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茎来占卦的。
'三'这一句下面作者自注说:“真玉烧三日不热。”《淮南子·俶真训》:“锺山之玉,炊以
炉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这是作者所本。
'四'这一句作者自往说:“豫章木,生七年而后知。”“豫章”,枕木和樟木。《史记·司马
相如传》:“其北则有阴林巨树楩枏豫章。”《正义》云:“豫,今之枕木也;章,今之樟木也。二
木生至七年,枕樟乃可分别。”
'五'“周公”,名旦,周武王之弟,成王之叔。武王死,成王年幼,周公旦摄政,管、蔡、霍
三叔,阴谋陷害,造作流言,说周公要篡位。周公为之避居于东,不问政事。后成王悔悟,迎周公归,
三叔惧而叛变,成玉命周公出征,奠定东南。“日”,一作“后”。
'六'“未篡”,一作“下士”。这句说玉莽未篡汉前曾伪装谦恭下士。《汉书·王莽传》:“(莽)
爵位益尊,节操愈谦。散舆马衣裘,振施宾客,家无所余。收赡名士,交结将相卿大夫甚众。……欲
今名誉过前人,遂克己不倦。”后竟独揽朝政,杀平帝,篡位自立。以上两句用周公、王莽两人的事
例,说明时间是对人的重要考验,不能只凭一时一地的现象就下结论。否则就会把周公当作篡位者,
把王莽当作谦谦君子了。
'七'末两句点出关键性的问题。
… 页面 88…
'一'
琵琶行 并序
元和十年,子左迁九江郡司马'二'。明年秋,送客湓浦口'三'。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
委身为贾人妇'四'。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五'。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
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六',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
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七',命曰《琵琶行》。
'八' '九'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获花秋索索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
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十'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十一',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十二',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十三',初为霓裳后六幺'十四'。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
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十五'。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
冰下难'十六'。冰泉冷涩弦疑绝'十七',疑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
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十八'。曲终收拨当心画'十
九',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二十'。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二十一'。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
住'二十二'。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二十三'。曲罢曾教善才伏'二十
四',妆成每被秋娘妒'二十五'。五陵年少争缠头'二十六',一曲红绡不知数'二十
七'。钿头云篦击节碎'二十八',血色罗裙翻酒污'二十九'。今年欢笑复明年,秋
月春风等闲度'三十'。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三十一'。门前冷落鞍
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三十二'。去来江
口守空船'三十三',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三十
四'
。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三十五'。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
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
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三十六'。
今夜闻君琵琶语'三十七',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
行'三十八'。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三十九'。凄凄不似向前声'四十',
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四十一'。
'一'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一年秋。诗题原作《琵琶引》,这里为了和序文统一,改“引”作“行”。
引、行都是歌曲名。本篇记浔阳舟中一位商人妇弹奏琵琶并叙述她的不幸遭遇,联系作者自己在政治
上的升沉经历,揭露封建社会的一些黑暗,抒发了自己的愤慨。诗中关于琵琶女的故事是否真实,前
人早有怀疑。作者可能虚构这些情节,借以寄托感慨。白集另有《夜闻歌者寄鄂州》一诗,情调和本
篇相似,但不如本篇情节感人。
'二'“左迁”,就是贬官降级。古人论等次以右为尊。“九江郡”,隋代郡名,唐代叫江州或
浔阳郡,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官名,古时协助州刺史处理一州事务。唐代的司马实际
上是闲职。
'三'“湓浦口”,即湓口,在今九江西湓水入江处。
'四'“善才”,唐代对弹琵琶艺人或曲师的通称。“委身”,将自己托付给别人。旧时代妇女
… 页面 89…
依附男子故称妇女出嫁为“委身”。“贾(音古)”,商人。
'五'“悯然”,形容面容忧伤。一作“悯默”,忧闷未即吐露的样子。
'六'“恬然”,心境平静而舒适的样子。
'七'“六百一十二言”,全诗八千八句,实际应是六百一十六
'八'“浔阳江”,即流经得阳境内的长江。
'九'“索索”,形容枫树、芦获被秋风吹动的声音。江总《贞女峡赋》:“树索索而摇枝。”
“索索”,一作“瑟瑟”。这里根据宋本《白氏长庆集》。明杨慎《升庵全集》五十七卷有“瑟瑟”
条,言瑟瑟本是珍宝名,其色碧。谓此句言枫叶赤,获花白,秋色碧。虽较牵强,亦备一说。
'十'“回灯”,移灯。“重”,再。
'十一'“转轴拨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拧动以调音定调。这是写弹琵琶前的准备工作。
“三两声”,是试弹几声的意思。
'十二'“掩抑”,掩蔽,遏抑,形容音调的意境,是奔放的反面。作者《新乐府·五弦弹》“第
五弦声最掩抑,陇水冻咽流不得”,“掩抑”即指幽咽的情调。“思”,读去声。
'十三'“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后世称为推;“捻”,左手手指按弦在
柱 (令名“相”或“品”)上左右捻动,后世称为“吟”和“揉”;“拢”和“捻”是适于表达宛转
细腻情调的两种左手手法。“抹”,向左拨弦,后世称为“弹”,“挑”,向右拨弦,后世也称为“挑”:
“抹”和“挑”是两种右手手法。
'十四'“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是白氏《新乐府·法曲》所云“法曲法曲舞霓裳”之大
曲(自注云:“起干开元,盛于天宝”)。详见《唐戏弄》上册《辨体·弄婆罗门》及《教坊记笺订·大
曲名》。“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白氏《听歌六绝句》:
“管急弦繁拍渐稠,《绿腰》宛转曲终头。”元稹《琵琶歌》:“《六幺散序》多笼捻。”
'十五'这四句写琵琶四条弦上发出的声音,有高低粗细的不同。“大弦”,指最粗的弦,其余
三条弦一条比一条细。“小弦”,指最细的弦。“嘈嘈”,沉重舒长。“切切”,细促轻幽。刘禹锡
《曹刚》诗咏弹奏琵琶说:“大弦嘈囋小弦清。”意思相近。
'十六'”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幽咽”,遏塞不畅状。
下句通常作“幽咽泉流水下滩”。段玉裁《经韵楼文集》卷八《与阮芸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