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中关村到中国社会:中国的新革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我们国家的真实写照:〃推一推就算犯法,依法治罪,治得名正言顺,拉一拉又不算违法。〃

  第16节:转变的年代(1)

  然而金燕静是无论怎样都拉不过来了。1992年9月,北京市检察院将其起诉到市中级法院,此案被告除了金燕静之外,还有一个香港商人、两个昔日信通的经理。主审法官名叫周为群,是个女性。庭审持续15个月,在检查了所有物证和35个证人的证言之后,周为群认定,金燕静走私罪名成立。判决在1993年12月9日做出。金燕静获刑8年,并被剥夺政治权利一年。其余三人分别被判处13年到5年有期徒刑。判决书还附有〃扣押款物〃清单一份,法庭将其全部没收,此外还判处信通罚金200万元。
  金燕静不服判决,上诉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她没料到初审法官周为群原本就是高院法官,其判决也代表着高院的意志,所以上诉很快就被驳回。金燕静从此开始牢狱生活,身体日渐衰落,精神越发不振。她在2001年1月4日刑满释放,重获自由。这时她的糖尿病已到晚期,致使肾脏功能衰竭,终日幽闭在家,依靠定时透析维系生命。偶尔有人前来探望,她也绝口不谈那些往事。除了在中关村的老朋友们中间留下无限惋惜和怀念,这个人似乎永无翻身之日。
  135第九章转变的年代我完成一个翻天覆地的革命。
  1992年4月27日,星期五,王志东在北京大学西门外他的小公寓里一觉醒来,朦胧中有一种异样的感觉,脑子里涌现出来的画面居然不是那个〃中文之星〃,而是别的什么东西。突然之间,他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一个纯粹的软件工程师,还是公司老板了。于是他一反往日的懒散随意,翻身跳将起来,以总工程师和副总经理的身份开始了他新的一天。
  王志东是一个可以钻在小屋里一年不出门的程序员,一个让同行惊叹的软件奇才,也是中关村第二代企业家中最富有戏剧性的人物。中关村的创业者大都能将精明强悍和吃苦耐劳融于一身,喜欢散漫无矩的生活,他也一样。然而他对计算机软件的理解比之大多数同时代的程序员都要机敏和深刻,就连前辈师长王选也对他另眼相看。但是在这个春天里,他禁不住两个同学的怂恿,不再恪守程序员的本分,办了一间公司,还取了个很响亮的名字叫〃新天地〃。
  〃新天地〃其实是个简易楼,坐落在白颐路北端的丁字路口上。楼下是个公共厕所,他的办公室在二楼,一股臭哄哄的味道顺着楼道飘上来,包围着这几个年轻人。他们却都像没有鼻子似的。这是个有点象征意味的场面。那时候大学生的第一个话题就是出国留学。过去一年里,有超过10万人拿着签证走人了。王志东和他的新婚妻子原来也是这样筹划的,事实上,他已经把新加坡的签证拿在手里好几个月。如果当时走了,中关村日后看到的一定是另外一个王志东。可是他没走,为了〃新天地〃,他放弃了〃新加坡〃。这件事要是让他的那位北大校友俞敏洪知道,一定会大摇其头。
  俞敏洪是个坚定的〃托派〃由于出国留学普遍需要经过〃托福〃考试,所以当时人们把想要出国的人叫做〃托派〃。同时把那些不想出国留学,整天打麻将混日子的人叫做〃麻派〃。〃托派〃这个称谓中还有某种黑色幽默的味道,因为苏联共产党在20世纪30年代曾经把赞成托洛斯基思想的人叫做〃托派〃,并且加以整肃……1992年开始的时候,他和北京大学闹翻已经两年了。这个来自苏北、瘦小、孱弱、疾病缠身的年轻人,成了自80年代以来中关村60多所大学中引起争议最大的一个教师。他原本供职北大,却跑到校园外面开办一个英语培训班,专门讲授〃托福攻略〃。一大堆学生跟着他荡来荡去,由此激怒他的上级。校方给他一个严厉处分,在广播喇叭里连续三天播出这一决定,还把他的〃错误〃张贴在三角地的公告栏上示众,让全校师生都知道。俞敏洪遭此羞辱,一气之下离开学校,自立门户。现在人们都已知道,这场冲突后来铸就了俞敏洪的伟大事业新东方学校,把他变成一个拥有100万在校学生的校长。他的〃新东方大厦〃位于中关村西区。这里早先是海淀区政府机构的所在地,后来政府搬走了,老式建筑被推平了,插满一大片光彩照人的大厦,就此成一个热闹、奢华的商务中心。有一天俞敏洪来到这里,一眼看中,把其中一幢楼买下来,作价3亿元。

  第17节:转变的年代(2)

  这都是后来的事。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就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他的未来竟会如此辉煌。1992年初他的〃大学〃在中关村第二小学的一间小教室里开张。他的第一批学生只有3人。北风呼号,天寒刺骨。教室里连个暖气也没有。他后来回忆说,那是他平生〃最艰难的一段时光〃。然而随着冬去春来,他的学生迅速膨胀,乃至这间教室里面无法容纳。于是俞敏洪把他的〃大学〃带回未名湖畔,先是租用一间大教室,然后又租用大礼堂。后者面积巨大,可以容纳3000人,居然场场爆满,没有虚位。
  这位28岁的校长讲起课来,听者众多,如同一场盛大的集会。他能如此叫座,原由在于90年代初期我们国家的特殊形势。出国留学变成年轻人的时尚。现在我们已经知道,那三年里出国留学的年轻人,比此前30年的留学生加在一起还要多。〃你怎么还没走啊?〃成了那个年代的流行语。在中关村,大学生们聚在一起就是这个话题。〃托派〃迅速占了上风,这使得英语培训和出国咨询转瞬成了最走红的行业。俞敏洪印制的小广告在急速增长。根据一位擅长调查的记者卢跃刚的统计,开始时每周印制1000份,后来每天5000份。那时候大多数公司不在媒体上刊登广告,他们没有钱,也没有那个想法。所以大街两侧的电线杆子就是他们的广告牌。也就是被叫做〃城市牛皮癣〃的那种东西。好在这里集中了30万个大学生,出门就能看见。像北京大学〃三角地〃的那块十几米长、三米高的广告栏,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有个流传甚广的故事说,俞敏洪指派一个属下前去,把自家的广告糊到别人的广告上,却不料早有竞争对手潜藏暗处。那一边跳将出来,挥刀便砍。这一边猝不及防,血溅当场。
  这场不大不小的械斗发生在1992年早春,意味深长。〃北大三角地〃的闻名遐迩,原本因为它在过去年代始终都是青年学生〃指点江山〃的舞台。20年代的〃要科学要民主〃、40年代的〃反内战反独裁〃、80年代的〃反腐败〃,学生们都是从这里出发,一路喊着口号,走到都市中心。而今天,〃三角地〃竟因争夺广告进而发展成为持械行凶的现场,这是社会风尚由〃热衷国家政治〃转向〃物质第一主义〃的一个证明。
  从1989年春天到1992年春天,这非同寻常的3年是中国的艰难时代,非但国家政治无常,经济跌宕,而且年轻一代的心态也出现根本变化。在经过漫长的茫然和颓唐之后,他们重新开始追逐自己心中的梦想。〃出国潮〃已是既成事实。徐小平在后来好多年里一直把它叫做〃逃亡的时代〃。这是有点根据的。因为当时源源离去的不仅是人群,还是人心。在太平洋的那一边,美国总统布什宣布给予中国移民更加宽厚的永久居留政策,叫无数中国青年惊喜万分。不用说,这些人内心深处最重要的计划就是得到〃绿卡〃。如今中关村的好多出名人物,徐小平、李彦宏、邓中翰、严望佳、周云帆、杨宁、田朔宁,都是这支队伍中的成员。当时没人想到,他们居然在10年以后掀起〃回国潮〃,会把〃你怎么还没回来啊〃当做最常用的见面问候语,那口气就像10年以前说〃你怎么还没走啊〃一个样。
  但是也有些人,被一种鬼使神差般的力量留在白颐路上,没有〃逃亡〃。杨元庆是其中一个,郭为也是一个。这两个人自从在1988年进入联想,一直都在盘算着出国读书的计划,却被柳传志以各种方式挽留下来。到了1992年4月,此辈双双成为柳传志〃新人战略〃中的重要角色,郭为被任命为联想公司助理总裁,而杨元庆也从一个低级销售人员一跃成为计算机辅助设备部总经理,实际上是外国品牌的〃代理商〃。此后2年里,杨元庆把它的年销售额增加10倍。在一定程度上说来,它是〃联想微机〃终于崛起的前奏曲,也是杨元庆个人历史的新起点。十几年后他如愿以偿来到美国,但不是作为〃留学生〃,而是就任收购IBM全球个人计算机业务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