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亲不知道那两个人的身份。当时正是凌晨,街上几乎没有人,右腿和腰椎有着残疾的父亲被两个年轻人暴打了一顿,慌乱之中他只看到了车牌上除了数字之外还有一个红色的字母。
父亲在床上躺了很多天,所有的工作都落在了母亲肩上。繁重的劳动让本来就郁郁寡欢的母亲变得格外焦躁,动不动就把一肚子的火气撒在家里。家里没有人敢说话,最小的妹妹士萍除了上学,一回到家里就赶紧忙着踩着小板凳站在大案板前面帮妈妈做饭,到了假日就到街头摆那个称体重的小摊。街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电子称,给家里称体重的小摊儿带来了空前的冲击;税费也不断增加,还要不停地交钱订阅各种报纸,交了钱之后报纸的踪影也见不到;正常摆摊儿还经常要遭到城管的追撵,小摊儿的生意越来越难做,有时候大太阳底下晒一天也挣不到三四块钱。家里的生活完全着落在父母亲的几百块工资上,现在父亲不能上班,家里下一个月的生活就必然要受到影响了,这使得母亲的唠叨变本加厉,脾气也渐渐暴戾起来,回到家里就开始逐一数落家里的人,埋怨的最多的就是她心里那个最不懂事,辜负了她所有期望的儿子。
士萍在家里总是很小心,唯恐一不小心触怒了母亲。虽然她还很小,并不完全明白生活,也不知道哥哥为什么要离开家到一个遥远的山村去当老师,但她心里有一个信念,坚信哥哥不是母亲说的那样糟糕。在她幼小的心里,一直把自己的哥哥当成榜样一样崇拜,并且立志要像哥哥一样努力学习,将来考到北京去上大学。
这天晚上,母亲回家之后照例忙着做饭,嘴巴里絮絮叨叨地埋怨着家里的每个人。首先是埋怨丈夫不小心躲避车子,竟然还被人打伤了;接着埋怨士莲在学校里念书一个月就要五十块左右的花销;甚至埋怨士兰在外面工作了半年多也没有挣回来几个钱。她对儿子的埋怨最多,她觉得两年的北京生活已经彻彻底底地毁掉了她的那个原本懂事的儿子,不好好念书浪费了学业自不必说,现在竟然躲到了山村,连家里的光阴也不管不顾了;最后不断地说几个大孩子各个不争气,最小的萍萍也没必要念书了。
士萍每天都在家里,她不知道该怎么面对母亲。也许哥哥真的像母亲说的那样不懂事,但至少她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听话的丫头,她只有十四岁,已经接替哥哥姐姐在街头摆摊儿一年多了,回家就帮妈妈做饭,在学校里也总是第一名,她不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
“娘,您能不能不这么唠叨啊?每天回到家里就把每个人挨个儿骂一遍,惹得每个人都不开心,您不觉得这样不好么?”她鼓足勇气把对母亲的意见说了出来。
母亲停下手里的活儿,把围裙解下来丢在桌子上,怒冲冲地想说什么,但又没有说,坐在床沿上呜呜地哭起来。
母亲一哭,萍萍就慌了,赶紧跑过去坐在妈妈身边帮妈妈擦眼泪,不断地劝慰母亲。母亲的眼泪如同夏季的雨水一样扑扑扑地往下落,萍萍劝不住母亲,自己也哭了。
“萍萍,写个信给你哥哥,叫他回来。家里需要他。”一直躺在床上的父亲忽然开口了。这些年来,父亲除了默默地劳动,家里的事情从来也没有过问过。现在,他也许厌倦了妻子没完没了的埋怨和唠叨,也许真的感觉到了日子的艰难正在到达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也许,他心里有什么别的打算。
9
离开山村的时候士心无限留恋。虽然在这里教书有几个月时间了,他也知道自己终究会离开这里。但他没想到离开的日子来得这么快。父亲叫他回去,一定是家里的日子因为父亲的受伤而艰难到了极点。这个时候,无论如何他都要回到家里,和父母亲一起挑起生活的担子。他很清楚,家里的日子如果一直这样持续下去,最直接的后果不仅仅是全家人节衣缩食过日子,最可怕的是小妹妹很可能因为这么旷日持久的贫困而失学。他已经失去了学业,并且将在不久以后失去生命,兰兰也已经早早离开了学校,他不能让小妹妹失学。绝对不能。
他不知道在离开家几个月之后再次返回家里,他能够为这个在风雨里颠簸的家庭带来什么,很可能不是经济上的帮助而是让家人承受更多的担心和痛苦。但现在他已经完全顾不得了,他必须回家。即便是一条比以前更艰难,需要承受更多苦难和压力的路,他也要走一走。他已经没有勇气鼓励自己走下去了,现在仅仅是一种骨子里的本能,一种作为儿子和哥哥的本分驱动着他踏上了回家的路。
第十一章
1
人生必然面临诸多选择。很多选择一旦做出,就意味着要付出很多,可能要承受很多痛苦。一辈子要做出几个比较艰难的选择并不难,但如果要做出的是一个牺牲自己的选择,能够义无反顾的并不多。
张士心也犹豫过。平心而论,他不甘心就这么默默地等待死亡。除了他自己,这个世界上能够知道他即将死亡并且给予关注的人不多。度过了最初对死亡的恐惧期,他已经把生死看得很淡,如果注定要死去,他最希望的是自己能够背着一个旅行包到处走走,到处看看。但是他不能这么做,因为他心里有爱,有着太多太多的牵挂。
越是寻而不获,越要坚定脚步;越是被迫变心,就越要对信念坚贞不渝。他必须走下去。
他没有和爹娘商量未来的路。除了静静的在父亲的身边照顾着之外就是每天帮助母亲清扫街道,他的脸上平静得出奇,连他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还能够这样平静地面对一天一天迅速缩短的生命历程。除了在静静的等待中度过之外,他现在的选择并不多。
父亲的身体渐渐恢复之后,张士心的心里踏实了很多,他也在这个时候做出了回北京去打工的决定。他很平静地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父母,父母也没有发表任何意见,那就意味着他们赞成,至少也表示他们并不反对。几个月来母亲一直沉浸在儿子失去学业的痛苦中,某种意义上来说,她的痛苦要远远大于儿子。她辛劳半生的惟一希望都在儿子身上,而这些希望随着儿子的失学烟消云散,在清贫中挣扎了半生的她不能不感到灰心和失望,她只能把内心的失望变成无穷无尽的埋怨散播在狭小的屋子里。
收拾了简单的行李之后张士心准备返回北京。
走之前他要安排好很多事情。他专门去三十公里外的一个小乡村看望了杨得意的父亲。杨得意的母亲在一年前已经去世了;老头儿明显地苍老了,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嘴巴上叼着旱烟,不住地咳嗽。看见士心,忙着往家里让。一座破败的小院子里杂七杂八地堆放着一些农具和柴草,墙角拴着一头驴。说起死去的儿子,老头儿眼睛里立刻溢满了混浊的泪水,抽抽噎噎地跟士心说起杨得意小时候的很多事情。从他家里出来的时候,士心有一种心碎的感觉,不仅仅因为看见了杨得意那个伤心欲绝的父亲,还从老头儿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父母亲将来的情形。有一天自己离开这个世界之后,父母亲也会这样伤心和孤独。他不愿意想下去,也不能想下去。
他又去看了看王淑梅老师。老师什么也没说,在她眼里似乎一切都在预料之中。她拿给士心三百块钱,士心坚决不收。王老师就把钱塞进了士心的口袋,说:“你是我教过的学生之中磨难最多的,但是我也相信,你将来是最有出息的!到了那个时候,你好好回报老师就可以了。现在,你有困难,如果连老师都不能帮你,你还能指望谁啊?”
士心望着老师的眼睛,那里充满温暖和慈爱,似乎比母亲的眼睛更加亲切。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人理解他,知道他经历过和正在经历着的痛苦,那这个人一定不是母亲,而是王老师。虽然老师并不知道他剩下的生命已经不多,所以还在用最含蓄的方式鼓励他,但他知道,老师给予自己的这一份理解和关怀是最珍贵的,是他在任何人那里都不可能得到的。
就像两年多以前一样,离开家的时候依然没有人送他。惟一不同的是,那一次家里人不知道他那么早就赶去北京,这一次却是没有人在意他的离去。两个妹妹上学,兰兰在外面打工。父母似乎已经习惯了他的离开和归来,依旧天不亮就起来,扛着扫把准备出门去扫大街。母亲出门的时候对他说:“好好价心疼自己。看你脸色一点都不好。好好一个人,硬是把自己折腾成这样!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