'“贞元”,德宗年号 (七八五——八○五)。“风流”,这里指风气。
'二十六'这两句说到宪宗元和 (八○六——八二○)时代,局势由艰险转为安泰。古人相信祸
福循环,有“否极泰来”、“艰泰相袭”之类的说法。以上二十二句为一节,写唐朝将帅无能,军事
处于被动,制度被破坏,百姓更困苦。
… 06…
'二十六'二句用唐尧和汉文帝的典故夸喻唐宪宗的节俭,“茅茨(音瓷)”,用茅草盖屋。相
传尧时宫殿是“茅茨土阶”。“封章”,上书。古时上书“囊封以进”。这里指藏奏章的封囊。汉文
帝曾将群臣上书用的袋子搜集起来缝制殿帷 (见《汉书·东方朔传》)。
'二十八'上句说宪宗能从下级军官中提拔大将 (例如用高崇丈平割据西川的刘阐)。下旬说宪
宗能任用贤相 (如裴度)。“伍旅”,犹言行伍,指士兵的行列。“雄儿”,犹健儿,指猛将。“梦
卜”,殷商武丁梦得圣人,因而在郊野访得傅说,使他为相(见《史记·殷本纪》)。周文王将出猎,
卜得获贤相之兆,果然在渭滨遇到吕尚,立他为太师(见《史记·齐太公世家》)。“庸”,用。
'二十九'“勃云”,忽然兴起的云。“霆”,疾雷。“一平荡”,都乎定扫荡了。“河南乎荡”,
指元和十二年平淮西吴元济,十四年乎淄青李师道,同年宣武节度使韩弘以汴、宋、毫、颖诸州归顺
唐朝,都在黄河以南。
'三十'“长庆”,唐穆宗年号(八二一——八二四)。“燕赵”,指卢龙军节度使刘总、成德
军观察支使王承元。“舁(音鱼)襁”,背上裹在包被中的孩子,表示准备归顺朝廷。“北阙顿颡”,
在皇帝宫门前叩头。这四句写穆宗初年还能因宪宗的余成,使燕赵归顺。
'三十一'这两句借故老之口写人民怀着重见太平的希望。以上十四句为一节,歌颂唐宪宗用人
得当,决心对叛镇用兵,使局势一度好转。
'三十二'这两句说当时朝廷力弱,不能负重,如喉咙窄狭,吞不下鱼骨。“茹”,吞食。“鲠”,
鱼骨。
'三十三'“幄”,帐篷。“坐幄”,指在帷幄中出谋划策。“无奇乒”,指拿不出好办法。晋
张协《杂诗十首》:“何必操干戈,堂上有奇兵。”“吞舟”,指大鱼。《史记·酷吏列传》:“网
漏于吞舟之鱼。”这两句用成语表示朝廷谋画不当,致叛乱又起。
'三十四〕这两句说燕赵又叛,再动刀兵。长庆元年七月,卢龙军都知兵马支使朱克融囚其节度
使张宏靖,反唐。同时成德军大将王廷凑杀节度使田宏正,反唐。“蓟垣”,即蓟丘,指卢龙军所在
地。“滹沦”,河名,流经成德军治所镇州。
'三十五〕这两句说朝廷空有征讨之名,不能行问罪之实,“无状”,指叛逆,犹“无礼”或“无
法无天”的意思。
'三十六〕“五诸侯”,指长庆八年讨王廷凑的魏博、横海、昭义、河东、义武五节度使。
'三十七'这四句说收复叛镇难如登天,得而复失易如反掌,以致太行道路又阻塞不通。长庆二
年魏博又乱,连卢龙、成德、河北三镇又都失掉。三镇都在太行山以东。“剪剪”,形容狭小。“榛
莽”,形容草木丛芜。以上十四句为一节,写穆宗以后的藩镇叛乱。
以上为第二段,分五节,历叙安史乱后七十余年间藩镇割据,朝廷软弱,兵连祸结的情况。
'三十八'上句作者白称。下句说发誓要烹煮那些乱国害民的叛镇的肉,分一杯汤来喝。
'三十九'这两句说要陈说擒缚叛逆的主张,但无人愿听。
'四十'《后汉书·郎觊传》:“诚欲陛下修乾坤之德,开日月之明。”这两句用其语意。“荡
荡”,大。“瞳瞳”,明。
'四十一'这两句说只要一声吆喝,干起周文王、武王的统一天下的事业,就可以使一片昏暗的
世界豁然开朗。“洪”,广大。“溟”,犹“溟溟”,暗。
'四十二'“封域”,疆域。“扈苗征”,指对叛逆的征讨。夏代曾征讨有扈和三苗。
'四十三'古人传说商汤以七十里,周文王以百里统一天下。是上旬所本。“彼”,指汤与文王。
“何尝争”,言不计较地盘大小。这两句意谓藩镇割据虽然使得唐中央所控制的区域缩小了,但仍然
可以从现有的基础上进行统一。
'四十四'这两句作者自谓往往一想到这些就忧烦,愿醉而不愿醒。
'四十五'这两句说如闭口藏起舌头不说话就未免使壮心受屈辱:如去向皇帝陈说,又无人相助。
“韬”,藏。“阍”,指皇帝的宫门。“叫阍”,到皇帝门前诉苦呼冤叫做“叩阍”或“叫阍”。
'四十六'“贾生”,指西汉的贾谊。贾谊有才识,关心国事,屡次对汉文帝上书论天下事。作
… 07…
者愤慨他说这首诗中所写的,或许只有古人贾谊肯予注意。
以上为第三段,一面对当政者进忠言,一面自述忧愤。这样的结屋和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
韵》相似。
过华清宫绝句'一'
一
'二' '三' '四'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
枝来”’。
'一'本题共三首。“华清宫”,在骊山上(今陕西省临潼县南),是唐玄宗,杨贪妃的游乐之
地。
'二'这句说从长安回望骊山,只见林木、花卉、建筑,宛如一堆锦绣。骗山有东西绣岭,均在
华清宫缭垣内。
'三'“次第开”,形容山上宫门逐层地开着。
'四'“红尘”,带红色的尘上。
'五'未两句说驿马奔驰神速,看不清所载何物,惟有杨贵妇在山上远望,
知是供口腹享受的荔枝,欣然而“笑”。《新唐书·杨贪妃传》:“妃嗜荔
支,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