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诗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复道正相思;殷勤书背后,兼寄桐花诗。桐花诗八韵'十一',思绪一何深!以 
我今朝意,忆君此夜心;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珍重八十字'十二',字字 

化为金。 

      '一'题下原注:“元九初谪江陵。”“元九”,即元稹。元和五年(八一○),元稹谪江陵(今 

湖北省江陵县),寄书给在长安的作者,附有 《三月二十四日病曾峰馆夜对桐花寄乐天》一诗,白氏 

答以此篇。 

      '二'“永寿寺”,在长安城中部的永乐坊,是作者与元稹道别处。“新昌坊”,是作者居宅。 

这两句是追忆元稹谪官启程时两人仓卒话别的情况。按作者《和答诗十首》序云:“五年春,微之从 

东台来,不数日,又左转为江陵士曹掾(掾是地方长官属下的佐吏)。诏下日,会予下内直归,而微 

之已即路,邂逅相遇于街衢中,自永寿寺南,抵新昌里北,得马上语别。” 

      '三'“悲事”,是说所悲者是元稹因言事以致由监察御史谪江陵士曹参军这件事,而不是为了 

同情元稹个人。《旧唐书·元稹传》载元稹此次是因为在御史任弹劾东川节度使严砺贪暴罪状而触怒 

严党。又在由东都召赴长安道中,于敷水驿和宦官刘士元为住厅堂事相争,“士元怒,排其户,稹袜 

而走厅后。士元追之,后以箠击稹伤面。执政以稹少年后辈,务作威福,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当 

时白居易曾上书为他争辩。 

      '四'“篮田”,县名,在长安东南。 

      '五'“商山”,在商州(今陕西省商县)东南,是元稹由长安谪往江陵的必经之地。 

… 页面 86…

      '六'这句形容作者对元稹关心的急切,以致连衣服都穿颠倒了。 

      '七'“缄(音尖)”,封。“手札”,亲笔书简。'八'“炎凉”,季候,冷暖,生活状况。 

      '九'“阳城”,驿站名,在商县东。《元氏长庆集》卷二《阳城驿》云:“商有阳城驿。” 

      '十'“紫桐”,桐树,花色有白,有紫;开紫花的叫紫桐。 

      '十一'“八韵”,古诗歌一般是两句一押韵,“八韵”即十六句。 

      '十二'“八十字”,五言诗八韵十六句,全篇八十个字。 

                                    采地黄者'一' 

                              '二'                '三'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 ,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 
              '四'                               '五'                               '六' 
持以易餱粮  。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 
                                 '七'                                '八'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 

      '一'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七年或八年 (八一二或八一三)间。作者时在下邽渭村。诗中对采 

地黄卖给宫人喂马的贫苦农民表示同情。“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 

      '二'“禾”,禾苗,庄稼。这句意思说由于秋霜过早,庄稼都受害了。 

      '三'“岁晏”,岁晚,年尾。“口食”,口粮。 

      '四'“餱(音喉)粮”,干粮。 

      '五'“凌晨”,早晨天色还没有十分明亮时。“荷(读去声)”,动词,肩扛。“薄暮”,傍 

晚。 

      '六'“白面郎”,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七'“啖(音淡)”,喂。这两句是说,把滋补药给你喂马,使它的皮毛润泽发亮,映照地面。 

      '八'“马残粟”,马吃剩的饲料。“苦饥肠”,苦于饥饿的肚肠。 

                                             '一' 
                                  放言五首  并序 

           元九在江陵时,有《放言》长句诗五首'二',韵高而体律,意古而词新。予每咏之, 

      甚觉有味;虽前辈深于诗者,未有此作,唯李颀有云:“济水自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 

      狂'三'。”斯句近之矣。予出佐浔阳'四',未届所任'五',舟中多暇,江上独吟,因缀五 

      篇,以续其意耳'六'。 

                                           一 

                   '七'                     '八'                      '九' 
朝真暮伪何人辨  ,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 ,可知审子解 
      '十'                                           '十一' 
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 
光彩亦何殊'十二'。 

      '一'《放言五首》,元和十年作者在被贬谪去江州的途中和元稹之作。这里选了五首中的第一、 

第三两首。 

      '二'元九 (稹)在元和五年被贬为江陵士曹掾。十年三月调任通州(今四川省达县)司马。他 

的《放言五首》见《元氏长庆集》卷十八。“长句诗”,指七言诗,五言为短句。 

      '三'“李颀”,见前小传。李颀的两句诗见于他的《杂兴》诗。“济水”,源出河南省济源县 

西王屋山,其故道过黄河而南,东流入今山东省境。《元和郡县志》:“今东平、济南、淄川、北海 

界中,有水流入于海,谓之清河,实菏泽。汶水合流,亦曰济河。”“河”,黄河。作者《效陶潜体 

诗十六首》中有云:“济水澄而洁,河水浑而黄。”与李颀此诗上句意相似。“周公”,见后本题第 

… 页面 87…

二首注'五'。“接舆狂”,见陈子昂《度荆门望楚》注'四'。 

      '四'“出佐浔阳”,离京到江州去做司马,辅助郡治。 

      '五'“未届所任”,还没有到达任所。 

      '六'“缀”,撰写。“续其意”,是说继元稹原作之意。 

      '七'“辨”,汪立名本《白香山诗集》作“辩”,绍兴本作“辨”,从绍兴本。 

      '八'“底”,同“啥”。 

      '九'“臧生”,指臧武仲。《论语·宪问》:“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 

吾不信也。”“防”是武仲封邑。武仲凭借他的防地以要挟鲁君。武仲,臧孙氏,名纥,宫为司寇, 

在贵族中有“圣人”之称(《左传·襄公二十二年》杜氏注:“武仲多知,时人谓之圣”)。“诈圣”, 

即指臧孙氏的奸诈。“臧”,汪立名本作“庄”,误。 

      '十'“甯子”,甯武子。《论语·公冶长》,“甯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 

也,其愚不可及也。”荀悦《汉纪·王商论》:“甯武子佯愚(装痴)。”这两句说人们只是上了假 

圣人的当,去爱臧武仲那样的人,哪知道世上还有甯武子那样装痴作傻的呢! 

      '十一'这两句用萤之非火、露不是珠来比拟人世间的一切假象。 

      '十二'“燔柴”,《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坛。”疏,“谓积薪于坛上,而取玉及牲置柴 

上燔之,使气达于天也。”“照乘”,珠名。《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齐威王“与魏王会田于郊。 

魏王问曰: ‘王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梁王曰:‘若寡人国小也,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 

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奈何以万乘之国而无宝乎?’”这两句说假如不兼用明亮的火焰和照乘珠的光彩 

就不能发现它们的区别。“殊”,异。 

                                            二 

                    '一'                     '二'                      '三' 
赠君一法决狐疑  ,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 ,辨材须待七 
      '四'                      '五'                     '六' 
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 
              '七' 
真伪复谁知  ? 

      '一'“狐疑”,犹豫不决。 

      '二'“钻龟与祝蓍(音尸)”,古代迷信活动:钻龟壳后看它的裂纹以卜凶吉,也有拿蓍草的 

茎来占卦的。 

      '三'这一句下面作者自注说:“真玉烧三日不热。”《淮南子·俶真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